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味了
有朋友看了上次的E-P1文章昨天就去買了E-P2,託他的福我今天稍微用了大概一小時。
我對E-P2主要的興趣來自電子觀景窗,原因是我自己有轉接鏡頭的需求,使用EVF我有幾個好處:
眼睛靠近相機增加穩定度
降低外面光線的干擾
可以低角度拍攝
這次上台北只有帶兩隻鏡頭而已,所以就先搭配GR LENS L39試試看。
出乎意料的,配重、質感都非常好。由於鏡頭是金屬構成,重量較重,搭配在GF1的時候稍微分配不均衡(不過E-P2機身重量比較重);而E-P2的黑色金屬外觀也很搭配鏡頭(不管鏡頭是銀色還是黑色)
搭配老鏡的狀況,其實跟E-P1一模一樣,並不是因為他變成E-P2就突然有大躍升。
144萬像素的電子觀景窗,確實令人激賞,我個人認為觀看感十分舒服,是很實用的裝置,尤其對需要觀景窗的用戶來說:像我,或者是官方所說的老花使用者。
我有試用過Lumix G1的144萬像素EVF,兩者精細度差不多,但G1的反差較大,所以有一小部分細節不易在觀景窗看出(這差距跟E-P2非常細微),而顯示畫面的高光方面,G1的EVF也比較刺眼。
我沒用過GH1,所以不確定G1/GH1差異,但其實嚴格去看,E-P2跟G1的電子光觀景窗實用價值都很高,不過E-P2的EVF大小真的是有點大就是了,這倒是有點顯眼。
今天試用E-P2,其實用一個BBS常見的梗來講。
『毫無意外,就是一台黑色的E-P1』
E-P2在功能上幾乎跟E-P1一模一樣,扣除兩個濾鏡、i-ENHANCE色彩模式、追蹤對焦,即使增加這幾樣東西在使用觀感/操作邏輯/流暢度來說還是跟本來的E-P1一樣。
附帶一提,E-P2的黑色金屬質感跟我想像中的略有不同,中間部分的金屬比較亮,反光程度比較大,我原本預期的是消光黑。
原則上我喜歡這個新增的EVF,不過看網路討論定價大約是日幣25000,這價位其實蠻有機會買到二手的G1,這會是一個很令我掙扎的購買狀況:一體成形(都用E-P2) or 專用專機(一般時候用E-P1,而手動需要EVF就多買台便宜的G1)。
E-P2/GF1都有支援EVF,兩者的熱靴蓋也不一樣,GF1的有壓片,要壓下才可以拉出來,比較不容易掉。
我觀察過EVF的接口,看起來很像,但是與熱靴的距離不一樣,所以很可惜不能通用….
多出的濾鏡,我蠻喜歡這個正片負沖風格,很強烈的照片。至於模型效果因為不明顯所以就先不貼上來了(由高往下拍效果比較明顯)
E-P2 加上這顆GR LENS倒是很有趣,RF鏡頭最近對焦距離都不算近,這顆是70cm,剛好是對桌的距離,視角是大約55mm左右,利用EVF拍起來相當明快。
原本在底片冷硬,GF1上收斂很多,用到E-P2上因為對於室內自動白平衡的能力依然不好,反而變成溫暖的照片。
對焦速度搭配Lumix G 20/1.7來說沒有進步,跟E-P1一樣。
毫無意外,就是一台E-P1。
實際使用過E-P1後,我依然維持我上篇E-P2發表那時的意見,基本上E-P2就是一台E-P1加強版,沒有新意,但會是一台中規中矩好用的相機。
關於E-P1 & E-P2,我目前看法會是:如果沒有電子觀景窗的需求,可以先考慮E-P1就好,兩者差異並不大,而價錢差上不少。
以MZD 14-42的組合算一算差價可能超過一萬,但其實觀景窗就差不多要賣八千塊錢,如果對E-P2新放進來的i-ENHANCE、追蹤對焦、兩個濾鏡這些東西非常感興趣,我也認為這2000-3000的差距是很合理的。
2010年,EP2,連載再開。
2 replies on “Olympus E-P2實機初體驗”
看來你對EP-1的執著不低!
當然也是O家這兩台相機真的差異不大!
我尚未使用過E-P2,但是直覺地感覺電子觀景窗–已經讓E-P2失去古早味(不若E-p1光學觀景窗),而且低角度拍攝的時候-還是必須眼睛貼在電子觀景窗上,所以身子必須很低,似乎對低角度拍攝不若旋轉LCD螢幕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