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味了
一、E-M1有些什麼新東西?
新東西多了不少,以E-M5比較的話:快門從1/4000s加快變為1/8000s、不能追焦的連拍從9張小幅增長到10張;可追焦的連拍張數從4張變為7張。
另外也多了幾個E-P5有的新功能:像是縮小的自動對焦框、支援多重曝光跟間隔攝影,而間隔/縮時攝影的可拍張數提升至999張(E-P5→99張)、影片長度可達100秒(E-P5→10秒)、也有了2×2的控制操作。
目前來說只有E-M1獨有的則有:內建HDR攝影模式、電子觀景窗擁有適應亮度技術、原來在Fn2的高光與陰影效果又新增了一個「增色效果」。
也因應目前的無線控制功能增強了無線WIFI控制的功能:可以在應用程式內PSAM控制。
二、在速度跟對焦方面,有什麼初步感想?
E-M1最大的不同我覺得就是在於對焦的部份。
感光元件內崁了相位式的對焦方式,因此轉接原本E-System的鏡頭可以獲得更接近過去E-3/E-5的使用體驗跟速度,不過這樣的方式並非相位式跟對比式同時啟動。
在使用ZD鏡頭的時候,不管是單次對焦或者連續對焦都是只有相位式,錄影則是全手動;使用M.ZD鏡頭則略有不同,單次對焦跟錄影都是對比式,不過連續對焦則是兩者同時啟動增加速度跟準確度。
另外,兩種對焦模式能使用的對焦點數目也不一樣,ZD鏡頭是37點,過去E-3/E-5只有11點。
而M.ZD鏡頭的部份則來到了81點,比起E-P5的35點包覆的位置更廣。
三、E-M1跟同為OM-D系列的E-M5有什麼不同?
我個人覺得兩者應該是不同的系列,E-M1還是比較偏向過去E-3/E-5的定位,所以它的體積、握把都比較突出,為的就是鏡頭跟整體的配重感,是個實用主機的旗艦機身。
我們其實也可以從E-M1對於ZD鏡頭的支援度好一些可以看出這部份,而新的True Pic VII影片處理引擎其實也相當程度的針對所有鏡頭最佳化:機身裡面有內建所有鏡頭的MTF參數,在加裝任一顆鏡頭時,E-M1將自行啟動「細部精緻處理II」,針對鏡頭的色差、色偏、銳利度做調整修正。
E-M1乍看之下會有點沒有數位OM的感覺,不過仔細看的話還是略帶OM-D的風格,不過相對比起來我覺得E-M5是更優雅一點。或許我們可以想成E-M5比較像是賞玩相機拍照的業餘攝影愛好者,而E-M1多少會有些職業的實用需求。
噢對了,E-M1的防水按鈕有在重新處理過,按壓的感覺比較沒有E-M5那麼浮的感覺,E-M5的電池BLN-1也可以延續來使用。
四、網路上一開始流出E-M1的外型,也遭受相當多的批判,見到實機後,感覺如何?
E-M1比起E-M5略長,如果是從右側看的話,顯得手把比較削瘦,比例上看起來怪怪的。我個人覺得E-M1的上方很有小剛砲的感覺,那個肌肉線條很結實,長得蠻酷的,有些變形金剛大黃蜂的感覺。
我自己實際上手一下,會覺得E-M1多了不少控制鈕的部份,握把跟E-5比起來略瘦不過搭配起ZD應該沒什麼問題。
總之我喜歡它上方看起來的流線感,正確的觀感應該算是一上手的操作感強烈大過初次看到的視覺感受,而E-M5剛好相反。
五、關於同時間發表的M.ZD 12-40mm F2.8 PRO,大致上的特點有些什麼?
很酷,哈哈。
外觀上沒什麼好挑剔的,質感很不錯,而且也附上了遮光罩不需要單獨買。
大小部分是比Lumix 12-35mm F2.8略大,不過我覺得算是很可以接受的大小跟配重。
畫質上還沒有時間詳細拍跟檢視,不過第一印象挺不錯的,另外規格上有一個很不錯,就是擁有0.3x的放大率,以4/3片幅相當於135片幅兩倍的裁切來說,有0.6x的放大率大小,平常非常好用了。(原廠網站有標記相當於135片幅的0.6x)
六、那麼關於E-M1的畫質、12-40mm的畫質、接ZD鏡頭的感覺怎麼樣、我應該買E-M1還是E-M5……還有還有,我還沒問完,別拉我走哪!
Stay tuned and we will be back soon.
One reply on “Little by little – Olympus E-M1”
哈囉~
請問我看到的標題圖片
是在中國嗎?
很漂亮呢!
小橋小河,茶館,我也好想要走走這樣的地方。
接著繼續看文章~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