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味了
2018年的Photokina 大展,Panasonic宣佈LUMIX S1與S1R的開發,正式宣告旗下的無反光鏡系統進入135全片幅。
在此同時,Panasonic長年專注的Micro 4/3系統依舊存續,那麼關於LUMIX S1與S1R有著怎麼樣的特質呢?
最近上手了LUMIX S1與S1R幾個月,也藉著這篇文章來分享一些想法與介紹。
要說起Panasonic擅長的領域,從當年使用LUMIX G1 / GH1開始,我就覺得是活用無反光鏡的特色:同時兼具靜態影像的易拍性與動態影片的品質。
在Micro 4/3系統時,Panasonic已經全面提升錄影的品質來到4K解析度,但隨著對影像品質的要求,市場上也慢慢有著更高解析度影片的需求,6K、甚至8K的動態影像都是新的需求。
以這個需求來看,個人覺得Micro 4/3略微捉襟見肘,我想,採用135片幅的LUMIX S1與S1R,有很大一部分是為了因應這樣的需求而誕生的。
比起一般的全片幅無反相機來說,體積跟重量都略大,更接近過往入門的全幅單眼相機。一方面我想最主要還是為了高畫質動態影像所產生的熱量,機體需要有更大的體積來維持長時間的使用與散熱。
但整體來說,LUMIX S1與S1R的配重並不會讓人覺得異常沈重,包含在握把、按鈕配置、操作性、長時間使用的舒適性來說,我個人都很喜歡。
一、關於LUMIX S1與S1R的二三事
LUMIX S1與S1R在操作上、性能上、外觀上,甚至是錄影的規格,兩者都是相同的。
兩者唯一的差別是LUMIX S1採用2400萬的感光元件;而LUMIX S1R則採用4700萬畫素的感光元件。
雖說LUMIX S1與S1R有很大一部分是為了動態而生,但以靜態照片拍攝為主的我,這兩台相機的操作感一樣很理想。
對焦點的改變,除了原本就擅長的觸控螢幕以外,還多了單眼用戶習慣使用的方向桿切換。
而機身上的獨立按鈕與轉盤,也非常完整,熟悉習慣後,這些實體的配置在各種場合裡面都能讓攝影師們自在運用。
過往Panasonic在Micro 4/3系統上的相機,會比較注重實體按鈕與虛擬按鈕(在觸控螢幕裡)的融合。
LUMIX S1與S1R會更接近專業、職業用戶的使用習慣。這些實體的按鈕,我相信就是為了這樣的需求進行設計的。
握感方面,LUMIX S1與S1R的把手是非常紮實、飽滿的。
在使用時,不容易有手指懸空的情況出現。
此外,LUMIX S1與S1R本身在拍攝資訊的提供也下了功夫,除了機頂有個LED的顯示以外,這個窗口也能提供夜晚背光的功能。
另外在選單設定過後,機身背後的按鈕也能散發出背光,這在昏暗的場景非常實用。
LUMIX S1與S1R採用了XQD與SDXC的雙卡槽設計。
以目前的記憶卡規格來說XQD能提供更快且更穩定的傳輸,但在此同時,SDXC則能提供更經濟且高速的選擇。
因此能在雙卡槽能使用兩種規格,我認為是在速度、相容性、經濟多方的考量所得出的結果。
錄影是Panasonic本身的強項,因此LUMIX S1與S1R在外接的接口配備相當齊全,包含像是麥克風與監聽耳機、HDMI輸出等,都一應俱全。
USB Type-C的插槽除了提供傳輸,也能即時的補充機身的電力。
LUMIX S1與S1R提供了翻轉螢幕,高低角度上都很具拍攝彈性。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翻轉螢幕有一個卡榫的設計,補足了過往這種機構的遺憾。
透過這個卡榫,螢幕也能做垂直的翻轉,豎拍的時候也同樣能在高低角度靈活應用。
我自己非常喜歡LUMIX S1與S1R的電子觀景窗。
這顆電子觀景窗具有576萬畫素,演色性非常好,延遲也極低,用這個觀景窗來拍照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在選單設定的話,甚至可以達120fps的更新頻率。
一開始其實有提到LUMIX S1與S1R本身的初印象,是一個沈穩的感覺,除了機身的體積與機身設計以外,包含像是電力與防滴防塵都很讓我滿意。
LUMIX S1與S1R的電池容量非常大,高達3050mAh,它提供了高畫質EVF與拍攝的足夠電力,我在戶外使用一整天幾乎沒什麼問題。
它的防滴防塵機制,也確實是相當可靠。
在日本佐賀縣的旅行途中,遇上了整個八月份觀測記錄有史最大的豪大雨,雨大到遠處的唐津城早已看不清。
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在步行途中的拍攝仍舊沒有問題。不管是機身或者是鏡頭的防護都很到位,目前S1/S1R的三顆鏡頭都有提供防滴防塵。
那麼,說起LUMIX S1與S1R兩台機身最大的差異是什麼呢?
