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味了
Apollo兄常在Mobile01討論區裡面熱心的回覆許多朋友初入Olympus的問題與設定,趁著這回Apollo兄前往歐洲旅行之際,也跟他做了一次訪談,希望可以讓大家多多了解關於E-M5應用在旅行,還有一些相關的設定。
Apollo兄是Olympus的老用戶了,一路歷經E-520、E-620、E-P1、E-P2 、E-5、E-P3,然後是現在的E-M5。等於是從4/3的「二章」開始就開始使用,當然也歷經Micro 4/3的一切,不知道剛拿到OM-D的時候,有什麼感覺?
一拿到箱子的第一個念頭是「終於」。
4/4要出發至歐洲旅遊,直到4/2週一才收到包裹,從三月中下訂開始,天天都心心念念要個「世界初E-M5歐洲旅拍」了(笑)。
另一個層面的「終於」 幾年來對O機又愛又嫌,這台機器實在是一道懾人目光的雷射。謠言出現的第一天,在知道有防滴防塵加翻轉觸控螢幕馬上就決定會買了。對於有在登山及出國旅遊的我來說,這樣的改變已滿足我基本需求。
其他如感光元件、防手震、連拍、LiveTime等改變,在正式發表前其實是想都不敢想。
關注O家一段時間的人一定都了解這種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的心情。所以對於這些層面上的進步,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想。
直到將E-M5握在手上按下第一次快門,那宕在胸口的大石落地,懸念也逐一解放。
我自己覺得E-P3是M43的「集大成」,是個相當成熟的完成品,包含價格性能這些,但E-M5不只集大成,在我看來還多了些創新,不知道Appolo兄覺得呢?
與euyoung你的看法幾乎一致。當時買罵聲連連的E-P2是為了外接EVF及i-enhance,但成像的品質幾乎跟E-P1沒變;中間出現E-PL系列看到了一些E-P系列沒有的革新;直到E-P3才終於「集大成」!也是我第一台敢推薦別人使用的Olympus可交換鏡頭相機。
E-M5受到如此注目,我認為除了傳承了OM系列這個話題之外,最大的賣點就是創新。
它整合E-P3既有的所有集大成技術之餘,翻新了數年來不變的感光元件、防手震機構、也內建EVF等。我們這些用戶們只能自嘲「庫存還沒清完」。
感光元件帶來的動態範圍提升跟高ISO能力,更讓許多人「臨圖涕泣,不知所云」。
我為這次的大幅創新給予實質的支持;這也是繼第一台相機E-520後,再次買新機。
雖然我已經比較少使用4/3系統了,但我非常喜歡E-5的一些對影像細節,比方像是使用更低程度的低通濾鏡增加了低ISO的質感跟細節,更改良的千鳥對焦系統。
Apollo兄也擁有E-5,我倒蠻想請你聊聊兩者在對焦上面運用上的不同?
由於剛拿到E-M5就出國,所以沒辦法同場景直接PK;不過我想外頭專業的網站對於畫質的評測陸續出爐,相信大家都有底。我自己覺得E-5的低ISO通透感還是略好,但解像力以及高ISO (1600以上) 就是E-M5明顯勝出了。
E-M5配上高階的ZD鏡,在100%檢視時的解像力讓人十分滿意;甚至配上如ZD 9-18這樣的標準鏡,也可以感覺畫質提升。
關於對焦,我覺得E-M5的對焦系統應該與與E-P3雷同。配上有MSC馬達的MZD鏡頭,對焦速度十分出色,完全不遜於E-5加上SWD鏡,對一般用戶來講會是很棒的組合。
C-AF我很少使用,不過可以提一提MF跟EVF的經驗談,雖然新的EVF很細緻,只是OVF還是較有真實感,而EVF可放大,不一樣的電子性能就不是OVF能相比的。
科技的提升讓E-P3/E-M5的對比對焦系統速度直追相位對焦,但使用上還是偶而要注意失焦或假合焦的狀況。
若對焦處正巧是一個略有縱深的場景(例如人臉),偶而會出現誤判。另對比對焦在對比不高的對焦區可較易有假合焦的現象,失誤率較這在快狠準的千鳥對焦加SWD鏡高,但可以透過選擇較好的對焦對象修正。
整體來說,目前E-M5這樣的對焦速度,已完全不輸DSLR了,暗處對焦甚至還小勝。但追焦的能力及精確度還很有進步空間,相信科技的發展會帶給我們更多驚喜。
既然提起對焦速度與準確度,E-M5這次當然連拍的性能加強也相當吸引人,不知道Apollo兄有沒有用到這點,能不能分享一些心得呢?
