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味了
自Xperia 1 以來,這幾年,Sony每一年都為我們帶來更多有別於過往手機體驗的拍照功能。
每次都讓我期待,也讓我驚艷著。
自Xperia 1一代導入的三鏡頭,這三年間在視角上逐漸有了變化,雖同樣是三顆鏡頭,但在今年的Xperia 1 III ,望遠的部分也再次由70mm延伸出了105mm這個視角,增添了使用的彈性。
而去年Xperia 1 II上喜歡的Photo Pro模式、追焦與連拍性能,在今年又有了增進,讓這支手機在拍照上,變得更全面,也更強悍。
在正式說Sony Xperia 1 III這支旗艦手機之前,按照慣例,先來分享幾張喜歡的照片給大家。
※本文人像部分於住宅頂樓天台拍攝完成,模特兒/攝影師/工作人員於三人以下,除模特兒外皆配戴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
一、一見怦然,Sony Xperia 1 III
一直以來都喜歡Sony Xperia 1 系列的外觀設計,以玻璃材質為基底,不管是質感或者是顏色都深得我心。
這次Xperia 1 III跟前一代的Xperia 1 II有著類似的外觀與配置,像是鏡頭位置、外型的設計都很接近。
但外觀最大的改變,要屬背面的材質改為霧面。
不像過去那樣是亮面的設計,Xperia 1 III略帶磨砂的外觀,上手的感覺更溫潤些,我喜歡它不那麼滑手,啞光的感覺也更有質感。
Xperia 1 III顏色有三種,分別是消光黑、消光灰、消光紫。這次陪伴我使用拍攝的則是消光灰,隨著光源與反射的不同,有時會帶上些微的紫色。
在外觀上Xepria 1 III則有另外一個不同:它改採比較方正的邊緣收斂,不像過去都是比較圓潤的造型。
雖然陽剛些,但我喜歡這種洗鍊、不拖泥帶水的感覺。
Xperia 1 III依舊保留著獨立的快門按鈕,這次的半按與全按快門段落感比較明顯,按鈕上也有格菱紋,只要碰觸到即使在黑暗中也能快速分辨。
在拍照之外,我也喜歡Xperia 1 III 保留著3.5mm的耳機孔,讓我能接著自己喜歡的耳機,享受著更好的音色與音質。
Xperia 1 III擁有著21:9的4K HDR OLED 120Hz螢幕。
這個比例很適合觀看寬螢幕比例的電影,高更新率不管是遊戲或者是影片、日常觸控滑動都相當順暢。
當然,我更喜歡的是這顆螢幕的顯色性,優秀的顯色性,不管顯示什麼樣的圖片,都像是印刷品一樣細緻。
有時候在戶外大太陽的時候,Xperia 1 III本身的亮度跟對比也足以應付,即使在戶外依舊能顯示相當好的成品。
蠻適合作為搭配相機或是錄影的監看螢幕。
二、三鏡頭,卻帶來四焦段的蔡司鏡頭
簡單地看完了Xperia 1 III的外觀與螢幕,接下來想聊的,就是這次相當獨特的三鏡頭。雖說是三鏡頭,但第三望遠鏡頭卻帶來了兩個視角。
透過潛望式望遠變焦鏡頭,將70mm與105mm設計在同一顆鏡頭中,因此我們在Xperia 1 III上,便擁有了16mm、24mm、70mm與105mm四個能讓我們彈性運用的視角。
拍下了這四個焦段的視角變化,供大家參考。
這幾個焦段中,我們最常使用的要屬主鏡頭24mm了。
這個視角就像我們平常眼睛聚焦在遠方的感覺,所以在街上、旅行時,這個略廣的視角,很適合捕捉進行隨手的拍攝。
而且,也由於主鏡頭擁有所有鏡頭中最大的F1.7光圈,搭配起防手震,即使在夜晚、室內也能順利的手持拍攝,是顆運用很廣泛的鏡頭。
超廣角16mm我通常都用來拍攝建築或者是都市幾何,極具張力的透視感,即使只是在日常的散步途中,也能拍出截然不同的感覺。
