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味了
長久以來,喜歡輕便型拍照的人,永遠必須在「非A即B」的選項中做出抉擇。
選擇高階DC的人,要忍耐的住旁人:「都花兩萬了你怎麼不買台單眼呢?」;而選擇數位單眼的人,則要自己承擔可能無法隨時隨地帶著相機的苦惱。
▲無反光鏡系統這類的相機,輕便而擁有高畫質,吸引不少女性使用。
我正好就是這樣的人,不管何時都帶著相機的我,原文書跟電腦永遠都佔據我包包內大部分的重量跟體積,即使用的是入門輕量化的單眼,但長久下來背脊的負擔還是很大。若是帶著小相機,不時又擔心可能會拍的到,但是畫質會比較不如己意。
而無反光鏡系統,正巧是介於兩者之間的產物。
2008 年八月,Olympus跟Pansonic發表了Micro 4/3這個新的平台,植基於4/3系統,但拿掉反光鏡這個結構,把許多體積跟重量再次縮減。這兩年來,除了Micro 4/3外,也多了三個不同的系統:Ricoh GXR、Samsung NX、SONY NEX。
無反光鏡系統上,有很多人戲謔這樣類型的相機是EVIL(Electronic Viewfinder Interchangeable Lens),一來是因為這些系統都很小巧,滿足了過去畫質跟體積的平衡點,二來還是因為電子觀景窗及可更換鏡頭這兩個特性。
但是畢竟不是所有無反光鏡系統相機都擁有電子觀景窗,所以我比較偏好用「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 Mirrorless Interchangeable-Lens Camera;MILC )來做這類型相機的稱謂。
▲Micro 4/3正好是無反光鏡系統中,最早開啟這風潮的系統。
▲藉由LCD高舉過頭取景,能拍下過去比較沒辦法用觀景窗確定的一些視野,像是這張照片石棉瓦屋頂上的蓬勃生機。
▲無反光鏡系統增添了許多濾鏡,也讓攝影不再只是善用軟體跟研究器材族群的專利,簡單就能拍出有趣的好照片。
當 SONY發表NEX後,EVIL這個名字越來越在論壇上面流傳,有很大一部分是普遍認為SONY經常有很「邪惡」的作為:諸如定價、行銷手法等。但後續有看到幾篇文章,有提到SONY其實是用ILDC「可換鏡頭數位相機」(Interchangeable-lens digital camera)來稱呼。
不管用什麼名字,這類相機在片幅上或許有不同,但使用狀況大致上是類似的。
最主要的相同點是:他們都可以更換鏡頭(或者模組),而操作方式如採用LCD進行構圖對焦則是接近一般數位相機。
會誕生這類相機其實也有一個主要的因素,因為單眼相機的Live View技術已經比以往成熟,足夠用在新類型的相機上。由於這樣的改變,在拍攝的習慣上也有所改變(從觀景窗轉到LCD為主),所以介面上也比起入門單眼相機更親善。
同時,普及的單眼錄影科技,也都運用在這類相機上,使的這些相機不但兼顧單眼相機更換鏡頭的彈性、擁有親和的介面跟體積,還能錄製高畫質的影片。
另外更高智慧的Auto與場景模式,甚至是多種樣貌的濾鏡,都在在增加「輕鬆拍出好照片」的樂趣。
▲透過LCD適當的補償畫面的亮度,也讓湖面的寧靜適當的展現出來。
▲GF1內建的清涼濾鏡,應用在銀座的夜景正好反映出都會夜晚的亮麗與繁忙。
▲而無反光鏡系統常常會提供不同的照片比例,適當應用也非常好玩。
所以,「無反光鏡系統」到底哪裡不一樣?