的確9 FPS相當驚人,不禁讓我脫口問出:「這真的是Olympus嗎?」只是旅行最怕整理成堆的相片,故目前只有剛入手時體驗過清脆的快門聲,還未運用在實戰上。
這回E-M5在ISO的演算上我覺得稱得上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實際運用起來感覺怎麼樣呢?
新的感光元件加上改進的演算法真的明顯進步約兩級,讓微光拍攝更加得心應手。以我的標準,E-5的實用ISO為800、可用ISO為1600、ISO 3200以上僅為堪用;但E-M5的實用、可用ISO值分別為3200及6400,甚至12800以上也有可以接受的表現,對網路分享真的是綽綽有餘。
同時也深切體認到不同感光原件的技術差距對於畫質的影響。
對於所謂「Olympus色」,先前有聽到一些用戶認為依舊精采漂亮,但我自己用過後覺得還是有些許的不同,這部份Apollo兄有沒有什麼想法?
一直離不開Olympus就是割捨不下這討喜的直出發色,對於不愛修圖的懶人如我非常方便。
在此行回來整理照片後,我從風景照中的確發現些許不同,個人的觀察及推測如下:
1.自動白平衡的色彩傾向不像以前那麼容易偏暖。
此行我幾乎全程使用自動白平衡。過去在偏黃的室內場景拍攝時,舊機傾向保留現場色調;此次拍攝我發現E-M5會偏向冷色調修正較多。大體上自動白平衡是更「準」的,只是與過去容易偏向討喜暖調有小小的不同。
某些偏黃場景下,出現過度偏冷修正造成照片部份區域發藍光,值得再觀察。使用一般場景模式或改用Raw重選WB出圖的話,個人覺得白平衡的差距不明顯。
2.感光元件動態範圍明顯進步造成照片對比度下降(這點與euyoung你的看法相同)。
由於用Olympus相機拍了一段時間,對前一代感光元件的動態範圍心中有底,某些高反差場景高光區域容易失去細節。而E-M5的感光元件及演算法明顯進步,某些經驗上一定會爆的區域在電腦上看直方圖竟還未破表。
數個評測網站的測試結果也證實了動態範圍的進步。
看風景圖,感覺顏色變淡了。過去用E-5搭配Vivid模式掛上CPL拍藍天,在CPL最強效的區域容易出現明顯色塊;偶而需刻意改用Natural模式拍以避免過飽和。
E-M5在歐洲豔陽天時點測CPL效果最強的區域,放大看並未發現有色塊的現象,色階的過渡很平順。
我推測是在同樣的對比度設定下,由於新感光元件動態範圍提升,某程度來說等效於照片的對比度下降所致,造成視覺上的色彩張力不若以往。
所幸,O機的對比度可進一步微調,還有好用的灰階及以實用的拉曲線功能可調整對比。
上述兩點僅是自己的觀察與猜測。若屬實,我覺得這樣的「進步」未嘗不是壞事。我認為雖然發色有稍稍變淡,但整體色彩調性仍明顯保有「Olympus色」。
其實E-M5也增加了許多不一樣的電子功能,說起來對於輔助「攝影」或者增加生活影響的成功率都有幫助,Apollo兄有沒有喜歡哪些新功能,也順便談談這些功能怎麼影響你的成功率吧?