我也挺喜歡利用超廣角鏡的特性來拍攝人像,若是運用的好,全身的照片能適當的拉長腿,達到修飾身型的效果。
一般來說,我們會利用望遠鏡頭來幫助我們拍到遠方物體的特寫。
以Xperia 1 III所配置的70mm與105mm來說,可以讓我們有一定程度的望遠能力。以下面的照片來說,如果用主鏡頭而沒有變焦的話,根本看不出河面上有鴨與鵝的存在。
當變焦至70mm與105mm後,就算離的相當遠,也一樣能讓原本廣角過小的主體展現。
我們在拍攝時,可以利用望遠鏡的特性,縮減掉城市裡的雜亂,讓畫面更單純些。
也能利用望遠鏡頭本身的壓縮感,營造出有別於主鏡頭的特殊畫面感。
在這次使用Xperia 1 III的期間,我相當大量的去使用望遠鏡頭提供的兩個焦段,主要還是在畫質的增進,以同樣70mm來說,對比起去年的Xperia 1 II與Xperia 5 II,有著很顯著的提升。
由於疫情的關係,這次的拍攝幾乎都在生活的周遭。我們常說,用著廣角鏡頭能給稀鬆平常的日常帶來許多張力,而望遠鏡,則是讓我們更好好觀察的練習。
長焦有著較小的變形量,只要抓好水平,畫面相對來說會更穩定;我們可以尋找每次散步中出現的重複出現的東西,透過長焦帶來的壓縮感帶來截然不同的感覺。
當然用著長焦最讓人期待的,自然是有別於以往的窄視角,透過細心觀察,身邊的建築都成為一幅幅好看的幾何畫像。
▲70mm,好好的觀察路途的光影、重複出現的物品,長焦的壓縮感也讓這些小物變的更不同。
▲105mm,透過長焦的窄視角,即使只是都市裡的小角落,都成為一幅幅幾何畫像。
三、關於Xperia 1 III拍照進化的二三事
每一年,Sony都為Xperia 1系列帶來許多讓拍照更進化的科技。
在Xperia 1 III上我覺得值得分享的就要屬採用T*鍍膜的蔡司鏡頭與「AI 超高解析度縮放」了。
使用Xperia 1 III拍照好一陣子,有察覺到在面對逆光的時候的表現比過去的機種好上不少,包含了:逆光的對比不太會下降、顏色依舊飽和。
我喜歡追著光跑,也經常拍攝逆光場景的照片,面對這些光影時,Xperia 1 III也讓我能更自在的拍好這些照片,整體的畫面飽和好看,還能維持一定的清透感。
我也對Xperia 1 III的望遠鏡頭畫質感到滿意,這陣子經常也利用望遠鏡頭拍攝更多的照片。
不論是畫質也好,或者是更容易營造出主體與背景的淺景深,都是讓我一再去使用的原因。
手機上拍攝的限制,多半出現在望遠端,Sony在利用潛望式結構來增加望遠端的彈性時,也同樣利用了演算式攝影,發揮手機的優勢。
這次在Xperia 1 III,擁有兩種變焦方式,新的「AI 超高解析度縮放」有效的提升了變焦演算的畫質,以105mm這顆鏡頭來說,大致上使用到200mm畫質都還算不錯。
也讓原本4.7x的變焦範圍,一舉延伸到8.3x,大大增加了運用的彈性。
四、全新Photo Pro介面:既專業,隨手拍也同樣美好
還記得上一篇旗艦手機拍照筆記嗎?我們在:『那些Xperia 5 II用著Photo Pro模式拍照的二三事』分享了怎麼好好地去運用Photo Pro模式如何在多變的環境下發揮相機的能力,拍下更多精彩的照片。
也確實,這個跟Sony Alpha相機一模一樣的介面,如果具有一定程度的攝影知識的話,不僅容易上手,豐富的選項調整能讓我們以手機拍出完全不遜色於相機的照片。
▲Photo Pro的出現,讓我們能在手機上使用Alpha 相機的介面,調整更多參數進行拍攝。
多數的時候,我習慣使用Photo Pro中的P模式,它兼具了易用性跟選項的調整,只是如果對這些選項調整不習慣該怎麼辦呢?
