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味了
Olympus在2/8發表了新機器。
正是傳說中的OM-Digital,E-M5。
說起OM系列的歷史,也該從1972年開始,時系列的代號是M-1。但當時因為受到Leica的抗議,所隔年就馬上改了名字變成OM-1,後來也陸陸續續推出了四代的OM系列,其中OM-3跟OM-4都有推出鈦合金的版本。
然後就到了現在,2012,新的OM-D世代。
這台機器有些人會對於它有兩個名字,一下子用OM-D、一下子又用E-M5來稱呼有點迷惑。關於該用什麼名字來稱呼這台機器,我想我們可以這麼認知:「新的OM系列OM-D,而型號是E-M5。」
我記得發表前很多Rumor網站就已經有一些照片洩漏出來了,當時網路上有個聲音是說「OM-D的額頭太寬,不是我喜歡的類型,如果可以像FM3A那樣尖頭就好了。」
實際上Olympus不是沒有做過尖頭的OM系列,OM-1跟OM-2就是了。正確的說來,OM-D的寬額頭,其實是跟OM-3/OM-4相當接近的。
據說OM-D的發想其實是因為PEN問世後,原廠發覺有不少使用者並沒有馬上投入m43的系統,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正是幾個問題:機身信賴感(防滴防塵)、握持感這些東西。
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PEN跟OM-D兩個m43的系列所訴求的不同方向。
OM-D的大小維持近似E-P系列的大小,不過由於多了塊內含電子觀景窗的軍艦部,也稍微高一點。(比GH2矮,比G3高,介於兩者之間)
另外,OM-D沒有內建彈出閃燈,需要額外安裝,這個小閃燈吃的是連結口的電力,作法蠻類似NEX跟NX系列的作法。
新的OM-D幾個特點:內含EVF、防滴防塵、1600萬像素的高畫質、五軸的防手振、更快的3D AF對焦速度。
OM-D的操作上我想是沒有問題的。主要轉輪用大拇指撥轉,另外有一個食指的副轉輪在快門鈕旁邊。
EVF在會場使用的結果,看起來蠻細緻的,但因為匆匆一撇,沒有太深刻的感覺。畫面的話可以選擇三種顯示方式:一種是全畫面顯示(跟LCD的資訊一模一樣),另外一種則是將資訊額外顯示在下方,但畫面會稍微小一點,第三種的話則是改動底色。
這個EVF的顯示方式其實跟Panasonic的一樣,但有一點不一樣。
先前搭載,在機身內可以拉曲線的功能,現在變得可以直接把曲線叫出來,以前只有暗部跟亮部的+/-調整。(EVF跟LCD都可以調整)
你覺得OM-D只是想沾復古的風格,只是做了個復古的外型嗎?
你錯了。
因為那個EVF的底色不是隨便更改的,OM-4的底色就是那個藍色,下面這張擷取自OM-4的catalog。這些都是為了承襲整個系列,雖然相隔的時間比較久,但細微的使用經驗一點都沒有變。
這回的防手振機制有一些變化,除了原本的X/Y軸以外,也加入了Z軸,這部份主要是畫面旋轉的部份。
五軸的防手振在兩個部分有些幫助。比方在錄影,過去E-P系列採用電子式的防手振,錄影的果凍效應蠻嚴重的,但OM-D改採用CCD Shift的機械式機構,這讓果凍效應大幅減輕。
使用CCD Shift機種的防手振,好處當然是每支鏡頭都可以防手振,但跟做在鏡頭上面光學式的防手振不一樣的地方在哪?就是沒辦法透過觀景窗了解到補償的情況。
另外一個很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OM-D可以在半按快門的時候就啟動這個防手振機制,可以在LCD/EVF裡面理解到防手振做動的情況,以CCD Shift的機種來說,就我的記憶裡面應該是第一台。
