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有一台相機,在無反光鏡盛行的同時,能夠承接當年E-System的樣貌,在我心目中,或許不是同為Olympus的OM-D系列。

Lumix GH3 | 01

相對的,在我心中能承接這個位置的,反而是Panasonic Lumix GH3。

Panasonic跟Olympus兩間廠商在無反光鏡時代,在初期堪稱一時瑜亮,讓許多人都能從中體現到無反光鏡的樂趣:輕便、相對DC來說較高品質的畫質。

這些特性持續至今,M43系統仍就是相當受歡迎的選項。

Lumix GH3 | 02

不過,怎麼會說GH3是能承接E-System樣貌的相機呢?

或許是外觀與操作吧!GH3比較接近單眼相機的方式,除了因為體積縮小,而移除了肩膀上的拍攝資訊視窗以外,獨立按鈕的配置、模式轉盤、滾輪的位置,都與E-3相當像。

Lumix GH3 | 03

反倒是OM-D系列,機身上反而比較少看見E-System的影子,比較傾向復古外貌、增添攝影樂趣的設計。

另外,可以翻轉的LCD,也非常像E-3的形式。

Lumix GH3 | 04

GH3推出之時,可說是Panasonic在M43系統上的大成,除了機身的對焦速度幾乎可以與數位單眼相比擬,在工作用的變焦三元鏡很早就已經具備(7-14mm F4、12-35mm F2.8、35-100mm F2.8),這部分Olympus系統則在幾年後才逐漸完備。

Lumix GH3 | 05

當然,GH3也不只在性能上表現不錯、操作上很類似過去數位單眼的方式,在畫質上也有一定水準,而GH系列其實最受人矚目的,還是在錄影。

當時候的GH3,已經提供相當完備的錄影模式,即便還沒有4K錄影,但Full HD且支援多樣的外接裝置,也讓許多人轉用這台相機來錄製影片。

Lumix GH3 | 06

上面這些特性也持續到GH4,雖然GH4並不是非常讓人驚喜的機種,卻是相當穩定、可靠的相機。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然不可少提的,自然也是GH3的耐候程度,或許是錯覺也可能是刻板印象,黑方塊般的外型還是比較接近E-3那種可靠感。

Panasonic GH3 | 過往的樣貌

如果是有一台可工作的單眼相機,那麼我會選擇OM-D;但如果只有一台相機,希望在減輕重量下能涵蓋工作,在當時應該就是GH3了。

Lumix GH3 | 07

早在GH2之時,曾讀過一篇關於LUMIX系統的一篇訪談,其中提到關於LUMIX GH系列微單眼設計的出發點,就是能夠讓他們的相機與數位單眼相提並論,不只是畫質,也同時是性能方面。

Lumix GH3 | 08

或許這樣的設計理念不讓GH3有那麼多的目光,畢竟不是復古外型,但它很實在。

實在、可靠的完成某些攝影面上的需求。

Lumix GH3 | 09

兩年半前,我曾帶著GH3跟兩顆變焦鏡去了東京一趟,不出意外,是很值得信賴的組合。

Lumix GH3 | 10

在當時其實我已經有了Olympus E-M5將近一年,大概也就是這次的使用,讓我開始有了GH3更接近以往E-Sytem的感覺。

Lumix GH3 | 11

該怎麼說呢?

E-M5跟GH3都是非常好的系統相機,但是個性上還是有些不一樣。

Lumix GH3 | 12

真正傳下E-System選單方式的,是E-M5,不過實際的操作卻是大大不同,握持感跟按鈕位置又是新的一套邏輯,我還為此買了日本UN出的手把增添握持穩定。

Lumix GH3 | 13

當年E-System那樣中高階數位單眼的拍照形式,GH3算是比較早介入到這個區塊,至於E-M1,那又是兩年以後的事情了。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Lumix GH3 | 14

說起Panasonic跟Olympus之間的個性,實在是一言難盡。

Lumix GH3 | 15

4/3系統之時,Panasonic稍微浪漫一點,推出了很有特色的Panasonic L-1,也算是現代機身復古的起端,尤其是那個鏡頭上面的光圈環設計,更可說是現在復古型數位相機首見。

但儘管如此,Panasonic仍推出了相對比較平價,而設計上也更為務實的L-10。

Lumix GH3 | 16

相比之下的Olympus的E-System,是比較接近現代化的設計。

Lumix GH3 | 17

然後來到了Micro 4/3時代,兩者剛好對調。

Lumix GH3 | 18

Olympus走的是復古設計,從Digital PEN開始,然後是Digital版本的OM系列。

Lumix GH3 | 19

Panasonic則又有不同的風貌,有務實的G/GH系列,也有繽紛的GF系列,最後延伸而成GX系列。而現在更有了發揮Micro 4/3當初被期待,輕薄樣貌的GM系列與LX100。

