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cott是在網路認識的朋友,一直以來也都有在觀看他的部落格對於相機使用的看法。

lscott也同時有很豐富的日本旅遊經驗,這回也特別商請他一同分享他使用E-P3去日本旅行的一些經驗,他使用14-42mm kit鏡頭還有20/1.7,也正好能補足我文章比較不足的部份。

第三樂章

旅行進入了尾聲,我來到京都以外的地區「奈良」。
2011Kyoto_Japan_ChapTwelve_2

來日本的這五天中我一直都有注意每天的天氣預報,會把宇治排在此行唯一的一天陰天,也是經過思考後所作的決定。
我最終還是決定把好天氣獻給奈良的這一天行程。
2011Kyoto_Japan_ChapThirteen_TopPic
來奈良的目的主要是看看這些遍佈於整個奈良公園的野生鹿群,然後順便參觀隸屬於「古都奈良的文化財」中的兩座世界遺產的景點,

其中之一就是「春日大社」。

2011Kyoto_Japan_ChapThirteen_13
從入口沿著春日大社表參道前進,沿途有一盞又一盞的石燈柱,這也是春日大社最重要的一個象徵。其實就跟伏見稻荷大社的千本鳥居一樣,只是從捐獻的香油錢中,從蓋鳥居換成了立石燈柱。
進入了春日大社內又有著各式各樣不同的燈籠。
2011Kyoto_Japan_ChapThirteen_5
幸虧今天選了一個好天氣來,正好陽光斜射進來,把一座座燈籠的影子映在牆面上。
由於天氣一天比一天好,用眼睛檢視觀看螢幕上拍好的照片,因為被陽光直射到螢幕上面,所以在觀看拍攝成果時相當的困難,然而就在前一天剛好買了電子觀景窗可以派上用場。

2011Kyoto_Japan_ChapThirteen_7
搭載了內置閃光燈的E-P3,雖然閃燈的補光距離和範圍不夠遠,甚至於閃燈的強度也都不是很強,但是在某些需要小範圍補光的場景下依舊有了很大的幫助。
2011Kyoto_Japan_ChapTwelve_16
E-P3的新對焦系統搭配著新改版的14-42mm鏡頭比起20mm快上不少,在快速抓拍的成功率也還蠻高的,而且也還沒有出現迷焦的狀況發生。
至於準不準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就這次旅行的實拍結果上而論是還不錯的,光線足夠的話成功率就一定比較高。
2011Kyoto_Japan_ChapFourteen_TopPic
下午前往了東大寺,
相較於全是藍天的天氣,我還是比較喜歡有白雲襯托的層次感。
2011Kyoto_Japan_ChapFourteen_19
因為眼睛的問題,這趟旅行只拍了少數幾張逆光的照片,前一代佛光普照的情形已然不存在,這似乎是舊版感光元件的一些問題。
面對高動態範圍的場景,E-P3靠的是用「灰階」的功能,也就是俗稱的HDR功能。

2011Kyoto_Japan_ChapTwelve_3
如果要避免掉不必要的雜訊,把設定設在「Normal」的選項,而不要設定在預設的「AUTO」,這是最直接且安全的方法。
因為後者會對於過暗的場景自動的提高亮度,這個動作會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雜訊產生,而且在某些光線嚴重不足的地方,或者是事後把過暗的照片拉亮的話就非常的明顯。
2011Kyoto_Japan_ChapFourteen_17
使用這個功能前也許真的需要先燒香拜佛一下,但我想只要動態範圍不要過大,用比較低的感光度進行拍攝,其拍攝的成功率就會比較高。

2011Kyoto_Japan_ChapFourteen_4
所以這個功能其實也不全然是個惡魔,
而是一把兩面刃的劍,端看自己怎麼樣的來使用它。
PA260270
E-P3的使用心得也隨著旅程的終點大致上告了一個段落。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概觀而論,儘管自己使用PEN或者EP系列的相機沒有很久的時間,比起很多人也都缺乏了許多過往的使用心得,但是E-P3依舊沒有失去我對於它的一種信任感。
PA270395
E-P3給我一個之前使用過的相機中不太一樣的體驗,縱使它也有著一些缺點需要改進,但不損我對於它整體的一種觀感,因為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一台完美的相機。
我不知道身為長期的O家使用者對於E-P3有著怎麼樣幅度成長的期待,很多部分也看得出這些使用者的支持,有很多是出自於單純的喜歡。
PA270327
也許是心裡面也同樣懷著那份單純的喜歡,而漸漸地去忽略掉它的缺點,並隱藏它的缺點,甚至開始接受它的缺點。