數位的機身因為要放置電路板的緣故,同樣都是SLR結構,體積還是龐大了一些。但m43拿掉了反光鏡,也讓OM-D在大小的部分可以跟過去OM-4接近許多,以數位單眼來說,很接近E-620,不過還是稍微小了一點。
比起同樣都可以防滴防塵的E-5,體積跟重量更是小上很多。
OM-D的防滴防塵示意圖。包含內付的小閃燈都有防滴防塵的機制。
那天才一個朋友問我:「阿現在不是很多防水的相機,那這台可不可以帶去玩水?」
大部分的數位消費機種訴求的比較像是生活防水,而類似E-5這樣的機器防滴防塵的目的其實不是為了玩水,而是為了能在惡劣環境下完成工作。許多專業級的機種都有類似的功能,像是1D/1Ds、D3/D4系列。
不過有時候鏡頭沒有防滴防塵,我記得我看過WRC越野賽車的拍攝花絮,Canon的白鏡是用保鮮膜暫時包起來的(因為機身防滴防塵,鏡頭剛好沒有)
這樣的耐候性,當然不是為了天天都要拿去淋雨,而是因為這樣得耐候性可以幫助你在任何時候遇到天氣的變化,都還可以比較信賴的完成拍攝工作。(下面這張是我帶E-1去阿爾卑斯山的時候拍的)
這種機器也絕對不是拍完就不理的,淋完水還是得擦乾保養的…
另外要記得一點,不能放到海水裡面,因為有鹽份會侵蝕電子元件。
MMF-3也具備了一樣的防滴防塵,如果有需要的話可以將4/3大部分的耐候鏡群拿來用。
這回也同時發表了60/2.8 marco跟75/1.8的人像鏡頭,其中60/2.8 marco有防水防塵的功能。
OM-D的大小其實蠻令我喜歡的,並不是非常龐大的機種,重量跟配上12-50mm的配重也都很不錯。
OM-D同時也具備了垂直手把這個配件。這個配件是兩件式的組合,可以先單獨接普通的把手,增強握感,這對轉接比較重的4/3 ZD鏡頭很有幫助。需要垂直握把的話可以在另外裝上去。
另外,電池可以選擇先從把手還是相機本身的電池先開始使用,把手上也有兩顆自定義按鈕,雖然跟機身上面的按鈕都可以使用,但我想不是四顆都同時作用。
並不是說沒辦法四顆都有作用,而是在人體工學的立場上,當你使用垂把的時候,原本機身上面的FN1/FN2位置會異常彆扭,我想你也不會為了自定義功能而用奇怪的姿勢,手軸轉個兩圈半來按按鈕。
噢,這種把手的設計也跟OM-4是一樣的,都是兩件式的組合。除了增加原本的握感以外,也加了下面底部的空間,讓增加垂把的時候不會太狹窄難握。
OM-D的螢幕跟E-P3是一樣的規格,都是61萬的OLED螢幕,另外也增加了觸碰式功能。
原本E-P3的觸碰功能只能進行觸碰拍照跟移動對焦點之類的,無法進行選項的調整,OM-D也從善如流把這項功能放進去。
雖然不能360度的旋轉,不過E-M5的螢幕還是可以做一些角度的翻轉,高低角度都可以比較方面的拍攝。
關於E-M5的簡單介紹先到此告一段落,會場的投影片我拍了下來,想了解的人可以到這個連結觀看。
[OM Spirit.]
在會場使用的時候,可以感覺到E-M5是一台完成度相當高的機器,不只是外觀復古而已,有很多在數位跟傳統OM系列之間的整合都做的不錯。
整台機身的骨架也採用鋁鎂合金打造,防滴防塵的機制看來也不馬虎,在可靠度上面很值得信賴。
價格來說,單機身台灣的售價是35500,包含12-50mm的價格是43500,手把則是8990。這還是我可以接受的價格,倒不是特別為台灣代理商說話,就打聽的結果來說,現在亞洲的售價都是從日幣換算(註*),以Yosobashi的賣價來說(單機身¥104800、搭配12-50mm¥129800,都有10%的還元金),算起來台灣的售價還算合理。
註:以前香港的售價是照美金算,不過最近也跟台灣一樣用日幣換算了,所以也比過去比照美國的價格高一些。
OM-D跟E-M5這兩個名字,其實我相信都是有含意的。
OM-D自然是OM系列的Digital版本,那麼E-M5呢?為什麼不像E-P1一樣從1開始計算?