肯定就是因畫素不同而帶來不同的應用。
LUMIX S1R的「R」字樣,代表的其實正是Resolution。高達4700萬的畫素,在許多時候都多了很多彈性,旅行途中的畫面,這樣的高畫素保留了後續的重新構圖與裁切的彈性。
▲LUMIX S1R 裁切後,仍保有足夠的解析度與畫素供使用,以這張來說,仍有約1850萬畫素。
這樣的高畫素同時在靜態影像上,能夠盡可能榨出逼近極限的畫質。
以我近期的使用來說,我讓LUMIX S1R去搭配目前Panasonic最強悍的兩顆鏡頭來使用:LUMIX S PRO 50mm F1.4與LUMIX S Pro 70-200mm F4 O.I.S。
也確實,從拍攝的成果來看,在細節與解析度來說都相當上乘。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 @ F1.4 原圖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 @ F1.4裁切
不過在LUMIX S1R的高畫素與細節以外,有一點是同時讓LUMIX S1與S1R讓我印象深刻的,主要是在顏色的展現。
這回LUMIX S1與S1R在顏色設定上,當然也承襲以往LUMIX系列的彈性與調整。
我最近比較常使用的兩個設定是:標準模式,對比-2,飽和+1 ~ 2;人像的話就是單純使用人像模式。
除了常見的幾個色彩模式以外,LUMIX S1與S1R也內建了幾個寬容度、後製程度較大的色彩模式,像是:劇院級動態範圍、劇院級影片、Like709…等等。
許多過去再使用4/3尺寸感光元件中略顯吃力的場景,比方說像是高光較多與低光環境,除了寬容度以外,顏色也比較容易有些差異。
我認為在LUMIX S1與S1R改採全片幅尺寸的感光元件後,關於顏色這件事情,不管是色彩的演繹、平順度來說,都有著讓我耳目一新的表現。
除了底子更好的感光元件以外,我同時也認為是新一代Venus在演算上也有不少幫助。
▲LUMIX S1 + LUMIX S 24-105mm F4 O.I.S ,色彩模式:標準,對比-2,飽和+2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色彩模式:標準,對比-2,飽和+1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 ,色彩模式:人像。
那麼,改用全片幅尺寸的感光元件後,LUMIX S1與S1R在低光源有什麼改變呢?
LUMIX S1與S1R兩者除了畫素上的差異來說,另外一個區分就是最高的感光度上限,LUMIX S1是ISO 102400,而LUMIX S1R則是51200。
兩個機種來說,以我個人實際去評量我拍下的成品,LUMIX S1在高感光度上的表現也比LUMIX S1R略好一些。
以目前來說,全片幅無反光鏡能機器內錄製4K/60P規格影片的,也就只有LUMIX S1與S1R了。
我簡單的錄製了兩段4K影片供大家參考。
▲LUMIX S1 4K影片
▲LUMIX S1R 4K影片
LUMIX S1都支援了縮時影片的錄製,趁這旅行途中拍夜景等待的空檔,我也錄製了一小時接近黃昏的縮時影片
LUMIX S1與S1R本身也支援了高解析度模式,如果你是喜歡拍攝風景,或者是能夠上腳架來拍攝靜態物品的人,這模式我覺得能得到非常驚人的解析度。
以LUMIX S1來說,能拍出9600萬畫素的成品,而LUMIX S1R則能拍出1億8700萬畫素的成品。
由於高解析度模式是採用移動感光元件拍攝多張合成的原理,因此需要在穩固的場景下才能使用。
▲LUMIX S1R 高解析度模式:1億8700萬畫素 裁切
這次LUMIX S1與S1R都支援了混合式防手振,如果鏡頭與機身同時作動的話,最高可以達成6.5級的防手振。(原本是6級,不過在2019年7月韌體升級後,可多半級來到6.5級)
有個輔助顯示也挺有趣,LUMIX S1與S1R能顯示影像穩定器的狀態,如果我們能盡可能讓綠點維持在中心範圍內,就能比較容易得到不晃動的照片。
在對焦性能方面,LUMIX S1與S1R承襲了過往的LUMIX系列,都支援了DFD(Depth from Defocus)。DFD其實是個有效提升對比式對焦速度與精確度的技術,主要是透過大量的演算與預測完成的。
