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味了
終於可以來寫Pentax本家的鏡頭了。
因為這次文章,masato大方的出借了幾隻鏡頭:Pentax A 50mm F1.2、Pentax FA 50mm macro F2.8、Pentax M 35mm F2.8
第一顆鏡頭,就是Pentax A 50mm F1.2
50mm的標準鏡,在光圈的設計上,多半是以F1.4為主,平價版本的大概會設計成F2,不過也有少數鏡頭會在把光圈加大一些些來到F1.2。
鏡頭的前緣寫著SMC PENTAX-A。
SMC是Super Multi Coating的縮寫,這也是PENTAX本身的多層鍍膜技術,在很久以前就享有盛名,在面對強光時候的抗耀光鬼影的能力都相當不錯。
(不過畢竟是老鏡頭,所以還是跟現代的SMC不可同日而語)
那麼,在介紹這次的鏡頭的時候,鏡頭後方都有些代號,這些代號究竟是什麼呢?
最早的K mount鏡頭並沒有代號,只有寫 SMC PENTAX,一般為了方便稱呼才叫他K系列。大約是從1975年中開始採用的,那時的光學結構大多維持SMC takumar系列的設計,大約一年後左右更新為M系列。
而從1976年開始,從M系列才開始寫成SMC PENTAX-M。意思應該是mini或是mobile之類的輕量化的意思。據說是受到Olympus 的M-1(OM-1)的刺激。本文最後的35mm就是M鏡。
而從1983年開始,有了A鏡,也就是50mm F1.2這顆的代號。A代表的就是光圈環上面多出了A檔,可以進行自動光圈的調整,但是仍需要手動對焦。A系列所支援的「自動光圈」嚴格說起來應該是「由機身控制光圈」,在那個時代的意義就是「開始支援P模式或是TV模式」。
1987年開始,有了第一代自動對焦&自動光圈的鏡頭,代號是F,稍後的1991年則有了FA鏡,文中的 50mm marco就是這個時期的產物。
但最早的PENTAX自動對焦鏡頭就是PENTAX-F嗎?
其實在1987年的F系列之前還有一支唯一的AF鏡頭(SMC AF35~70/2.8),比Minolta的1985年還要早,但是並沒有獲得太大的迴響,所以一般說來還是把PENTAX-F當做PENTAX系統第一代的自動對焦鏡頭。
或許是因為F1.2的關係,後玉顯得相當大片。
配上NX10的樣子。原本還算瘦小的NX10,配上這樣一顆大眼睛,看起來也凶悍了些。
這顆鏡頭很多年以前我自己買來用過好一陣子,拍起來的感覺很柔和,顏色並不鮮豔,顯得很清爽。
但F1.2還是看看就好,很多時候我用起來都要縮一些光圈,下面這張全開的表現其實不是很理想,色散相當嚴重,不比現代的鏡頭。
不過我很喜歡這顆鏡頭在逆光下的表現。
一來SMC的鍍膜有加持,鏡頭本身的對比並沒有下降的很快,尤其是這張照片髮絲的質感,映出的亮度真是討人喜歡。
清爽而亮麗,可以這麼說這顆鏡頭吧!
除了逆光的髮絲質感,在膚色上,還有整體照片的色調也是我喜歡這顆鏡頭的部份。這樣照片的光線,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清晨照進窗口的陽光,透過窗簾整個漫射到室內的感覺。
多年以後重用這顆鏡頭,難免有找尋過去記憶的意圖。但畢竟是過去了,機身條件也不一樣,只能當做回憶的一部分了。
第二顆鏡頭是Pentax FA 50mm marco。
顧名思義,這顆鏡頭是顆微距鏡頭。
平常不用的時候,最前面的鏡頭是縮在裡面的。
但要進行近拍時,鏡筒會拉長很多。
儘管FA是自動對焦的鏡頭,也支援機身自動調整光圈,但還是可以看到鏡筒上面有光圈調整的機制,這是因為這樣的設計也可以讓新型的鏡頭用在比較舊的機身上面(舊機身沒有電子機構支援這些電子功能)
另外,也保有對焦距離的小窗口。
這兩樣東西在數位化以後,大多數都拿掉,因為時代的變遷,不需要支援這些了。
這個機構是比較特別的。他是一個類似煞車皮的東西。
拍微距的時候你不是永遠都是水平拍攝,你可能會往上拍,也可能往下拍,在這樣的情況下,當你需要固定對焦距離,假設你要用到最大的放大率,那麼鏡頭要伸到最長,鏡片的重量會讓這個鏡筒滑動,也會改動對焦距離跟放大率。
所以才要有一個煞車皮的機制擋住鏡頭的重量。所以這個東西是會磨損的,現在搞不好也沒有備料了。
搭配起NX10稍微大了一些,但是在NX系統還沒有正規的微距鏡之前,利用先前的鏡頭來搭配倒也是不錯的選擇。
跟我的手相比大小大概是這樣,握持上利用雙手握持跟操作可以減輕配重上的不適感。
微距的世界其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基本上從鏡頭看到的世界因為放大了,常常跟我們習慣而想像出來的不同。
這張是不知道什麼昆蟲的卵。
即便是我很少真正的拍攝蝴蝶、昆蟲等常見的微距題材。但在雨後的花圃裡面等待、觀察,時間很快的就過去了,或許這也是拍照所產生的一個樂趣也說不一定。
最後一顆鏡頭,是PENTAX-M 35mm。
在底片上屬於小廣角的35mm,是很適合拍人,也很適合拍風景,是一個很多人很喜歡用的焦段。但在數位上,乘上1.5以後大約就是50mm的標準鏡,用起來的話就要轉變一些想法。
由於是M鏡,所以光圈調整的機制上面就沒有A/P檔。
我記得我看過一個很有趣的說法(是不是錯誤大家就自己判斷)
那篇文章是提到GF1搭配20mm擁有不同的透視感,所以拍起人來並不協調,歸咎於原因在20mm的實體焦長是135廣角鏡的焦長,因此造成這樣的透視。
我的想法是這樣,今天如果我拿了過去給135片幅的20mm來轉接給GF1用,那麼這樣的說法沒有問題,因為當初的光路設計就是超廣角,只是現在被片幅切掉。
但是如果是原本就預備搭配給數位片幅用的鏡頭呢?是不是應該還用135片幅的思維去看?
