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味了
「漫步京都,樂活大阪」系列將會暫時中止一陣子,一方面下週要準備出國,另外一方面手上有一些想寫想介紹的東西都一直擺著,繼續累積的話,說不一定就忘記寫了。
「漫步京都,樂活大阪」系列標的物很明顯,我想不寫的話一定有人用MSN還是在Blog跟我催稿XD
今天,要來跟大家介紹的是一台底片小相機,擁有HFT鍍膜的Rollei AFM35!
這台相機,其實跟Fuji的Klasse一代,擁有很大的關聯性,外觀跟選單操作雷同度高達99%,也有人說這其實根本就是Klasse。但也由於Rollei AFM35畢竟還是Rollei,比起Fuji的EBC鍍膜,AFM35有獨門源自T*鍍膜的HFT鍍膜,加上價格其實跟二手的Klasse差不多,所以我就入手了這台比較罕見的機器。
盒子的上面,也印製了AFM35的鏡頭光學圖,據原廠的說明,這種光學構造被他們稱為Apogon結構,但以光學構造圖來看,實際上跟Tessar非常接近,而我自己拍攝的結果也與Tessar很像。
在最初的外盒之外,裡面還有一番玄機,還有一層硬盒,上面印著淡淡的相機鏡頭的圖樣。
一般印象中,是不是記得相機應該好好的躺在盒子裡面?Rollei AFM35說:「才不是那樣!」,一打開盒子就是這樣斜站在盒子內,就像是生來就為了展示自己的優異一樣。
底座底下還有一些放背帶的空間,AFM35不只附上手腕帶,還有一條掛在脖子上的細肩帶。
今天的主角, Rollei AFM35,擁有38mm/2.6的鏡頭,同時在小相機來講,有40cm的對焦距離,是很不錯的規格。
大小比起Contax T3來講,長了一點,123 x 63 x 33 。右手的地方也有蒙皮,比起滑溜的T3更好掌握。
AFM35的一個設計是把對焦距離放到前面用轉盤,不過後來Klasse二代這個轉盤改成曝光補償,這才對麻,不然進選單按一堆按的要死要活還按不到,囧。
Rollei AFM35的大眼睛。我是猜測Apogon或許是Tessar小改版。
Tessar這種設計在大光圈時,會有明顯的邊角失光和邊角鬆散的問題,而且也不會在縮了光圈後,銳利度有任何大幅改進,因為原本大光圈時就其實相當銳利。
從MTF跟實際拍攝得感覺,Rollei AFM35縮光圈後相當銳利,不過仍然有邊角失光的感覺。
AFM35的背蓋,可以看到有一點刮痕,這是我對AFM35比較不滿意的地方,背蓋的材質似乎是塑膠的,所以用久了會有一點痕跡,這部份Klasse也是這樣。
機頂控制選項、快門鈕還有光圈選擇。比較為人詬病的兩個缺點:
1.閃燈控制不會自動記憶,也就是常常要開機之後得記得去把相機的閃光燈強制關掉,但是其實小相機都這樣,少部份可以記憶而已(TC1、T3可以)
2.曝光補償的選擇,必須按住S/+-那顆然後再按閃燈選擇,由於S/+-那個按鈕控制包圍曝光,所以你按曝光補償時比須先把包圍曝光按過後,才可以按到曝光補償。
比起T3的話,我其實更喜歡AFM35的開機方式,因為它沒有卡榫。雖然說T3後期的版本已經可以不用按下卡榫直接撥到P模式,但是P模式到光圈檔仍然需要解除卡榫。而AFM35只要直接撥過去舊好了。
至於會不會誤撥開機?我覺得非常不可能,因為這個撥盤相當緊,需要用一點力氣(比你想像的再多一點),所以對於防止誤撥有很大的功用。
但是用點力氣,對於迅速會不會造成阻礙?不會的,這個撥盤的緊度剛好在於於你想Sanp或者搶拍的狠勁左右,一生氣差不多剛剛好就可以撥過去XD
壓板,這個壓板質感好很多,如果要跟大家都很推崇的Natura 系列的相機來比的話,不管是T3還是AFM35,這些經典相機的小部份細節作的都好很多。
基本的介紹講完了,下一篇來看看實際拍攝跟我個人使用的心得。
2 replies on “[底片小相機]Rollei AFM35介紹”
我手上經手過四台Contax T3
都是所謂的單齒版
都可以直接轉到P檔開機
不過那個要按卡準才能用A模式的設計
老實說真的很爛 Orz
以前在做功課的時候
Rollei AFM35最常被提到的缺點
就是背蓋很容易掉漆
這似乎是無解
除非找人訂做皮套吧?
可惡,那我的為甚麼不可以 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