Lumix GH3 | 20

身為無反光鏡的使用者,我對這兩間廠商情感上畢竟是複雜的,尤其是在2013年那個時候。

Lumix GH3 | 21

那個時候Olympus帶給我的是E-M5,以及幾顆相對小而且深具特色的定焦鏡,不過比較通用的變焦鏡則沒有高階的鏡頭。

Lumix GH3 | 22

性能上E-M5已經是集所有大成,成為系列相機中對焦速度最快的機種,不過比起Panasonic,還是小小慢了一點。

Lumix GH3 | 23

五軸防手振當然是我的心頭好,轉接的那些C Mount還有福倫達F0.95系列都更上一層樓。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Lumix GH3 | 24

Panasonic帶來的,有點簡單。

Lumix GH3 | 25

那個時候還沒有LX100,還沒有GM1,它們只是很單純的把機身簡單化:盡善盡美的GH、通用實惠的G,然後就是繽紛的GF。

Lumix GH3 | 26

鏡頭呢?

基本的Kit組合外,整個Micro 4/3使用者都叫的出來的Leica DG 25mm/45mm、Lumix G 20mm,是所有人在經濟考量底下能拿到的好鏡頭。

然後就是一連串的三元鏡了:Lumix G 7-14mm F4、Lumix G 12-35mm F2.8、Lumix G 35-100mm F2.8。

Lumix GH3 | 27

我喜歡Panasonic的速度性能、鏡頭配置,卻也喜歡Olympus的復古外貌與機身防手振。

我對Olympus跟Panasonic,情感畢竟是複雜的。

Lumix GH3 | 28

對我來說,如果不喜歡的機身,大概不會考慮使用,也不會想要多拍照寫點東西吧,所以這兩台確實是一時瑜亮。

各有各的好,各有各不能割捨的地方。

Lumix GH3 | 29

我也覺得這是一個微妙的年代,越早有系列規劃的,反而因為鏡頭更新的週期比較慢這個基本特性,容易被後來者追上。

Lumix GH3 | 30

當年的最先完成的三元鏡規劃,這三年來逐漸被M.ZD的高階PRO鏡、富士的高階恆定F2.8變焦鏡趕上。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些鏡頭仍舊有一定水準,這些東京的照片雖然已經兩年,以現在的標準回頭看畫質還是很好。

Lumix GH3 | 31

這個時代,技術上能取得的畫質層面,我覺得都已經超出我能掌握的範圍。

但我仍不停追尋,在不同的機身、不同的焦段、不同的系統、不同的相機型態中轉換,儘管已經知道自己習慣的、熟悉的拍攝屬性,卻仍舊會對技術、畫質、速度等特徵著迷。

Lumix GH3 | 32

足夠好與更好,正好是天平的兩端,而我就在這兩端中擺移不定。

我相信對廠商來說也是這樣的想法,如何在足夠好與更好之間,取得最好的一個平衡。

Lumix GH3 | 33

GH3與相對應的Lumix三元變焦鏡頭,時至今日,仍可稱的上是合宜的搭配。這樣均衡的搭配,或許也滿足了人們對相機系統的一個期待。

期待著穩定、可信賴的機種。

Lumix GH3 | 34

這樣的期待是稍微理性一些的,雖不浪漫,但很實用。

它可能外型上比較不特出,但功能上與人體工學配置的相當剛好,就是個理性下的產物。而這樣實用主義下的產物,我想正是邁入電子化以後,底片時期至今的單眼相機的模樣。

Lumix GH3 | 35

過往的樣貌,從來就不只是復古的外型而已。

那麼我想,GH3代表的,也是一個實用主義的年代,那樣從過往到現在的進行式。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個雖是過往,但仍進行的樣貌。

Lumix GH3 | 36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攝影師、媒體人,慣於書寫、習於觀察。 喜歡著相機這樣的黑盒子,一頭鑽進拍照這件事情,生活裡總猶豫不決,面對喜歡的畫面時卻毫不猶豫的按下快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One reply on “形塑過往的樣貌(一)Panasonic Lumix GH3”

  • 2015 年 11 月 17 日 at 23:28

    難得有人評論這台相機
    我用了三年
    可靠度非常好
    期待後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