▲使用Photo Pro的P模式,可以兼具使用的易用,也能保有調整選項參數的彈性。
別擔心,Xperia 1 III的Photo Pro將原本的相機介面整合進來,變成了Basic模式,只要使用這個模式,就跟原先用手機拍照的體驗接近。
隨手拿起,就能紀錄看到的美景瞬間。
▲現在Photo Pro也整合了BASIC模式,就算對調整參數不熟悉,一樣能輕鬆的拍下好照片。
像這樣暫時拋開參數的束縛,所見即所拍,也真可說是手機攝影最大的樂趣了。
五、攝影性能再進化:從低光到速度,全面進化的Xperia 1 III
我們說著鏡頭的改變,或者是更好的演算變焦畫質,但對拍照來說,我們最根本重視的,還是畫質。
也許是因為我們會在室內拍照,也許是因為只是想在城市夜晚漫步時紀錄那些光景,低光的表現一直是我們在使用手機所在意的。
Xperia 1 III在昏暗環境的拍攝上,會運用演算的方式,拍下多張照片後合成處理成乾淨的畫面。因此在夜間拍攝依然能得到相當優秀的成果。
我拍了各焦端的夜景照片供大家參考。
在拍攝夜景時,我們其實可以利用一些設定更幫助拍攝出優秀的照片。
在一般晚上的散步,應該會比較常使用最基礎的Basic模式,或者是Photo Pro的P模式,這兩個模式下,我會建議大家可以利用曝光補償,稍微減低一點曝光值。
一來,手機在晚上的測光預設會稍微多一點,快門時間會比較慢,容易引起手震,適時降低一點曝光值,在亮度跟成功率都會更好。
而在使用M模式來進行長時間曝光的狀況,除了快門時間依照想要的畫面亮度調整以外,我會建議大家把Photo Pro中的「DRO/自動HDR」選項,調整成『自動HDR』。
這個選項能讓長時間曝光後,畫面亮度高的地方會呈現更多的細節。
我自己通常在拍攝夜景會把白平衡設定為「白熾燈」或「螢光燈」,要是不知道怎麼選擇的話,也不妨在手機的螢幕看看色調的變化,挑一個喜歡的使用就可以了。
還記得去年拿到Xperia 1 II時,對於它的追蹤對焦感到驚喜。不管是好動的寵物或者是小朋友,透過強悍的追蹤對焦與連拍能力,都能準確的拍下。
唯一比較可惜的是這樣的性能僅限在主鏡頭上,在視角的運用上會有一些限制。
這次Xperia 1 III則讓三顆鏡頭四個焦段都同樣擁有優秀的追蹤對焦與眼控能力。
原本在上一代Xperia 1 II支援的「眼部追焦」功能,在Xperia 1 III上也提升到「即時物件追焦」,並且在主鏡頭24mm外,包含超廣角鏡頭16mm與望遠鏡頭70mm、105mm都能支援這樣的功能。
這三顆鏡頭(四個焦段)在同時具備「即時物件追焦」與「即時眼部追焦(人眼/動物眼)」的狀況下,一些在生活中常見的使用,包含出遊時的走動拍攝、小朋友與寵物的追逐,都能有很好的拍攝成功率。
這樣的對焦能力,讓我拍下不少凝結動感的照片。想想,隨時能切換鏡頭去拍攝家中好動的寵物與小朋友,就算他們奔跑著,就算他們不受控著都能拍下,多好!
我錄製了使用三顆鏡頭來追蹤對焦並且連拍的影片,可以看到下面的影片,每一張都能夠迅速的找到眼睛對焦並且持續追蹤著,就算轉身,Xperia 1 III也會先對去身體的部分使用「即時物件追焦」繼續追蹤,實在是非常強悍哪!