在這段使用LUMIX S1與S1R的期間,即使是全片幅加上全時的Live View對焦,速度與準確度上都很讓我滿意。
在LUMIX S1與S1R上,如果開啟「臉部/眼睛/身體/動物偵測」對焦的話,相機會主動去偵測臉部或者物體的形式,你會在螢幕上看到不同的對焦框大小。
除了臉部與眼睛以外,我覺得身體偵測挺實用的,尤其是在比較遠處,人物佔畫面比例比較小時。
二、當前三顆各具特色且優秀的LUMIX S系列鏡頭
差不多把基礎性能說完,我覺得也能稍微來聊聊LUMIX S1與S1R第一批所跟著推出的三顆鏡頭。
這三顆鏡頭每一顆畫質都很讓我滿意,是完成度非常高的鏡頭。
LUMIX S 24-105mm F4 Macro O.I.S這顆鏡頭是非常通用的鏡頭,從24mm開始到105mm,涵蓋極為常用的焦段。
在旅行時非常便利,整體的畫質與顏色表現也很均衡。
我自己尤其喜歡這顆鏡頭的近拍能力,達30cm的對焦能力,放大率甚至高達0.5X,以全片幅的標準變焦鏡頭來說鮮少有這樣的規格,不管是拍靜物或者是食物都非常實用。
如果你想要同時錄製影片與平面攝影,這鏡頭的焦段涵蓋範圍很適合,可以有不同的構圖變化,加上價格十分合宜,作為錄影與攝影通用鏡頭的話,我認為是非常超值的選擇。
▲LUMIX S1、LUMIX S 24-105mm F4 Macro O.I.S @24mm
▲LUMIX S1、LUMIX S 24-105mm F4 Macro O.I.S @69mm
▲LUMIX S1、LUMIX S 24-105mm F4 Macro O.I.S @105 mm
▲LUMIX S1、LUMIX S 24-105mm F4 Macro O.I.S @105 mm 最近對焦距離、最大放大率0.5X
在現有的LUMIX S鏡頭中,我最喜歡的,要屬LUMIX S 50mm F1.4 Pro了。
它的成像銳利、散景非常優美、甚至在各種光源的環境下表現都非常好,很具有獨特的氣氛。真要我說的話,大概是近幾年來我用過最喜歡的標準鏡。
我特別喜歡它拍攝人像的表現,即使直接用開放光圈F1.4去拍,不管是銳利度、散景表現、色散都很棒。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
最後一顆鏡頭是LUMIX S Pro 70-200mm F4 O.I.S,它很適切的補上LUMIX S 24-105mm F4 Macro O.I.S 所不足的望遠端焦段。
這顆鏡頭同樣也有很好的畫質,也非常容易營造壓縮感,在畫質上,雖然比LUMIX S Pro 50mm F1.4差一些,但是銳利度也絕佳,是顆很棒的長焦變焦鏡。
▲LUMIX S1R、LUMIX S Pro 70-200mm F4 O.I.S
▲LUMIX S1R、LUMIX S Pro 70-200mm F4 O.I.S
▲LUMIX S1R、LUMIX S Pro 70-200mm F4 O.I.S
三、動靜皆宜的風采
文章來到尾聲,在關於LUMIX S1、S1R與三顆鏡頭的介紹外,我想跟大家來聊聊一些關於選購的想法,包含了:身為一個長期的Micro 4/3系統用戶對這台相機的想法、與LUMIX S1與S1R各自適合怎麼樣的族群來使用。
身為長期的Micro 4/3系統用戶,我是相當樂見LUMIX S1與S1R誕生的。
我自己覺得Micro 4/3系統提供的是一個「足夠好且輕便」的選擇,那麼LUMIX S1與S1R的,我倒認為是是一種「在許可的狀態下追求極致的可能」。
面對職業用戶、面對畫質需求的用戶,LUMIX S1與S1R以更大的片幅探索出一片極大的可能性;而原有的Micro 4/3 LUMIX G,面對大部分的用戶,在畫質與性能上都已足夠使用。
如果是原先使用Micro 4/3的用戶,我自己會認為同時保有兩者會更有彈性。
一方面,目前Micro 4/3的價格非常實惠,鏡頭與機身都非常的便攜,在許多時候這是一個更好運用的系統。而在需要畫質的場合,LUMIX S的出場,便是向上提升的存在。
那麼,我要怎麼從LUMIX S1與S1R選擇出最適當的機身呢?
