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味了
實在想不出來要打什麼標題,所以就簡單取了一個標題,後製。反正也不是什麼觀念,只是自己最近的整理。
從我開始比較認真經營部落格以來,十大最常發問的問題之中,不免包含了:某某相機好不好用?某某相機適不適合我?某某相機跟圈圈相機哪一台比較好?
其中排名「十大好問題」之首的,就是:為什麼我拿一樣的器材/相機,我怎麼拍不出你的漂亮顏色?euyoung/cybercat你到底有沒有後製?!
每當被問這個問題,我都要把我的良心拿出來仔細好好檢視一下,然後把良心洗一洗擦亮放回去再說:當然沒有阿!
(請注意,上面的梗是在說有人問我:為什麼一樣相機他拍不出跟我一樣色彩的想法,而且事實上關於相機的分享我也確確實實沒有後製,我不知道要怎麼寫才可以兼顧生動有趣還有事實!)
那麼我到底是靠些什麼,才能讓照片變成這樣?
在進入主題以前,我先把部落格這些照片的生產過程提完,我明白很多人都不了解為什麼同樣一台相機,明明常常我就是第一個拿到,沒兩天就又生產出一些成色漂亮的照片出來,我想在GRD II/GX200/LX3/DP1的時候常常都會有人這樣想吧?
其實方法無他,就是對相機的熟稔度,還有測光的重要性。
「可是你不是才剛剛拿到相機而已嗎?」
是的,所以在開拍以前,甚至是拍攝相機外觀以前,我常常花了幾個小時,把每個功能摸清楚,尤其是色彩的設定。在數位單眼與數位相機通常都會有一些關於色彩的設定,我會先試拍個幾張並基於個人的喜好調整出覺得對的色彩。
有一個朋友說,我怎麼覺得你每台相機拍起來味道都差不多?事實上大概也是因為上述的原因,我所喜好的色系基本上非常類似。說真的,調整機身的設定,基本上不是每個使用者都會有的習慣,就某種程度來說這些照片也不完全是無後製了。
另外就是適當的曝光補償了。根據場景跟題材做適當的曝光補償,我並不是什麼全手動模式派的使用者,經常我都是Auto或者P模式去使用而已,事實上,影響一張照片的好壞,色彩跟曝光正確只是一個小鑰匙,更多的時候是植基在「你怎麼看世界」。
當然,過去看到許多熱心的網友幫我回答問題,我也是非常開心的(不代表我現在看到不高興)。回答什麼問題呢?
『euyoung不後製的!』
(這句話是說有一些人會在討論區幫我回答說,euyoung這個人分享相機的照片都不後製的。而不是只要是euyoung拍的照片,寫的文章就是不後製。)
在台灣的攝影網路社群裡面,普遍存在著「無後製」「Jpeg直出」是一種技術力的展現;而後製也經常被當做旁門左道:「就是拍不好才要修,一次拍好的話幹嘛修?」
但,一些數位單眼在生活攝影的有趣應用也隨著Olympus E-30的發表,讓我有了一些體認。
E-30這次強調的不僅是性能面,同時,內建的六個濾鏡,可說是帶給喜歡記錄生活的人擁有更多樣化的選擇,能夠每天的流水帳更以藝術更以特別的方式展現。
那麼這樣機身的濾鏡,到底該不該視為創作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後製呢?
如果機身上的濾鏡已經是後製的流程的話,那麼在電腦上,在Photoshop在Lightroom上面上的流程,到底跟機身上的哪裏不一樣?
其實可以一樣,也可以很不一樣。
最根本的差異在於機身上的濾鏡使用的時候你已經預期到出現的效果:你是已經是在當下這個場景確定要這個效果你才會使用他。也就是說,使用濾鏡這個動作已經在拍攝的過程當中了,但是在電腦軟體上的卻不同,很多時候我們經常都是先把照片拍回去,在一堆照片中才一邊挑一邊選,哎呀這張太暗了,哎呀這張加點飽和好了,哎呀這張我們來玩個LOMO好了。
還看不出來差異嗎?