▲主鏡頭追蹤對焦連拍
▲超廣角追蹤對焦連拍
▲望遠鏡頭追蹤對焦連拍
除了照片對焦的進步,影片Xperia 1 III也有著驚人的表現。
除了優異的4K錄影畫質之外,Xperia 1 III也具備了「光學智慧防手震錄影」,讓我即使是步行或者是跟著舞者走動,畫面也一樣平穩。
▲「光學智慧防手震錄影」
六:尾聲:讓日常,也能處處帶著驚喜的儀式感
每一年,當期待著有更進步的科技運用在手機時,我也同樣期待著Sony讓Xperia 1系列更加完滿。
從洗鍊的外型設計開始,然後是4K HDR OLED 120Hz螢幕,最後是優秀的顯色性與亮度。搭配著原本就優秀的聲音體驗,Xperia 1 III是一隻剛拿到就愛不釋手的手機。
在感官的體驗之下,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我更重視的是拍照的畫質與相機的性能。
我也喜歡著Xperia 1 III 新增的望遠焦段,更好的畫質搭配更優秀的「AI 超高解析度縮放」演算,延伸了更遠,也帶來更有別過往的世界。
這兩年,世界的變化很多,人們之間的接觸不得已變少了,今年在台灣的我們,也因為疫情的關係,在家好一陣子。
看似平靜,卻又讓我們感到惶恐,這樣的生活想必也會繼續持續一陣子吧?
或許會想著,走入家中,走入社區,看起來生活與工作的界線變得那麼不明顯,日子似乎乏善可陳。
只是,我想Xperia 1 III這樣的手機,恰好就是在這個時候增添我們生活靈感的器具。
就算一成不變,即使只是在家,但我們依舊有著家人的陪伴,若是能拿起相機拍下鄰近值得珍藏的時候。
拿起手機拍照,製造出尋常日子裡的儀式感。
即使只是隨手,讓這樣的儀式感滿溢在日常裡,就算只是普通片刻,我們都能過成講究的生活。
那麼在最後,是最近用著 Xperia 1 III最近拍下的城市片刻,分享給大家。
本篇文章範例照片使用Lightroom整理、輸出,在不偏離原始顏色過多下有些許調整(少許曝光、白平衡、調性)。
人像部分於住宅頂樓天台拍攝完成,模特兒/攝影師/工作人員於三人以下,除模特兒外皆配戴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
關於Sony Xperia 1 III更詳細的資訊,請參考以下連結: Sony Xperia 1 III 原廠網站資訊
-
攝影師拍照手機筆記:
- 攝影師拍照手機筆記(一)Apple iPhone Xs Max
- 攝影師拍照手機筆記(二)HUAWEI Mate 20 Pro
- 攝影師拍照手機筆記(三)Samsung Galaxy S10
- 攝影師拍照手機筆記(四)Google Pixel 3 XL
- 攝影師拍照手機筆記(五)Sony Xperia 1
- 攝影師拍照手機筆記(六)Samsung Galaxy S10+ 高原風光手機拍照分享
- 攝影師拍照手機筆記(七)Samsung Galaxy Note 10
- 旗艦手機拍照筆記(八)Google Pixel 4
- 旗艦手機拍照筆記(九)Apple iPhone 11 Pro Max
- 旗艦手機拍照筆記(十)Apple iPhone 12 Pro Max
- 旗艦手機拍照筆記(十一)那些Xperia 5 II用著Photo Pro模式拍照的二三事
- 旗艦手機拍照筆記(十二)有著Xperia 1 III的日子,隨手即是講究生活
- 旗艦手機拍照筆記(十三)Apple iPhone 13 Pro
- 旗艦手機拍照筆記(十四)Sony Xperia PRO-I,前所未見的強大影像
延伸閱讀: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一)東京天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二)你的日常是我途中邂逅的風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三)秋色是山巒中的一抹紅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四)貳零壹柒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五)Kyoto, ver. F1.2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六)東京,72時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七)北國之冬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八)春,山陽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九)半晴半雨關門海峽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貳零壹捌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一)有一種光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二)沾衣欲濕杏花雨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三)高原,以為不一樣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四)那兒風光明媚,原來都一樣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五)一隅秋霜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六)貳零壹玖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七)貳零貳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