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味了
關於GXR的文章,主要的排序大致上會以推出的時間順序為主,中間穿插一些與朋友的使用體驗跟訪談。
既然是以時間順序為主,那自然不能不先介紹GXR首批推出的S10模組了。
我一直覺得GXR的當家花旦是A12系列,但這其實不代表著我看輕S10、P10這些模組,倒不如說這些模組反倒是GXR的彈性所在,引領著使用者跨入GXR。
我當時購入S10的時候,也一併買了新的自動鏡頭蓋。GXR S10的口徑跟GX100/GX200不一樣,所以型號也是新的LC-2。
會有些人問我,GX200的後繼機種呢?說好的GX300呢?
雖然官方沒有明確指出,但我覺得GXR+S10就是等同GX300的地位。仔細探究規格,你可以看出S10的鏡頭規格跟GX100/GX200是一樣的,但感光元件換成GRD3使用的(GRD3只早他三個月推出),當然影像處理的技術也跟GRD3類似,獲得了一些畫質上的改進。
左下角有個釋放鈕,這不是用來更換鏡頭用的,而是把鏡頭環拆下,可以裝上LC-2。
說起來GX系列,都帶領著高階數位小相機的腳步往前走。舉凡先導入的自動鏡頭蓋,不只副廠也推出其他高階DC的款式(像LX系列)連XZ-1原廠也推出了類似的鏡頭蓋。
在鏡頭蓋之外,其實鏡頭的規格(24-72mm、防手振)也同樣帶來了廣角變焦大光圈的潮流,後來有的EX1、XZ-1我覺得都是類似師法的產品。
S10模組裝上自動開闔鏡頭蓋的樣子。
不過,雖說GXR搭配S10模組很有GX200後繼機種的樣式,但在當時卻也沒有帶來購買的熱潮,我想有很大一部份的原因是因為價格太高昂,我記得沒錯的話GXR機身加上S10就高達30999,幾乎是LX相機的兩倍價格。
不過S10模組比對起A12模組,或者是當時其他ILDC(E-P1、NEX)的變焦鏡頭來說,體積確實是小一點,這也讓GXR利用不同大小感光元件開發模組這件事情有了ILDC很不一樣的應用彈性。
通常需要變焦的組合,或者是廣角的時候,蠻大部分的應用是在晴天或者陽光充足的情況,這也正好是小感光元件的優勢,可以有效減輕體積跟增加攜帶的便利性;當你需要畫質的情況下,像是重要的場合跟微光環境,這時候A12模組就能給予很好的幫助。
既然提到S10跟A12模組,那我們也可以稍微看一下兩者的畫質比較。
我們可以藉由原圖裁切來討論一下兩者的狀況。
其實你可以見到,在光源充足的情況下,如果照片不要放到太大(A4大小的照片,100%觀看),其實兩者差異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明顯。不過當你百分之百原圖觀看的時候,你還是可以看出小感光元件的弱勢在於過高的像素密度,也讓解像力降低,可以看出最遠處山峰跟樹叢,S10的細節都不及A12。
既然提到A12,那我們也可以藉此來討論一下其他的ILDC。
我選用的是NEX5跟16mm。E 16mm這顆鏡頭常常被說是成像不好的鏡頭。
雖然人家都說E 16mm是隻狗頭(表現不好的鏡頭),不過其實大片幅的畫質優勢我會覺得除了高ISO之外,就是像素密度比較低(一樣的畫素,但分布在更大的面積上),這也帶來了解像力的優勢。
由下面的裁切其實你也可以清楚的看到這點。
GXR搭配S10其實也有稍微尷尬的地方,哪就是體積,雖說大小差異不算大(GXR大概還比Canon G系列小一些),只是GRD已經不算非常小的相機了,而GXR因為要包含模組的框體,硬是又高了一點。
厚度也是。這也造成GXR跟GX200在使用上全然不同的體驗。
GXR意味著GX+XR(交換鏡頭),保有了交換模組的彈性,卻也因此得多留意這些體積的攜帶變化。
GXR的色彩調性,我覺得跟當時的GRD3是類似的,都是鮮豔模式比起之前的相機更加濃豔。
有時候天氣好加上畫面內有鮮豔顏色的區域,就會很容易有濃豔的感覺,不過這樣的照片對於網路分享是非常討喜的。
由於已經有了GRD3的使用經驗,我自己是比較習慣標準模式一些,在機身增加飽和度也好,或者回到電腦調整也都很便利。
其實S10帶給一般使用者的,我想也主要是應用彈性吧!
我們可以看做這是一台可以換模組的GX300,但原本的24-72mm模組當做是一個入門,讓你未來有機會擴充A12。
或者一個輔助,讓你使用A12的時候的不便,利用這個比較輕便的組合當做拍攝的輔助。
我在使用S10期間也出現了一些插曲。
是什麼勒?
簡單的說來就是S10掛點了,我在拍下上面那張燈會的煙火之後就無法順利啟動。送修的過程也蠻有趣的,按照正常流程填好資料,快遞就來收走了,不過可能是HLH代理商維修部門的人力吃緊,一開始都沒什麼消息。
直到我填寫了網路的維修申訴與詢問,送出以後才接到維修部門急忙打的電話確認。
一兩天後機器就送回來了,壞掉的地方是FPC不良,我查詢的結果FPC其實就是軟性印刷電路板,簡單的說就是數位相機裡面空間有限,需要將電路板做彎折有效利用空間而產生的產物。
我這次維修算很幸運,沒遇到什麼離譜的情況,最近才看到插了相機螺絲孔整個被鑽壞,還有換了模組卻無法開機的情況。
不管何時,不管哪間代理商,我都認為維修的時候都要一再的跟維修部門溝通,電話也好,信件也好,一定要讓工程師知道你東西哪裡壞掉,然後可以詢問工程師壞掉該怎麼做後續處理(我都還會把送維修的箱子內詳細著名品相跟壞掉的情況,最後拍照留底)
我想這是送修的時候我們作為一個消費者應該做的功課。尤其是面對HLH的維修…
按照慣例,我們下週在來談談S10的使用感受,再來分享一些照片。
那麼,下週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