有那味了
去年夏天Sigma發表了fp。這台相機,是Sigma第一台的135全幅相機,它有著相當獨特的定位。
對我來說,這台相機有著我無法忽略的精緻外型,總想著:「終於有了這麼一天,全片幅換鏡相機也能這麼小了,它對拍攝會有什麼幫助或者變化?」
終於前一陣子上手了Sigma fp,這麼一台相機,因為它的體積,確實讓拍攝變得很有趣哪!
整理了一些介紹與想法,慢慢地在這篇文章內來分享給大家。
一、intro
Sigma fp就外型上來說,我認為承襲了過去dp系列的設計語言,不論是方正的外觀、塗裝的樣子,或者是整體看起來的樣貌,都像極了過去的dp系列。
而我深受fp所吸引的,自然也就是它的體積與外型:它是當前實質意義上,能一手掌握的全片幅可換鏡頭相機。
如果不裝鏡頭的話,它的大小大約就跟手機差不多大。
即使是裝上Kit鏡頭Sigma 45mm F2.8 DN,我也能放置在手心裡。
這是一台,帶著上街、出門拍照,完全沒怎麼感覺內裏有著全片幅感光元件的相機。
但在這個小巧的外型底下,fp展現的其實是一個獨特性格,那種跟dp系列一樣,略帶剛強的性格。
以fp來說,其實它是一台在錄影有所著重的相機,所以在外觀上你可以見到有著毫不掩飾的散熱孔設計。
嗯…有些粗獷,也有點工業風,對吧?
有趣的是,fp是一台支援防滴防塵的相機。
所以各艙口都有作相關的密合設計,像是記憶卡的位置也有特殊的卡榫而有了更好的密合。
fp的設計理念有點意思。
我們可以將它視作是一個中心,在這個基礎上,Sigma讓它去搭配配件,而有著多樣的變化。所以這台相機如果要外接閃光燈,是需要安裝特殊的支架,並連結機身側邊的孔位。
而fp既然訴求是錄影,因此在連接口上自是非常齊全,包含HDMI輸出與麥克風輸入都是有的,它亦能透過USB-type C來進行充電,甚至外接SSD。
二、上手
說實在,fp大概是我近年來使用過的相機裡,相當特殊的一台。
這麼一台相機相當好攜帶,搭配Sigma 45mm F2.8 DN的配重、使用感也都很平衡,不過若是還要搭配更大型的鏡頭,還是顯得略微捉襟見肘。
這部分我建議可以使用Sigma原廠的HG-11提升握感跟舒適度。
雖說fp是個小方塊,但後方大拇指放置的所在,還是稍微做出了突起,幾個按鈕配置我也認為安置的不錯,都是便利操作的方式。
fp的實體按鈕不算多,因此在改變設計上,大量的倚賴QS按鈕。
QS我們可以看做是個快速選單的集合,當然也能自定義設定。
剛剛有提到fp外型方正,不過其實換個角度看,我們也能見到某些部分它仍有切出一些線條,使用上也多少有些幫助。
以能自定義的設定部分,我個人認為fp算是很均衡的傾向。
或許是顧慮到許多使用者可能來自別的系統,前後轉盤、甚至是轉盤設定光圈快門的方向,都能依照自己過去習慣的方式來設定。
在使用fp時,我覺得有個很有趣的設計是最下方一排的功能按鈕。
像是播放照片、拍攝資訊顯示,還有顏色與調性、拍攝模式(Mode:PSAM)都在這一排。剛開始的確是會有點不習慣,不過換個方式想,也可以把這區域的按鈕看成是這台相機特別重視的功能。
使用上,fp在電源還有靜態/動態的開關是相同的設計,只是方向性不同。
切換到影片模式時,底色也會變成錄影常用的紅色,蠻好辨識的。我個人蠻喜歡開關切換的聲音,喀喀作響的聲音很機械很好聽。
fp比較特別的是,它沒有快門廉機構,它是一台全電子快門的相機。
這或許是因為這台相機比較以錄影為面向去做設計與考量,對我來說不是壞事就是,由於是全電子快門,所以所有聲響都能關掉。
按下快門的時候,可以完全無聲,比鏡間快門還安靜。
Sigma fp的對焦我認為大致上在目前的相機,約略在中前段,不能說是飛速,但是足夠使用,也沒有過去dp系列那種判斷頓挫感。
速度也會跟著鏡頭有所差異,舉例來說Sigma 35mm F1.2 ART就比Sigma 45mm F2.8 DN快,這應當是跟著鏡頭馬達而成的差異。
單點對焦加上人臉辨識的速度還不錯,不過若是連續對焦,有時跟上的速度會慢些。
fp本身支援觸控螢幕,所以拍攝的時候點一下螢幕就會進入到選擇對焦點的畫面。
用手指選擇是最直覺的,在這個畫面下也能利用方向按鈕與轉輪選擇對焦點。
三、畫質與色調
那麼,採用全電子快門,並且其實比較以錄影為主設計的fp,在畫質的表現如何?