要說體積,雖然比入門單眼相機小,但對大眾來說這相機仍舊比名片機大上很多;要論擴充性,比對完整的單眼系統仍舊有限,對焦上也還是稍慢一點。
但相對的,也正是這樣中庸的特性,把所有關於高階DC還有單眼相機的特性完全融合在一起。
諸如E-P系列、GF1甚至到現在的NEX系列,長得或許跟數位相機比較接近,但是很多情況都跟單眼相機比較類似。比方說可以更換鏡頭這個特性就會跟使用DC差異較大,很多使用者剛轉換無反光鏡相機會有疑問就是:「為什麼鏡頭不能拉近拉遠呢?」
主因還是過去在使用數位相機的使用者,比較少接觸「固定焦距」這類鏡頭,但無反光鏡系統的彈性就是當你需要輕便的時候使用大光圈定焦鏡,而需要便利性的時候可以馬上換上稍微大一點,但可以拉近拉遠的變焦鏡來使用,從需求面來改變相機的配置。
所以相對的,在這類相機也有廠商明白這種特性比較接近單眼的思維,改用模組化的方式來降低這類的困擾,GXR就是一例,利用不同的模組改變組合,真的要說的話GXR反而比較接近一台可以隨時抽換模組的數位相機,只是這台數位相機,有些模組感光元件可以跟單眼相機一樣大,也有跟高階數位相機類似的模組。
不管是模組還是交換鏡頭,設計上也都為了「更輕便」而縮小體積,如何在「輕量化同時保有好畫質」一直是這類相機所追求的目標。
▲豐富而多樣性的搭配,也正是無反光鏡系統跟單眼類似的地方,不同的是 – 它們更加精緻。
▲無反光鏡系統系統也可以搭配超廣角鏡頭,做到單眼相機可以做到,而小DC較弱的一部分,把光之穹頂盡收眼底。
▲無反光鏡系統同時也可以自由轉接各式各樣的鏡頭,這些老鏡頭搭配濾鏡,也營造出更多細膩的照片。
而這種隨心所欲,可以隨時抽換,甚至因應使用者所做改變的「彈性」,正是無反光鏡系統最大的競爭力。
無反光鏡系統,有競爭力,也自然有限制。
要比快,不會比單眼快,可是犧牲一些速度也讓這類相機有更簡易的介面(使用LCD取景)、增添很多值得玩味的濾鏡跟場景模式。
要比體積小沒比高階DC小,但較大的感光元件更是可以做出過去DC受到限制難以做到的淺景深效果、可以更換鏡頭也讓使用上的變化增添許多。
即便是這些功能過去DC跟數位單眼都有提供,但是卻不能同時擁有,而無反光鏡系統就這樣巧妙的結合在一起。
▲GF1擁有無反光鏡系統裡面中相當優秀的反應速度,遊行的旗手動作也能夠過GF1捕捉下來。
▲平衡的體積跟畫質,輔以許多過去在單眼較少應用的科技,也在在讓無反光鏡系統成為市場上的新秀。
它或許依然不夠快,可是對我們已經相當夠用。
它或許依然不夠小,可是放到包包至少不嫌太重。
我這輩子或許不見得能成為攝影大師,但這些細微因子的結合,是我享受生活拍照樂趣,而真心喜歡無反光鏡系統的原因。
▲迷茫的燈光、多變的顏色也正如無反光鏡系統所創造出來的生活樂趣一樣,輕鬆活潑而無負擔。
本文原文刊登於T客邦 – 揪達人專欄:相機我該怎麼選(下)?無反光鏡系統篇
-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一)東京天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二)你的日常是我途中邂逅的風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三)秋色是山巒中的一抹紅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四)貳零壹柒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五)Kyoto, ver. F1.2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六)東京,72時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七)北國之冬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八)春,山陽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九)半晴半雨關門海峽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貳零壹捌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一)有一種光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二)沾衣欲濕杏花雨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三)高原,以為不一樣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四)那兒風光明媚,原來都一樣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五)一隅秋霜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六)貳零壹玖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七)貳零貳零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八)無雙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九)貳零貳壹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二十)Zeiss Batis,鈷藍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二十一)貳零貳貳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二十二)貳零貳參
One reply on “到底哪裡不一樣?(下)無反光鏡系統 ILDC”
EVIL 名稱取的對不對不重要, 重要的是大家習不習慣, 聽不聽得懂的名詞 … 另外, 在構圖預覽時, 可以 PREVIEW 的 LCD 不就是個大型電子觀景窗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