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味了
曾經有人說,換了感光元件的Olympus,就失去了當初用Kodak FFT CCD的濃郁發色了。但此次使用E-420下來,雖然沒有如同使用E-1那樣的熟悉感,但是卻多了一點清新。
整體而言,我個人覺得E-420在顏色的演繹方面,有比較偏向清淡的傾向,如果需要有誇張的藍天或者綠地,大概必須選擇ViVid鮮艷模式在做一些微調,也由於比要清淡的傾向,在人像方面就不如過去機種的蠟黃。
但是,發色比要清淡這個問題,在人像模式也稍微造成困擾。Olympus的人像色彩模式會有點偏淡偏白,配合E-420的特性,就更顯得白皙了,如果又以稍微過曝的測光去表現膚色,會毫無血色,這一點我們可以由目前部份的Sample稍稍看出一些端倪。
我自己嘗試過後,我覺得在色調偏移方面,將R(紅色)稍作加強便可以有所改善。
濃郁這件事情,有好處也是壞處,好處當然就是被稱為數位中的正片色彩,壞處就是在人膚色方面較為寫實,比較健康美,對於東方人的膚色表現沒有那麼適當。
現在換了LiveMOS以後,的確可以感受到發色略為不同,但正如Olympus開發工程師在一次座談中回答到的,這的確在軔體部份還可以作微調,在很多時候我們仍然是可以感受到相當優異的色彩演繹的。
這對一般人的使用也很重要,給予一個樣樣都很OK的色彩,比起過去色彩有時候會令人較不滿意,加上搭配起輕便的機身還有方便的即時預覽Live VIew,可說是更為均衡更容易使用。
很多人都覺得:「攝影就是要拿單眼相機拍照,這樣才專業,畫質才會好!」
也因此,在網路上常常會有一些撇步:「一定要用M模式才拍的出好照片,我都用M模式阿!」、「測光只有絕對的一點」
但是實際上曝光值的概念卻是動態的,如果只是會看著相機的測光表將M模式的Bar調整到平衡,那跟相機用P模式測光有什麼不一樣呢?
既然曝光值的概念是動態的(每個人著重想要表現的主體並不見得一樣)
那麼,是否真的存在黃金一點呢?難道測光就不可以是我懂得透過曝光補償到我要的那個黃金點嗎?
E-420給了我們一些比較不一樣的思維,你不懂M模式?無仿。
你不懂測光?無仿。
你不會拿單眼觀景窗?無仿。
創造一個舒服的拍攝環境(Live View配合ISO與白平衡等),讓你可以利用Live View完成許多漂亮的影像,紀錄你生活中的完美,這不才是科技改變相機的力量嗎?
最近因為忙於論文的關係,這次比較沒有拍攝大量的照片,因此取得學弟ayanokoji的授權,他也是一般使用者,運用這組ZD 14-42mm跟ZD 25mm拍攝去歐洲旅行的照片,供大家參考E-420的表現。
附帶一提,學弟跟我也是一般的使用者,大部分拍攝的狀況都是使用Auto或者P模式,照片也沒有做什麼其他處理,僅縮圖與銳利化少許。
9 replies on “輕巧靈動的隨行生活- Olympus E-420(四)色彩特性與實拍”
你這傢伙居然跑去巴黎還用E420拍了那麼多毒照,太糟糕了!請你暫時不要跟我說話… =3=
對E410再熟悉不過的我,
看到E420一些小小但卻方便許多的改變,
心還真有點癢!
不過跑去巴黎拍照這檔事實在是太令人羨慕,太閃了 Orz
你的測試照感覺像是用心拍攝的旅遊照,讓人驚嘆連連ㄟ。
請問有了25MM的鏡頭,還要必要買14-42MM的嗎?
沒用過
目前正準備打算買E420
因為價格還算不菲
如果能用25MM就拍出你這麼漂亮的照片
可能就會捨棄14-42的鏡頭~
兩者用途不同,此外,我這些照片,比較多一部分是利用14-42拍攝的喔!
旅遊的時候,14-42鏡頭比較廣,比較好運用,25則是用來拍攝人物與一些特寫。
這樣子啊
本來想說買25MM的餅干鏡會攜帶更方便
但如果說用14-42的拍會比較好運用的話
當然是以14-42為首要的嘍
那如果旅遊的話,是不是買14-42就足夠了?
25MM的餅干鏡只是我心裡虛榮心最祟了(好帶但是不見得好用
^^”
其實以旅遊角度看,確實帶14-42就夠,不過預算充足,多買一個25mm也無訪,因為重量幾乎無關緊要,在室內或一些場合又可以有不同的拍攝手法跟運用,也是不錯。
之前本來想入手gx200
不過…我又被您這篇文章吸引了!呵
我想我還是比較喜歡看觀景窗拍照的感覺
想請教您一下喔
單就畫面的質感表現而言,您覺得14-42(在25mm時)與25這兩顆鏡頭有多少的差別呢?
謝謝您~
我自己嘗試過後,我覺得在色調偏移方面,將R(紅色)稍作加強便可以有所改善。
请问这个R在哪个菜单下可以调呀,不记得了,也没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