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談談GX1還有GF系列的差異與關聯吧!

Panasonic_GX1_prologue_01

GX1跟GF1相比有許多特徵相似,外觀相似,性能也類似。

GF系列後期的機種跟GF1相比更走向人群,也因此刪減更多的功能避免複雜的操作,也讓整體的外表體積更加輕量化,符合入門族群的需求。

 Panasonic_GX1_prologue_02

那麼就先從外觀看起吧。 就厚度來說,GX1其實比起GF1還稍微薄一點點,我們從圖片中也可以很清楚看到GX1多了更符合人體工學握持的握把。

 Panasonic_GX1_prologue_03

以正面來說,寬度GX1也略窄,不過外觀上有點像是以GF1為基礎,在加上過去LC1的樣貌組合而成,融合了m43的新潮跟LC1的古典。

 Panasonic_GX1_prologue_04

GF1是Lumix G系列非常成功的一個型號,在當時吸引了很多人來使用。

GF1是Panasonic第一台把軍艦部拿掉的m43機器,在當時不僅讓業餘攝影愛好者找到隨身的第二台相機,也同時藉由這樣摩登的造型吸引了許多一般用戶的目光。

 Panasonic_GX1_prologue_05

但兩年過去了,GF系列的走向也越來越清楚:GF的存在是為了更貼近一般大眾的使用。

 Panasonic_GX1_prologue_06

刪減了按鈕、簡化了操作的流程跟複雜性,更輕更薄,延伸出了GF2跟GF3,唯一不變的是畫質依然優異。

 Panasonic_GX1_prologue_07

但這樣的作法也讓許多業餘攝影愛好者感到失望(也包括我),我們其實都期待著能有一台相機。

一台擁有GF1的體積,操作也不含糊的後續機種。

 Panasonic_GX1_prologue_08

一直到了GX1,我們才真正的安心,獲得滿足。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Panasonic_GX1_prologue_09

比對起GX1跟GF1,我們可以看到其實GX1仍舊很注重操作的樂趣,這點是跟GF1一樣的。

 Panasonic_GX1_prologue_10

GF2/GF3是往操作簡單的方向去設計,也自然捨去了許多獨立的按鈕與操作樂趣。

GX1則承襲GF1的作法,盡量以獨立的按鈕來增加功能切換的快速,這可以讓有基礎的使用這不會因為選單的設計增加步驟。

 Panasonic_GX1_prologue_11

甚至我們也可以看到GX1在兩顆實體的FN按鈕之外,也額外的加入了兩顆透過觸碰螢幕虛擬的按鈕,總共四顆的FN自定義按鈕。

 Panasonic_GX1_prologue_12

虛擬的觸碰螢幕也讓GX1可以在有限的機身空間裡面,可以擁有更多按鈕增加操控性。

就這件事情來看,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出這兩年來Panasonic在介面上的努力與進步。

 Panasonic_GX1_prologue_13

不只是回歸GF1的操作體驗,其實GX1也加入了跟GF2/GF3相似的觸碰體驗,像是Q.MENU的操作與拖曳方式,觀看照片的方式都是。

 Panasonic_GX1_prologue_14

這也在在說明整個Lumix的人機介面其實並不是傳統攝影的思維,而是考慮到家庭的使用,與朋友的分享,可以兼具操作與方便使用。

 Panasonic_GX1_prologue_15

這樣的結合跟Olympus的設計方向是很不同的。

同為M43,Lumix的設計方向一直是透過強化的電子性能增強使用的感受,這部份包含快速的AF速度、觸碰介面的強化,也包含剛剛提到的虛擬FN鈕。

 Panasonic_GX1_prologue_16

如果Olympus的作法是針對攝影族群的話,那麼Panasonic的作法或許就是在攝影樂趣之餘,還能夠兼顧家庭的作法了吧?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Panasonic_GX1_prologue_17

當然,GF1跟GX1經過這兩年還是多少有些許的不同。

GX1有幾項的預設數值是跟過去不太一樣的。

 Panasonic_GX1_prologue_18

GX1其實預設的飽和度稍微偏高一點,對於風景部分可以拍出比較討喜的照片;預設的NR也稍微高一些,在面對高ISO微光的環境都比過去的機種來的有優勢。

 Panasonic_GX1_prologue_19

不過相對的,可能在人像部分就必須要調整適當的模式(比方說改用人像模式,並且降低一格飽和),在低ISO的話也可能必須透過適當的智慧解析度來輔助,避免細節的漏失。

 Panasonic_GX1_prologue_20

那麼,如果是G3這樣的機器跟GX1相比呢?

GF系列輕便小巧,主打一般族群,那麼G跟GH這兩個看起來比較專業的機種,要怎麼跟GX1取捨呢?

 Panasonic_GX1_prologue_21

G3經過一些的修改,其實體積跟厚度也是G系列裡面最輕巧的,但仍然有兩點跟GX1不同。

 Panasonic_GX1_prologue_22

G3擁有內建電子觀景窗還有翻轉螢幕,這其實也增加了拍攝彈性,當你什麼都需要的時候,G3其實是個好選擇。 只是樣樣都有,自然在體積上面就會比較大一些,這正是功能與體積重量的美麗與哀愁。

 Panasonic_GX1_prologue_23

有著GF1的小巧體積卻擁有比GF系列更好的操作,而且透過一些外接配件(電子觀景窗),仍舊可以達成G系列的功能性。

 Panasonic_GX1_prologue_24

說起來,GX1最迷人的地方,我想或許就是這樣在體積上,還有功能上的完美搭配了吧!

 Panasonic_GX1_prologue_25

這篇文章算是作個中場休息,我們接下來,來看看新的X鏡頭介紹吧!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篇文章使用的照片,是根據平常使用習慣作後製的調整。在測試文章裡面,都會有一篇這樣的文章。除本篇之外,GX1的系列文章所使用的範例照片是不會後製的。

全文索引:

一、Intro | 靜態連結
二、快問快答 | 靜態連結
三、Operation | 靜態連結
四、ISO觀感 | 靜態連結
五、GX1的二三事 | 靜態連結
六、Prologue:第一部分範例 | 靜態連結
七、14-42mm X介紹 | 靜態連結
八、45-175mm X介紹 | 靜態連結
九、14mm Pancake | 靜態連結
十、Epilogue:結語與範例 | 靜態連結

My InstaGram @euyoung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攝影師、媒體人,慣於書寫、習於觀察。 喜歡著相機這樣的黑盒子,一頭鑽進拍照這件事情,生活裡總猶豫不決,面對喜歡的畫面時卻毫不猶豫的按下快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2 replies on “甦醒的現代古典 – Panasonic GX1(六)Prologue”

  • 2012 年 4 月 20 日 at 17:01

    怎麼這麼多只信三郎布包啊

  • 2012 年 4 月 22 日 at 18:22

    @Who's Theme

    那不是信三郎噢,那是台南的合成帆布行,也是手工的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