LiveTime模式,完全顛覆了傳統使用DSLR拍晨昏或夜景的觀念。這趟西歐的旅行我也用了這超好用的功能拍了梵蒂岡夜景以及幾週前的閃電。此功能大幅提升長曝拍照的成功率及信賴感,對於愛好夜拍的攝友有極大的幫助。
新的防手震機構真的不錯,看了幾篇評測以及實際拍攝後更感到它的實用!雖然在E-520時代的舊機亦可長按IS鈕預覽防手震效果,但半按快門後即啟動更能直接感受到它的作用。防手震對M43如此輕巧相對握持感差的系統更顯重要,此次機構的改善也稗益了錄影功能。
明顯進步的錄影,果凍感較E-P3大幅改善(但偶而還是會有)。搭配ZD高階鏡及外接麥克風可以記錄高畫質的Full HD影片。
藝術濾鏡讓不愛(笑,應該說不會)後製的我,在拍攝前便可思索要套用何種適合的濾鏡將美好的記憶入影。新的藝術濾鏡 – Key Line,在構圖中若有明顯的線條,濾鏡便會將相片轉換成類似水彩畫的作品。另可以發現戲劇性濾鏡1有改良過,不若以往過份誇張,較自然討喜。
最後是我最愛的翻轉觸控LCD,像是E-P3 LCD與E-PL3翻轉機構的結合,讓心寬體胖如我不用常蹲或跪拍。
知道Apollo兄有機會去西歐遊歷,羅馬、倫敦、甚至荷蘭,正好都是我在歐洲一年遊歷的都市,有沒有想跟大家分享一些E-M5拍攝的心得?
因為女友外派荷蘭工作的關係,一年會到歐洲探望兩次,順便在歐洲到處走走。去年北歐行程會到峽灣雪地,故特別帶了E-5配上ZD 9-18、12-60、50-200及Leica D 25/1.4外加FL-50R閃燈,雖然風景很美,但真的折煞我也。
雖最後看到E-5拍出來又覺一切都值得,也心想若能有一台拍照畫質不下E-5但輕便性等同M4/3機身的相機該有多好。
十年一劍(引用友站攝站王兄的說法),E-M5就這麼橫空出世,滿足了我的渴望。
E-M5的機身體積與E-P系列相仿,機身握把的部份對男生而言可能稍小,但加上配件的握把後手感十足,不管接什麼鏡頭都有讓人放心的握持感。配上ZD鏡後整體手感很像E-520。若是搭M43鏡則是攜帶性佳,讓人願意天天帶出門。
加上防滴防塵性能,更是時時可拿出來拍照。我十分建議要長期使用E-M5的攝友可以購入握把,第一段增加握持感,第二段垂把可加裝電池。
我覺得M43的確在體積及畫質間取得很好的平衡,加上有著相對其他無反系統完整的鏡群。喜歡變焦走天涯,可用MZD 9-18配14-150,幾乎涵蓋所有重要焦段;喜歡大光圈定焦鏡,幾家廠商合力在各個焦段出了支支好鏡,即便一機四鏡都比E-5一機一鏡還輕便好帶,換鏡頭更是輕鬆愉快。
M43的問世讓拍照融為旅行的一部份,不會為了拍照而犧牲旅行的美好。
古城羅馬、低地國荷蘭都相當令我印象深刻,但我旅行當下最喜歡的要屬倫敦了。
不只是步調上有些類似台北,科芬園的市集、萊斯特廣場跟皮卡迪里廣場的劇院,附近還有國家藝廊,實在是個很令人喜愛的一個地帶,而且當時候還帶點鄉愁,將近一年沒吃到燒臘飯,也在當地的中國城吃到了。
不知道Apollo兄旅行的時候有沒有特別喜歡什麼地方想跟大家分享的呢?