如果是家庭用戶、業餘攝影愛好者,卻又追求更彈性的拍攝與高畫質錄影,那麼我想LUMIX S1就是非常值得考慮的。一方面它的價格相對好入手,另外一方面,在靜態與錄影的均衡性也非常好。
另外一個適合LUMIX S1的族群,我認為是小型的錄影工作室,S1能涵蓋了婚禮錄影或者動態影像,它優秀的錄影品質與完整的外接接口,都非常適合有這樣需求的用戶。
LUMIX S1R本身同樣具備優秀的錄影品質,不過我認為它更適合對於靜態圖像有要求的用戶,像我這樣對照片品質有要求,著重解析度的使用者,若能使用LUMIX S1R去搭配LUMIX S Pro等級的鏡頭,完全可以符合對畫質的重度要求。
LUMIX S1與S1R這兩台機身,雖然是Panasonic邁入全片幅的初次嘗試,但是從畫質、機身操作、可靠度、使用感受以致於鏡頭本身的水準,完全都很到位,非常成熟。
這是我使用這幾個月以來最意外的部分。
也因此,我對LUMIX S1與S1R所採用的L Mount聯盟,抱與非常高的期望。
在這個L Mount聯盟裡面,除了有最早發展的Leica SL以外,目前Sigma除了鏡頭的支援,也已準備投入機身的發展。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L Mount聯盟裡,機身與鏡頭也能有更不一樣的搭配與組合,更有彈性,也更具選擇性。
新世代的相機該是怎麼樣的呢?每個廠商的理解不同,有些連結起歷史與現在、有些則大破大立以科技打入人心。
Panasonic呢?經過這陣子對LUMIX S1 與 S1R的使用,我可以理解到過去他們在Micro 4/3上的科技累積。
快速的對焦、靈活的反應、優秀的光學品質,最後是一直都很努力的錄影品質與性能…
一路以來的累積,造就了LUMIX S1 與 S1R這兩台機身,動靜皆宜的風采。
文章的最後,附上一些使用LUMIX S1 與 S1R所拍攝的實拍供大家參考。
這次由於同時使用兩台機身,因此特別另外標註機身與使用的鏡頭。
▲LUMIX S1R、LUMIX S Pro 70-200mm F4 O.I.S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
▲LUMIX S1、LUMIX 24-105mm F4 O.I.S
▲LUMIX S1、LUMIX 24-105mm F4 O.I.S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
▲LUMIX S1、LUMIX 24-105mm F4 O.I.S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
▲LUMIX S1R、LUMIX S Pro 70-200mm F4 O.I.S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
▲LUMIX S1R、LUMIX S Pro 70-200mm F4 O.I.S
▲LUMIX S1R、LUMIX S Pro 70-200mm F4 O.I.S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
▲LUMIX S1、LUMIX 24-105mm F4 O.I.S
▲LUMIX S1、LUMIX 24-105mm F4 O.I.S
▲LUMIX S1R、LUMIX S Pro 70-200mm F4 O.I.S
▲LUMIX S1、LUMIX 24-105mm F4 O.I.S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
▲LUMIX S1、LUMIX 24-105mm F4 O.I.S
▲LUMIX S1、LUMIX 24-105mm F4 O.I.S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
▲LUMIX S1、LUMIX 24-105mm F4 O.I.S
▲LUMIX S1、LUMIX 24-105mm F4 O.I.S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
▲LUMIX S1、LUMIX 24-105mm F4 O.I.S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
▲LUMIX S1R、LUMIX S Pro 70-200mm F4 O.I.S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
▲LUMIX S1R、LUMIX S Pro 50mm F1.4
▲LUMIX S1、LUMIX 24-105mm F4 O.I.S
▲LUMIX S1、LUMIX 24-105mm F4 O.I.S
▲LUMIX S1R、LUMIX S Pro 70-200mm F4 O.I.S
延伸閱讀: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一)東京天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二)你的日常是我途中邂逅的風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三)秋色是山巒中的一抹紅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四)貳零壹柒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五)Kyoto, ver. F1.2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六)東京,72時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七)北國之冬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八)春,山陽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九)半晴半雨關門海峽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貳零壹捌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一)有一種光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二)沾衣欲濕杏花雨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三)高原,以為不一樣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四)那兒風光明媚,原來都一樣
十年,京都四季:
My InstaGram @euyo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