『非常好。』
到底有多好呢?
Sigma fp應該是截至目前為止,我用過解像力最好的2400萬畫素機種。
沒有之一。
在正式使用這台相機之前,我雖然明白fp採用了無低通濾鏡的設計,應當能有更好的解析度。只是我仍對電子快門的機制有所疑慮,我總有個印象覺得電子快門會稍微消減畫質。
只是fp的畫質表現實在是大出我意料。
這篇文章裡,我使用的都是機身給的JPEG檔案而已,並沒有額外再利用RAW輸出一遍。
即使只是搭配Sigma 45mm F2.8 DN,在光圈全開的狀態下,解析度同樣非常高。
▲Sigma fp、Sigma 45mm F2.8 [email protected]
▲Sigma fp、Sigma 45mm F2.8 [email protected]原圖裁切
若是使用畫質更好的Sigma 35mm F1.2 DN Art,同樣在光圈全開F1.2時,就有非常驚人的細節。
這樣的感受其實也出現在我轉接一些M鏡上。
放大觀看這些fp拍攝的照片時,總讓我覺得有種在觀看4000萬畫素以上機種的感覺。
▲Sigma fp、Sigma 35mm F1.2 DN Art
▲Sigma fp、Sigma 35mm F1.2 DN [email protected]原圖裁切
體積之外,Sigma fp另外一個讓我在意的特色,就是在色彩部分,能使用歐美流行的 T&O色調。
色彩部分,fp擁有獨立的Color設定按鈕,能快速的選擇諸多色彩。而相鄰的TONE按鈕,則近一步的能調整每個色調的調性,有預設的兩個:標準與強烈。也能自由的針對亮部與暗部做調整。
T&O色調代表的是Teal and Orange,顧名思義,會在綠色還有橘色上做加強,我通常會把總效果-1格,另外降一點對比,加一點飽和。
T&O色調拍起來,一些木造、懷舊的建築挺有意思的,另外天空也有點傾向青色。
一開始只是保持著試用T&O色調的想法,沒想到顏色上頗合我口味,在機身上做了一些細微的調整後,這段時間都是用這個色調去拍攝。所以這篇文章所有照片,全部都是T&O色調。
四、所以期待的是…?
對於Sigma fp,我真實懷抱的憧憬是一個可以小巧的放進隨身包包,畫質即使中等我都能接受。
後來的結果大家都已經知道了,Sigma fp是一台小巧,畫質卻也毫不含糊的強悍相機。
想想,小巧的機身能搭配小巧的M鏡,有個性的鏡頭又能搭配T&O色調,真是值得期待。
fp機背的LCD規格相當好,用的是210萬像素的螢幕,亮度也不賴,在陽光強烈的戶外,還能維持一定的可見度。
不過如果想要更精確的在戶外使用,建議還是要搭配原廠的LCD放大遮罩。
在手動對焦部分,fp也能設定子母畫面(PIP)或者是全螢幕放大,預設是PIP不過我覺得全螢幕放大還是比較好對些。喜歡的人也同時能開啟峰值對焦輔助。
這回我轉接的Leica M主要有兩支:一支是Contax G 35mm F2的M接環版本;一支是銘匠光學的75mm F1.25。
G35是一顆我非常喜歡的鏡頭,它略低的對比配合獨特的散景,十分討我喜歡。
轉接到fp上,畫質又多了分犀利感,帶出去拍照的那天,陽光正好,面對強光的些許耀光真不錯。
另外一顆銘匠光學的75mm F1.25也挺有意思的。
外觀上很像Leica本家的鏡,手感也挺好,畫面有點獨特的溫柔感,作為中長焦的搭配,也頗具風味。
我還嘗試轉接了Canon的EF鏡,使用的是Sigma MC-21轉接環。
雖感光元件上沒有相位對焦點,但純用對比對焦點的速度倒也還不壞,在畫面邊緣的對焦點對焦精確度跟速度也沒有拖慢,我若有一些Canon EF鏡,覺得也不失一個好搭配。
五、強大的聯盟
回過頭來,還是來說說這次使用的幾顆鏡頭。
這次除了一些轉接以外,我還用了Sigma 45mm F2.8 DN、Sigma 35mm F1.2 Art DN、Sigma 14-24mm F2.8 Art DN。
另外,還有Panasonic S Pro 50mm F1.4。
作為與fp相搭配的KIT,Sigma 45mm F2.8 DN表現很理想。
不只是一個體積上的相稱,畫質上也很讓我滿意,對焦距離也蠻近,我用著它,在許多日常的環境遊刃有餘。
雖然最大光圈只有F2.8,不過散景意外的柔和,這顆鏡頭在Sony FE接環也有推出,我認為是非常棒的散步鏡頭。
Sigma 35mm F1.2 Art DN是我第二常使用的鏡頭,不過體積上跟fp略微不搭,多數使用的時候要類似用望遠鏡一樣,將重心放在左手,右手僅僅只有按快門。
但這顆鏡頭非常棒,它無比銳利,整體畫面的感覺也不錯,為了嚐嚐它的畫質,我偶爾還是會特別裝起它拍攝。
作為Sigma在L接環的第一個作品,fp其實在設計上有點不適合當前L接環鏡頭發展的狀況。
L聯盟目前發展的傾向,多半重視畫質,相對的在大部分鏡頭的體積都略大一些,fp的尺寸不太適合長久使用。
但即使如此,L聯盟的盟友所製作的鏡頭一樣是fp絕佳的後盾,我相信在Sigma在之後的機身規劃裡,應該會陸續把使用者的回饋放進去。
▲Panasonic Lumix S Pro 50mm F1.4
六、捧在手心的世界
Sigma fp確實,是一台「特別」的相機。
它是有史以來最輕薄短小的全片幅相機,畫質卻絲毫不含糊,但在此同時,它偏偏卻是一台設計給錄影用途多過拍照的「相機」。
許多人等著全片幅的Foveon感光元件應用在L接環上,我反倒支持著目前的fp。
大概也唯有當前的感光元件,能維持fp基本的對焦速度、選單反應、儲存速度,同時能保有並兼具穩定的錄影與拍照畫質。
這些年來用著相機的經驗。
外型這件事情,的確深深影響拍照的體驗。
像是性能相近,卻以截然不同外貌出現的Olympus E-M1 II與E-M5 III;像是那能放入口袋,無拘無束的在街上的Ricoh GR3:也像是,各類旗艦機為了性能、為了長久使用,所調整的方塊外型。
這個簡潔的外型,造就了Sigma fp的獨特性。
fp多少還是有一些缺點,電池續航力大約只有200張;在強光之下LCD還是有看不清的可能;單點對焦快,連續追蹤對焦看來還是沒辦法張張準。
正因為如此,我才喜歡這麼一台相機。
因為它,單純地去追求某種絕對。
我愛fp古怪,品嚐著它的可愛。
嚐著那些,我捧在手裡,所見到的世界。
那麼在文章最後,就是這陣子用Sigma fp所拍下的照片。
這篇文章的fp實拍,都是使用T&O色調所拍攝。搭配鏡頭總計有
L接環:
- Sigma 45mm F2.8 DN
- Sigma 35mm F1.2 Art DN
- Sigma 14-24mm F2.8 Art DN
- Panasonic S Pro 50mm F1.4
轉接部分:
- Contax G 35mm F2 (Leica M接環)
- 銘匠光學 75mm F1.25
- Canon EF 85mm F1.2 L
特別感謝:
- Eternal Ray Eternal Image 永恆映像
- Takumi Hsueh
- Sony G Master 快問快答
- 融化在情人的眼光裡:Sony FE 24mm F1.4 GM
- 沈浸在路途的風景裡:Sony FE 24-70mm F2.8 GM
- 豁然開朗的片刻中:Sony FE 16-35mm F2.8 GM
- 劃過回憶的一眼瞬間:Sony FE 135mm F1.8 GM
- 沐浴在暖陽和風裡:Sony FE 85mm F1.4 GM
- 步入日常的敏銳目光:Sony FE 35mm F1.8
- 沈醉在如夢的時光中:Sony FE 100mm F2.8 STF GM OSS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一)有一種光景
- 散步攝影,邂逅他方日常(三)鄰鎮,說走就走
- 散步攝影,邂逅他方日常(四)說走就走,一日遠方
- 散步攝影,邂逅他方日常(五)舊城,半日光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一)東京天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二)你的日常是我途中邂逅的風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三)秋色是山巒中的一抹紅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四)貳零壹柒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五)Kyoto, ver. F1.2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六)東京,72時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七)北國之冬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八)春,山陽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九)半晴半雨關門海峽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貳零壹捌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一)有一種光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二)沾衣欲濕杏花雨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三)高原,以為不一樣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四)那兒風光明媚,原來都一樣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五)一隅秋霜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六)貳零壹玖
My InstaGram @euyoung
-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一)東京天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二)你的日常是我途中邂逅的風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三)秋色是山巒中的一抹紅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四)貳零壹柒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五)Kyoto, ver. F1.2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六)東京,72時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七)北國之冬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八)春,山陽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九)半晴半雨關門海峽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貳零壹捌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一)有一種光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二)沾衣欲濕杏花雨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三)高原,以為不一樣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四)那兒風光明媚,原來都一樣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五)一隅秋霜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六)貳零壹玖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七)貳零貳零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八)無雙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九)貳零貳壹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二十)Zeiss Batis,鈷藍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二十一)貳零貳貳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二十二)貳零貳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