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0010833 (by euyoung)

Small, but tough.

以前不是每台相機都台相機都有28mm的焦段,在那個時候你要比一般小相機更廣角一點,你就得要具備龐大的體積跟重量。

其實在購買GRD以前,我算是很迷戀大相機的人,似乎是拿起來那樣的相機,自己也會很容易就跟著進步,當時大家喜歡的超級消費機大概有:Olympus 8080uz、SONY F282 SONY F828、Minolta A2、Nikon 8800/8400、Canon Pro 1。

每台相機都有死忠的擁護者,三不五十就在討論區來個大混戰,非要爭個你死我活不可,現在的情況似乎沒什麼改變,只是轉成了單眼相機的系統跟鏡頭之爭。

在那時我還不怎麼迷Olympus,反而最喜歡的是Minolta A2,所以最後買了Minolta A200。

即使這些相機規格如此迷人,卻也是因為當時製作技術的關係,體積跟重量都無法下降。

以前我們要鏡頭質素、我們要完整的PSAM模式、要確實的操作感、要外接擴充鏡頭,要能做到這四位一體的都必須要我講的Proconsumer相機。

GRD的出現,是一個特異的存在。

其實要做到這四點在同一台相機並不難,很多人入門的Canon A95就算是其中一個。但要做到小型的機身擁有一定的剛韌度,那麼我猜想GRD是唯一的存在吧?

GRD 擁有的鋁鎂合金骨架,通常都是單眼相機或者是高階數位相機才採用的。

Small, but tough.

Is it real?

常常聽人家在推薦相機的時候談論到:『GRD很輕便』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都會懷疑,很認真的想問他:「你說的很輕便,是在講GRD嗎?」

要論到輕薄短小,這樣的名詞好像還輪不到 GRD,SONY或者Casio所推出的很多名片機都薄的多。要論到收納方便,GRD的厚度有時候也著實讓人造成困擾。

’03以後,數位相機進入了一波Proconsumer高階消費型數位的戰場,SONY F828/Canon Pro1/Minolta A2/Oympus 8080uz,大概是那時候這些機種搭配了比較完整的操作、28mm,當然就是有相當好的鏡頭素質。

SONY用了蔡斯的T*鍍膜鏡頭、 Canon在數位相機上面用了單眼相機的L鏡、A1/A2上面掛的是Minolta的GT鏡頭,當時可不比現在隨意的掛上這些標誌增加 賣點(好啦,SONY以前就搞這招了)這些相機搭載的,就真的是有那麼一套,就跟RICOH的GR代表自家最好的鏡頭產品一樣。

初次對 GRD那樣的驚豔,有一部分是因為「相對」起高階消費機種,在那個時代下,在收斂的體積跟重量還能做出五位一體所得出的印象。

對於輕便的看法,那是一種「相對的形容」,會這麼形容的原因是初期GRD的使用者有很大一部分是經歷了高階消費相機的時代,甚至他們多半都擁有數位單眼相機,GRD 正好是那個輕便的選擇。

所有看法都是相對的。

雖然GRD是一個小巧又堅固的相機,但不代表S90或者LX3就是不堪一擊,說實在的,你也不是天天讓相機從一公尺高的地方跳下去跟地球親吻吧?堅固或許很重要,但到頭來,這個要素滿足的反而是自己莫名的堅持,想要堅持一種安全感。

如果你要的是輕便、好用的相機,我相信一定有更多比GRD更好的選擇。

或許你聽聞我講GRD採用鋁鎂合金當機身結構感到很心動,但對一般人來說,這可不是一個考量相機重要的點。

il n’est pas réel.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R0011392 (by euyoung)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攝影師、媒體人,慣於書寫、習於觀察。 喜歡著相機這樣的黑盒子,一頭鑽進拍照這件事情,生活裡總猶豫不決,面對喜歡的畫面時卻毫不猶豫的按下快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2 replies on “GRD的十個理由(iv)輕便這回事”

  • 匿名
    2010 年 4 月 25 日 at 00:53

    我很喜歡你這系列的文章。覺得你說的很有道理。

  • strangers
    2010 年 4 月 28 日 at 21:14

    第二段SONY機身型號有誤,
    應該是F828。

    當時的大混戰中,
    常常被說是紫光奇機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