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味了
NX10在初次發表的時候,便推出了三隻鏡頭:18-55、50-200、30mm。
就新系統的鏡頭建置來說,這樣的配置算是非常中規中矩的,涵蓋三種常用的用途,包含日常使用、大光圈定焦還有中望遠。除了大光圈標準鏡頭外,我相信最常用的就是18-55這樣的變焦鏡頭了。
18-55mm因為是入門變焦鏡的關係,因此最大光圈是浮動的,從廣角端的F3.5到望遠端的F5.6。
跟30mm F2不一樣的,這隻鏡頭也搭載O.I.S光學的防手振,在低光源快門比較低的情況也可以起到一些穩定的作用。當然,在55m望遠的時候也比起廣角端坐用來的明顯。
要說起APSC的ILDC跟Micro 4/3鏡頭上比較大的差異,我想應該就是口徑上的大小,APSC的鏡頭有稍微大上一點點。Samsung 18-55mm的濾鏡口徑是58mm。
儘管如此,跟M 4/3相比也只是一點點的差異,比起以前一般的APSC 入門數位單眼的18-55mm來說,整體的體積還是精緻不少。
鏡頭本身的變焦阻尼挺滑順的,在塗裝上面也維持一定的水準,並不會特別感到廉價,周邊也有一圈藍色的三星代表色。
18-55這顆鏡頭的側邊有兩個開關,一個是防手振的開關,可以即時切換。
另外一個就是自動對焦跟手動對焦的開關,其實機身上面本身也可以切換,但把開關作在鏡頭上的便利性是萬一鏡頭迷焦,或者對焦對到不正確的點,可以很快的切換成手動模式,馬上藉由手動對焦進行距離的微調。
比較可惜的是這隻鏡頭的鏡頭接口是採用強化塑膠(塑鋼),在三隻一同出廠的鏡頭來說,只有這隻是採用塑膠接環。
塑膠接環的鏡頭在近幾年已經相當普及了,多數是用在一般單眼相機的Kit鏡頭,尤其是18-55這樣的標準入門變焦,幾年下來也沒聽過什麼災情,我想只要正常使用,儘管比起金屬容易磨損一些,但耐用度應該是沒啥大問題的。
ILDC其實一個很大的問題還是體積。
說起體積這件事情很微妙,對慣用單眼相機的人來說,NX10這樣的體積是非常輕便的,手掌大小中等的我都可以一支手就托起NX10+18-55。
但對於慣用DC甚至只是用名片型消費DC的使用者來說,即便已經是台輕巧的單眼,他還是有個體積,這個缺點會在搭配變焦鏡上面顯露出來,也因此後續幾間廠商的努力目標多半是建構起餅乾鏡的鏡頭群。
另外就是削減軍艦部讓無反光鏡類型的交換鏡頭相機更像DC,介面上也會更可親,讓更多想要追求所謂好相機/好畫質的人們有更親近的選擇。
使用NX10+18-55mm,偶爾在背景複雜的場景還是有對不到焦的狀況。
而這是採用對比式對焦的通病,對於複雜背景、昏暗光源&高光(對比較低)的情況會比較不敏感。
我所採用的解決方法是把對焦點調整的更小,或者直接改用手動對焦輔助。
18-55mm這樣的鏡頭,基本上就是一顆人人都有機會擁有,也很可能是每一個人在使用單眼相機上面的第一顆鏡頭(不管他是ILDC還是DLSR)
擁有的焦段十分合宜,等校28-75mm這樣的焦段是一個你基本生活記事、旅行都已經非常足夠而且便利的焦段。
不管是拍拍散步時的風景。
或者是一頓簡單的早餐。
面對這樣平凡的場景,18-55mm這樣的鏡頭都是非常好的幫手。
也正是因為如此,18-55mm這樣的鏡頭也往往被低估。
對不少人而言,鏡頭的光圈規格相當重要,因為這代表著是不是能夠營造更淺的景深,擁有更夢幻的散景。
儘管大光圈不只是可以有以上的用途,低光源較高的進光量也會讓相機更好運用。
所以這樣隨機的鏡頭往往變成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又嫌可惜。
但是。
這樣的Kit鏡頭是不是就真的不好?
我只能回答你,因為成本上的考量,所以在光圈大小上有所取捨,但現在的光學技術增進很多,基本的解像力、銳利度這些光學表現都已經很不錯了。
18-55拍的,正是伴隨我們的許多角落。
隨處可及。
18-55mm這樣的鏡頭有很多限制。
有可以收入許多風景的28mm,卻不及超廣角那樣的誇張遼闊感。
也因為光圈上的限制你可能得考慮一下室內應該怎麼適當的提高ISO,但又不能無限制的使用高ISO,因為那樣畫面品質可能會下降太多。
或者會覺得好像望遠端不夠遠,你必須要想辦法更靠近一點,或者就把注意力放在這個焦段能拍的題材內,像是家人跟朋友。
18-55並不像18-200這樣的鏡頭樣樣行,什麼都拍的到,什麼焦段都有。
它也非常普遍,每個人有單眼的人都有這麼一支鏡頭。
雖沒有超廣角的震撼,也沒有望遠鏡頭的強烈視角壓縮感。
這些容易撼動我們視覺的效果它都沒有。
可是我想這樣一支鏡頭,它所擁有的,而且能在我們使用相機記錄的的。
正是平實生活中的不平凡風景。
那些熟悉的地方,才有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