我倒不認為。
儘管是實體焦長20mm,但實際上的光路設計是根據40mm的視角去設計的,因為這些數位鏡頭完全無法用在135片幅上,自然就不能用這種看法去看待。
要是這麼說的話,一般DC的實體焦長大約是6-18mm,即使到望遠端也有跟135單眼相機搭配超廣角鏡頭一樣的詭異透視感不是嗎?
雖說是50mm,在135單眼上是標準鏡頭,但在中片幅上面卻是廣角鏡頭,這道理是類似的,我們要從鏡頭設計的視角與用途看,而不是一昧的把過去135系統上面的窠臼帶過來數位系統。
為什麼會提起這件事情?
一來是因為要重新解釋數位系統上的不同,二來是要解釋體積。很多人都說無反光鏡系統並沒有真正做到體積變小,鏡頭變小的這件事情。
上面兩張圖是Samsung 30mm F2跟Ricoh 50mm F2,兩者的光圈一樣,所設計給相機使用的視角也非常接近,但30mm仍舊小了一號。
即便是用M 35mm去看待,30mm也是輕薄很多,這是以前想不到的事情。
NX10搭配起PENTAX-M 35mm並不大,但接上轉接環以後也一樣增加了一些厚度,倒是有些精悍的感覺。
等效50mm焦段,簡單的在街上也是個很適合的視角。
因為35MM畢竟是一個廣角鏡,有一個特徵是對焦距離可以稍微近一點(對焦距離跟實體焦長有關,這也是為什麼望遠鏡頭常常動不動最近對焦距離就要2m、3m的緣故)
加上被片幅裁切了,所以在室內拍起食物來還算得心應手。所以我幾乎都是帶去吃飯用的。
這幾顆鏡頭,用途上多少有些不同,我最常用的是反而是這顆35mm,一來畢竟拍食物好用,二來則是體積不大,重量也不重。
相對起50mm F1.2的重量跟體積,這顆鏡頭很輕巧,更別提我不會帶上更大的50mm marco了。
另外,這些給底片用的鏡頭最大的問題就是焦長轉換,在底片上好用的焦段一乘上1.5倍,那就變得有些可怕了。像50mm變成75mm,這在室內是不太好用的焦段,餐桌面對面大概只能拍張大頭,拍個食物還要站起來。
這也是我比較常用M 35mm的緣故。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句話是很多人對老鏡的疑惑。
這些鏡頭老歸老,但仍舊有一定的水準,也能體驗到一些現代鏡沒有的特色。
可是說穿了,他們畢竟有年紀了。
我們在使用的時候多少要轉化些心情,第一當然是了解每支鏡頭用在數位化上面的特性,比較明顯的自然是知道焦段的轉換搭配使用習慣來使用。
第二自然是得放慢腳步去用,畢竟得用手動對焦去進行拍攝。
想急,也急不得。
在數位機上面最好使用的當然還是搭配專用的數位鏡頭,在畫質上跟性能上的搭配都是最好的。
可是你也經常看到我老是轉接這些東西,很多都不只是比我年紀大了,還都可以當阿公了。
為什麼?
這些鏡頭不盡然只是為了在資金有限底下的物盡其用,我知道很多人家裡父親跟爺爺總有一些器材是塵封在櫃子裡面的,藉由這樣數位化的機會,讓他們重見天日也是一個時代跟器具的傳承。
我沒有這些資源,所以我在現代的鏡頭之下還如此沉迷這些老傢伙的原因也很簡單。
我只是在緬懷那個我沒有參與到的時代,那些關於Pentax旭光學的榮光。
如此而已。
延伸閱讀:
如果你想知道Pentax P/K接環機身、鏡頭、配件的規格資料,有一個網站你不能錯過。
全文索引:
轉化生活的美感- Samsung NX10(一)Exterior
轉化生活的美感 – Samsung NX10(二)生活的觀點:30mm F2
轉化生活的美感 – Samsung NX10(三)平實中的不平凡:18-55 mm
轉化生活的美感 – Samsung NX10(四)延伸的視野:50-200 mm & Flash
轉化生活的美感 – Samsung NX10(五)遇見 P/K mount
轉化生活的美感 – Samsung NX10(六)旭光學的榮光
轉化生活的美感 – Samsung NX10(七)行旅的腳步
-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一)東京天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二)你的日常是我途中邂逅的風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三)秋色是山巒中的一抹紅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四)貳零壹柒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五)Kyoto, ver. F1.2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六)東京,72時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七)北國之冬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八)春,山陽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九)半晴半雨關門海峽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貳零壹捌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一)有一種光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二)沾衣欲濕杏花雨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三)高原,以為不一樣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四)那兒風光明媚,原來都一樣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五)一隅秋霜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六)貳零壹玖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七)貳零貳零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八)無雙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九)貳零貳壹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二十)Zeiss Batis,鈷藍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二十一)貳零貳貳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二十二)貳零貳參
2 replies on “轉化生活的美感 – Samsung NX10(六)旭光學的榮光”
SAMSUNG過去真的和PENTAX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但現在好像各自走出一條路了.
@ Allan
大概也只有K10D/K20D走的比較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