如果你今天已經確定回家要做LOMO的處理,出門的時候拍照都已經以LOMO的觀點看世界,那麼回家的後製作僅僅只是完成你腦海的創作,同時也是拍照的一部分。這跟先把照片拍好沒有想法,回家後製作成LOMO有根本性的差異:一個是創作流程的一部分,而另外一個則是兩個分開的流程。
以前在台灣的時候,我喜歡在晴朗的天氣拍照,天氣越好我越開心,而現在在歐洲,經常是十天陰雨天換一天晴天而已,發現這點的時候,我有點不知所措。
一直到十月的某一天這張照片才讓我恍然大悟。
如果照我以前的習慣,我會喜歡大晴天的天氣,然後拍下綠地映著鐵塔跟藍天,但那天我是從ParisLive裡面的WebCam看到沒入雲霧的鐵塔,才急急忙忙衝出去為的就是捕捉這樣一瞬間,也是這一刻讓我體會到適當表現出陰柔,那也是描寫一個城市的部份。
其實E-30的出現給了我一些動力跟改變,讓我決定專心的做出一些自己喜歡的濾鏡,同時在拍攝的同時,不管在晴天或者雨天,都多思考一下在電腦端的流程,原本我的預視,僅僅只有曝光值,現在在按下快門的同時,也讓我更多想了一層。
我覺得在歐洲的日子裡,眼睛所看的跟生活上的經歷都跟以前很不同,在異國念書的狀況,我想也或多或少改變了我產生相片的想法。
我不很明確的知道這些未來發酵的效應會是什麼,經常是一個念頭,或者是一個想法而已,在過去我並不是很有能力實踐這些想法,而現在透過E-30給我的引子也讓我更熟悉管理照片/創作的流程。
如果不是因為這樣尋找自己的過程,在影像的深度上,或許是因為環境的改變造成一部分的影響,當然,我仍對一些東西有很強烈的堅持,比方說未來的相機測試(如果還有機會)我仍然不會後製,但如果是我喜歡的,我所寄望的創作,多多少少都會加上一些東西。
提到相機測試,最近在網路一篇文章裡面,某一台頂級機身在短短的幾天測試裡面造成網友很多討論的聲音,其中有提到測試照並不都是漂亮的、美美的,而是忠實反應相片的表現。
其實這篇討論我有點迷惘,照片不管是不是測試相機的照片,要求漂亮的照片似乎也不為過,依照訊息傳遞的理論,訊息散撥者理應要篩選適合接受者的訊息。
那麼,測試相機的兩個方向:大雜匯式的將各種情境數百張照片全部一股腦傳給接受者;或者是經由測試者整理挑選各種情境適切的照片,哪一個才會是比較可行的呢?我知道有些使用者希望資料量越多越好,也有些人希冀一個整理過整理好的資訊。
那麼取得一個平衡點,就跟後製與否一樣,都會是一個很巧妙的槓桿。不過我是會把自己拍過的照片整理過的那一派人,畢竟我覺得一大堆照片就有點像是雞肋一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不放呢捨不得,全部放了呢?又顯得太雜亂,無法精確的要把表達的事情展現出來
所以,某些照片我在拍攝的時候就已經打算導入後製,這件事情是好還是不好呢?我還不知道,可以期待看看。
(寫這篇文章的意思我可以整理成兩句話,我怕有些仁兄看不懂。
1.相機測試文我不會後製,因為從2003年到2009年的「相機測試文」我都沒有後製,euyoung不後製常常是很多網友幫我回覆給另外網友的話。
2.現在開始一般文章所看到的照片可以是有後製的,也可以是沒有後製的,我不知道,但我不會特別加註。)
20 replies on “後製:Post-procedure of Creativity”
這一系列照片都很令人印象深刻啊,
後製和攝影應該是相輔相成的, 都是為了創造出完美的影像
太好看了~~ 好愛這系列的照片~~
我會一直當忠實讀者跟你學習~~
There is always a difference between doing what you know and doing it by accident. I think post-processing has been commonly seen even in the film era. In the present digital age, post-processing is very much a part of photography. The point is, as you rightly put it, that he photographer is able to visualise the effect and know the tools to achieve it when he/ she takes the shot. Your shots are well done. But the digital filters have left much to be desired to my eye.
我也一直在思考到底後製好不好
(因為我自己很愛調到看得舒服為止)
從追求美的角度應該是對的吧
你拍的真的很棒
我覺得能夠呈現想呈現的畫面就好了,純屬個人想法~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感覺就像化妝一樣,只要畫的美麗精緻就好了。
是不是一次畫完後又繼續補妝的,對我來說不是重點。
觉得真的很棒,真的要好好的改进自己的技术
我也曾經想過拍照後製是好還是不好的問題。因為我也會想”後製”會不會不真實了?不自然了?
不過後來我的朋友告訴我,就算是以前用底片的時代進暗房的時候也是要自己去調色去洗出自己想要的效果,那不就是一種”後製”的過程嗎?只是現在這個過程數位化,變成可以在電腦上即時製作即時呈像了而已吧!?有時候就是因為影像呈現出來的跟我們真實看到的有差距,所以我們喜歡了。
於是我也就理解而且接受了。
支持你繼續分享拍照心得。
好照片,就是好创作啦~管他后制不后制的~对不对?
by visitor Lambo In China Mainland
You have taken very good photos, and I agree that you have to visualize the effect you want even before you press the shutter.
However, as long as you know what you are doing,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post processing “on computer” , even it means to re-discover the strengths in a photo after you have come back from a photo shooting.
The enemy of creativity is self-imposed boundaries. May the light be with you, and keep shooting.
好美
最近想換一台高階的DC,無意間逛到你的部落格,發現這一系列的相片只能在心中讚嘆拍得真好,想請問的是,想主要是要拍出好的風景或夜景Ricoh GX200& panasonic LX3那一台會比較好,就顏色跟操控來說,明年想到法國也想拍美美的照片,先謝謝囉~~
能請教一下您用GRD時contrast, sharpness, color depth的設定嗎?
用來參考一下
謝謝您喇
我想請教一點的是
那關於X100的話
您的顏色設定是什麼呢?常拍的一組設定就好
我想參考一下,因為已經試了好幾組>"<
@揹著相機去旅行
我用Provia跟Astia兩組比較多。
非常感謝你的回覆
但想請教的是..關於白平衡偏移與自訂選單部份您都沒有調整數值嗎?直接照原廠預設下去拍?如有調整能否給些意見供我參考呢?
我多半用astia模式.但怎樣都拍不出滿意的人像膚色
@揹著相機去旅行
Boyen是有建議我白平衡部分紅色部分要+1,因為他覺得略微偏綠,我是覺得還好,所以都沒有動任何設定。
嗯…我也是聽說有人紅色+1或2
連底片模式都沒進去做細部設定呀.了解了
感謝你
看來測光點的學習也很重要
so您多半都用點測光?
沒有呢!旅行的時候太多事情要顧了,我都用區域平均測光,最多最多中央偏重,用點測光太花時間跟心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