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說的話就是:

一台為我所用的相機,我會慢慢的去了解它的缺點,也會慢慢的去發掘它的優點,逐漸地,我開始懂得利用它的優點來隱藏缺點。

旅行途中,我會盡量的善用它的優點來掩飾它的缺點,讓任何人從眼中看來都會是很棒的、是美好的。

2011Kyoto_Japan_ChapThree_13

可是,正當Olympus開始把別家出現有一段時日的功能終於給放進去的時候,開始覺得Olympus已經有了覺醒的同時,似乎也有一股聲音在說:

「好像來晚了些,早該這麼做了!」

終於來了,但還是慢了些,
這是很多人對於Olympus最近的共同想法。

2011Kyoto_Japan_ChapSixteen_18

在今年六月的時候,E-P3/E-PL3/E-PM1的發表為Olympus帶來了一線曙光,

2011Kyoto_Japan_ChapEleven_16
但在眼前好不容易出現的一絲光線,

又似乎讓人覺得好像還缺少一點積極且認真的態度。

2011Kyoto_Japan_ChapOne_13
對於E-P3、對於Olympus,就像是我對於京都這個城市般的感受。
京都,是一個除了保留著很多的傳統文化外,也同樣有著很多現代化象徵的城市。
在E-P3身上也有著類似的情況,除了傳統的光學素質,也從中看到了一些對於PEN來說,是比較新的設計,像是對焦系統的改善等等。
但就像京都和東京兩個城市相比,京都本身傳統的歷史文化內涵本來就會比東京還多,但如果以城市規模與現代化程度來看,某種程度上,京都還是差東京這麼的一截。可能是人文習慣,也可能是為了保存文化古蹟與守護傳統的緣故。實際上京都車站的建築展現,讓人對京都有了耳目一新的感受。

2011Kyoto_Japan_ChapTwelve_8
回過頭來說Olympus,Olympus又如何像京都這座城市,在傳統中發掘創新?
如何像這座城市般創造出令人心動,想一次又一次的造訪因素,同時保留傳統文化又兼具現代創新的這個方向前進?
我想,

這無論是未來的PEN,還是未來的Olympus,這都是必須慎重且審慎思考的一個問題。

我希望,

E-P3會是一個開始,而不是結束。

全文索引:
一、Olympus E-P3 快問快答
二、Olympus E-P3 – intro 外觀介紹
三、Operation | E-P3&E-PL3選單操作
四、Olympus E-P3 – ISO觀感
五、Need for Speed:Olympus E-P3的對焦速度驗證
六、E-PL3快問快答
七、Olympus E-PL3- intro 外觀介紹
八、What’s the difference?:談E-P3/E-PL3的不同與採購
九、關於鏡頭與旅行(一):談M.ZD 12mm
十、關於鏡頭與旅行(二):談M.ZD 45mm
十一、關於鏡頭與旅行(三):談Leica DG 25mm F1.4
十二、關於鏡頭與旅行(四):旅行選擇的二三事
十三、關於鏡頭與旅行(五):日式嘉年華巡禮
十四、lscott邀稿:三號協奏曲 – 第一樂章
十五、lscott邀稿:三號協奏曲 – 第二樂章
十六、lscott邀稿:三號協奏曲 – 第三樂章
十七、O粉家政夫邀稿:My Boy, My Life, My E-P3(一)
十八、O粉家政夫邀稿:My Boy, My Life, My E-P3(二)
十九、Epilogue 終曲

My InstaGram @euyoung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攝影師、媒體人,慣於書寫、習於觀察。 喜歡著相機這樣的黑盒子,一頭鑽進拍照這件事情,生活裡總猶豫不決,面對喜歡的畫面時卻毫不猶豫的按下快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