大學畢業後開始年年與女友自助旅行,足跡踏過美國、加拿大、日本、帛琉、荷蘭、比利時、德國、法國、瑞士、奧地利、丹麥、挪威、瑞典、捷克、義大利及英國。
在這些地方,我覺得最特別的地方要算是北極圈內的羅浮敦群島(Lofoten Islands),真的是人間仙境。去年六月在島上同時欣賞高山、峽灣、白雪、碧湖、藍天、沙灘、漁村及永畫,如夢似幻。
不過北歐物價真的很高,真的很貴,物品標價上的數字與台灣相同,例如超商的瓶裝可樂一樣也是30,只是幣別是超過台幣五倍的克朗。
另外像是野生動物與地質教室 – 美國黃石公園、開車遊歷日本北海道富良野美瑛、德南與奧地利湖區的湖光山色、瑞士的阿爾卑斯山、彷彿走入紀元歷史的羅馬。
藉著遊歷這些地方,一般走訪一邊可觀察毗鄰的歐洲各國卻各自擁有不同的文化底蘊,各大城如何在古典與新潮、自由與自律、多元與堅持中取得平衡。另有許多生活習慣及道德法律值得浸潤於美日文化的台灣借鏡。
世界很大,我會繼續努力玩努力拍,有機會定會多與大家分享。
我非常喜歡E-M5在快門震盪跟聲響上的努力,震盪小、音量低的快門聲音實在非常性感,不知道這件事情有沒有為你在旅行上帶來便利呢?
的確,我也喜歡新的快門聲勝過舊機,不過尚未發現它對旅拍的助益。
Apollo兄最讓我印象深刻,也讓我最佩服的就是在論壇上面分享一些對機器的設定,也很熱心的回覆許多初入Olympus的新用戶,那麼在最後,不知道在E-M5上面,Apollo兄有沒有想要分享什麼私房設定或者是私房小技巧呢?
O家舊機的AUTO功能實在令人不敢恭維,只能久病成良醫,雖不能當面望聞問切但也大概理解新入O家朋友一定會踩到那些地雷,個人分享幾個E-M5設定如下。
- E-M5預設的JPG出圖品質是LF (Large Fine),請改為LSF (Large Super Fine)
- 注意灰階設定 (預設已不是惡名昭彰的灰階自動,但善用灰階暗鍵及自動可大幅改變反差)
- 請關閉LiveView亮度提升,會影響曝光補償的判斷
- 若有用AEL鍵(預設是Fn1),該鍵可單獨設定不同測光方法同時AEL
- 請關閉WB auto 保持暖色調,在全自動模式下拍人會明顯偏黃
註:Apollo兄也在Mobile01回覆過更詳細的設定分享要點,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多去看看噢!
幾篇問答已經結束,那麼該暫時為E-M5第一階段的故事收個尾了。
下個禮拜,就是系列文章的最後一篇囉!
全文索引
一、intro:外觀介紹 | 連結
二、ISO觀感:ISO定向測試與設定 | 連結
三、E-M5快問快答 | 連結
四、comparison:與M43機種與APSC機種的比對 | 連結
五、操作與選單| 連結
六、間奏| 連結
七、E-M5的二三事(上)| 連結
八、Prologue:第一部分實拍照片 – 談E-P與OM-D| 連結
九、訪談「氣象專家」:防滴防塵| 連結
十、E-M5的二三事(下)| 連結
十一、訪談dolcejp)| 連結
十二、訪談AppoloLin| 連結
十三、Epilogue:結語與第二部分實拍照片| 連結
3 replies on “說不完的故事 – Olympus E-M5(十二)ApolloLin訪談”
感覺很好喔
「M43的問世讓拍照融為旅行的一部份,不會為了拍照而犧牲旅行的美好。」這句話真是寫的太棒了!
從沒看過如此精彩的review,很有心,很詳盡﹗請繼續跟我們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