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味了
[城市悠遊]
Olympus M.ZD 17mm F1.8 這顆鏡頭等效約為34mm,是介於28mm跟50mm之間的視角,認真說來,很適合作為日常生活一機一鏡的拍攝。
我知道很多人購買定焦鏡頭,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為了拍攝人像,我們這篇文章來看看這個焦段怎麼作為日常的眼光吧!
35mm這個焦段其實比起等效50mm來說,更適合帶更多人物附近的背景,而不是單純的靠壓縮感來營造人像的拍攝氣氛。
不過也因為實體焦長比較短些,所以在營造散景的話,半身的人像會比較明顯一些。(這張是F2拍攝)
35mm這附近的這個焦段,比50mm廣些,卻少了28mm的變形膨脹感覺,所以更能面對拍攝對象的自然笑容。
至於大家關心的全身人像淺景深,大致上是這個樣子。(這張光圈全開F1.8)
拍起來的散景效果,約跟135片幅的35mm F3.5- F4接近,大家可以參考看。
我其實是比較慣用28mm的人,其次是50mm,面對35mm我反而花了一些時間適應。
因為已經習慣在腦海中裡面先框好一個小框框,拿起這顆鏡頭拍攝的時候框線有時候會比想像中的差一點點。
但其實無妨,難得有這樣可以拍攝人帶著背景的機會:)
我覺得帶著M.ZD 17mm出門旅行是相當輕鬆愉快的,儘管沒有M.ZD 12mm廣角的張力,也沒有M.ZD 75mm望遠端的壓縮感。
說起來等效35mm反而有些平實。
但也正因為平實,多了更多自然的角度,那是專屬生活的漫步眼光。
誰能說平實總是平淡無奇?
正是這些平實的眼光跟相處,才有一張又一張自然笑容的照片。
很多人問起這顆鏡頭該怎麼跟Leica DG 25mm來抉擇,甚至是跟Lumix 20mm F1.7來相比,不知道該怎麼選擇。
我自己使用跟選購的想法,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各人拍攝常用的視角。
因為這是三顆截然不同的鏡頭。
喜歡利用50mm的標準鏡拍攝的,那就得選Leica DG 25mm,F1.4的大光圈跟優秀的銳利度,若是習慣於標準視角的話,也只能選這顆鏡頭。
而Lumix 20mm F1.7,可說是M43系統裡面相當吸引人的一顆鏡頭,在剛開始的時候以優秀的體積跟銳利的畫質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但畢竟是老設計了,對焦速度上也會是個考量,而對焦時候的聲音也偏大若是要用在錄影上也會有些許的困擾。
而現在Olympus M.ZD 17mm F1.8的出現,正好補足Lumix 20mm所未達成的部份。
MSC的對焦馬達安靜且迅速,鏡頭本身的光學表現相當對得起定價,搭配起OM-D、E-P系列外型也非常漂亮。
35mm、40mm、50mm,正好是三種不同的視角跟焦段,乍看之下差異沒有很大,但是細細品味以後還是可以感受到差異。
如果是一般人的話該怎麼在Kit鏡頭外選擇第一顆定焦鏡呢?
有個簡單的方法,你可以多在自己的Kit鏡頭試試看這幾個焦段,看看是不是喜歡利用這樣的視角來拍。我自己則是不斷的在不同的鏡頭跟焦段之間,經過不斷的練習才讓自己熟悉這一切。
沒有人一開始就懂得拍照,也沒有人一開始就懂得生活。
當然,也沒有人一開始就懂得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東西。
不過呢,就是天天鍛鍊。
Practice makes perfect.
全文索引:
生活,乍現靈光 – Olympus M.ZD 17mm F1.8(一)Prologue
生活,乍現靈光 – Olympus M.ZD 17mm F1.8(二)間奏
生活,乍現靈光 – Olympus M.ZD 17mm F1.8(三)Epilogue
7 replies on “生活,乍現靈光 – Olympus M.ZD 17mm F1.8(二)間奏”
第七張跟倒數第三張讚!
您Bogger版面用的好好,我還在研究一直用不到滿意的感覺..
我來做定焦鏡的功課惹 XD
@兩片葉的落葉
掌聲歡迎兩片葉!!
我敗了,每次看你的文章都恨自己口袋不夠深呀呀呀呀~><
感謝您的分享與介紹,前些時買了這顆定焦鏡,最近使用錄影功能時 (自動對焦) 發現對焦聲音過大,但送修更換對焦馬達後就正常了。
請問一下我用EP5 17mm F1.8 定焦鏡,拍人物與風景,都要退到很後面,人物與風景才拍的到,這是正常的嗎?謝謝你!
@Judy Lin
對我來說等效35mm算中等距離,如果你是想要容納「比較多」的景物進畫面,相對起等效24mm(M.ZD 12mm)來說,是要退比較遠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