我猜測應當是要持續OM-4的版號,所以從5開始算,我想你會問,那為什麼不是OM-5?文章一開始有提到其實OM系列一開始叫做M-1,也就是說OM-1我們可以看做是Olympus的M-1,O是前贅詞,真正的系列名稱是M-1。
那麼作為電子世代(Electronic)的OM,並且延續OM-4的版號,名稱叫做E-M5也是再自然不過了。
會場試用的時候,我有發現一點值得觀察:按鈕的行程似乎有點深,需要按的稍微大力才有辦法正確反應。(跟E-5類似)當下其實有詢問原廠的人員,他們有提到產品還可能會做細微的調整。
我其實蠻喜歡E-M5的一點,其實也是我對評斷相機喜愛的很大一個特點,那就是快門震盪的大小與快門聲響。
因為使用過快門很輕的E-1,以致於後續對這件事情相當重視(E-3比E-1快門震盪重一點)。在無反光鏡機器時代,拿掉反光鏡少了反光鏡的反震以後,我對這件事情更加重視了,也因此後來沒辦法接受GF1的龐大聲響而售出。
我其實很討厭按個快門所有人都轉頭看你,這是很討厭的事情,被拍的朋友們也會因此表情變得很不自然。快門震盪小,其實不只是不會打擾到旁人(或者生態環境),也可以減少因為快門反震,畫面手振的機會,這在許多專業機種都有類似的作法降低快門的反震。
E-M5的快門反震還有快門聲響,都非常的小。這很棒。
我錄了兩段影片,大家可以參考看看。(連旁邊手機拍照的特效音都比E-M5大聲,另外一段是NEX7的連拍,距離類似)
E-M5連拍
NEX7連拍
4/3 Rumors其實傳了這台機器蠻久的,大概持續了一個月的報導。說實在,我很焦慮,我其實很擔心這台OM-D,會跟當初我期許E-5一樣,期待越深,跌的越重。
我對E-5並不是很失望,我其實可以理解E-5作為一個過渡時期機皇的尷尬,我對它的遺憾只有時機跟價格。類似K-7轉K-5的小改款,其實可以在早個一年半載,另外也蠻多元件都是共用的部分,價格上其實是可以稍微低一點。
關於OM-D,我期許的只有幾個:更快、更好、更可靠。
老實說先前有好多人問我期不期待?我一直不敢期待,因為有期待就越會受傷害,作為一個Olympus相機的使用者,當你期待越深的時候它就讓你摔的越重,可是當你不期不待,甚至以為它可能就這麼被買走,牌子就這麼不見的時候,它又帶著更好的,被眾人期許的OM-D回來了。
作為一個Olympus的使用者,或者應該說愛好者來說,使用這個廠牌的相機有幾個內憂外患的原罪。
以外患來說,相機上印的不是Nikon,所以常常不小心都得被酸一下;內患的話,大概就是必須承受這種越期待就越會受傷害,你明知道它有能力,卻常常不符期望,一副就是個跳級高材生卻考不上大學的樣子…
平心而論,E-M5承載不少Olympus老用戶的期許,以發表的樣子看來,表現的很不錯。我不敢說這是一台今年必買的機器,但至少以無反光鏡系統來看,這是一台很值得納入考慮的機器。
這台機器,復古,外觀上如此,甚至內在也承襲了過去OM系列的細節。
這台機器,有速度,加強的9 fps連拍速度、預測遠近的3D對焦、連續對焦的連拍都有改進。
這台機器,調整新的16MP畫質在第一回合看來很不錯。
這台機器,有技術力,很理想的五軸的防手振。
這台機器,有我要的可靠,防滴防塵。
寫E-5的時候,我曾說:「Olympus, surprise me!」
現在,它來了,終於來了。
OM spirit,E-M5.
延伸閱讀:
Digital Photography Review:Olympus OM-D E-M5 Hands-on Preview
Mobile01:[採訪]Olympus OM-D台灣實機賞玩且售價公佈
eprice:Olympus OM-D E-M5 發表:1630 萬畫素、每秒 9 張連拍!
DigiPhoto:Olympus OM-D E-M5 旗艦機種 霸氣登台發表
8 replies on “Little by little – OM spirit”
看來忍住沒先買E-P3是對的,真希望快點上市,另外E-M5連拍的影片放錯了,放成「NEX7」,所以二個影片是相同的。
寫得真好 雖然我不是老O家用戶 但看了也滿有感觸的
咦?那影片裡好像是我的手機啊~XD
@Epic 的雜貨店
我剛檢查過,兩段影片的相機都沒錯呀?
@上天堂去旅行 下地獄找朋友
畢竟真的對Olympus有期待
@藍風紫影
真的阿?居然這麼剛好。
哈哈,連拍影片大概是小弟鬼遮眼了,抱歉!!
另外請問一下,E-M5元佑會有預購活動嗎?謝謝。
@Epic 的雜貨店
我那天有問一下元佑人員,他們有提到預購的事宜其實可以打給他們的總經銷台閩科技,這樣是最快的了。
OM-D 的軍艦部採用了 E 系列的弧形線條
沒有繼承 OM3 或 OM4 的硬朗線條
我覺得這點相當可惜
E 系列如 E-620 的軍艦部比例上並不至於太過凸出
但 OM-D 的軍艦部就真的太凸了
也許是內部結構的需求吧
可惜了…
說起來
正面的 OM-D 令我聯想起永澤君啊…
@路魚
OM-D的軍艦部是有高一點,其實我覺得那個寬度有點像OM-10。我猜可能是要放置EVF一些相關元件的關係。
不過聯想到永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