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味了
Sony推出了新鏡頭系列:G Master,我覺得這是相當有意思的鏡頭系列。
有意思的地方在哪裡呢?G Master很大、很重,有違一般用無反光鏡系統的訴求;另一點則跟歷史有關,在與Zeiss合作ZA菜頭以外,Sony選擇了Minolta時代就有的高階鏡頭代號G,並給他Master,來作為系統內最高階的鏡頭。
但我認為G Master很大、很重,也有其道理,主因在於Sony對這個系列的訴求就是最高的影像品質。
▲FE 24-70mm F2.8 GM,預定價格2200美金
▲FE 85mm F1.4 GM,預定價格1800美金
▲FE 70-200mm F2.8 GM OSS,價格未定
Sony提到幾點,包含:
- 更高的解像力要求:一般的高階鏡頭設計多半在每公釐30組線的解析度水準,而G Master則來到每公釐50組線。
由於A7R II已經採用4200萬像素,未來也應該會有更高畫素的機種,因此這樣的設計是可以理解的
- 更重視散景的表現:我覺得Sony上的G Master跟Minolta關係已不大,但重視散景這一塊倒是非常相像。
Sony在這個系列的鏡頭上用上了XA鏡片,這種鏡片可以消除非球面鏡片的洋蔥圈現象,舉例來說,Lieca DG 25mm上面就有這種洋蔥圈現象。
鏡頭採用圓形光圈、設計上也對二線性更加在意,這兩點也可以看出G Master想營造更漂亮散景的意圖。
- 對錄影用途的兼顧:錄影的時候,一般單眼鏡頭都會有呼吸效應(對焦時,焦段會有些許改變,看起來就像是輕微的呼吸),G Master設計上也試圖降低這個效應到最低。
- 對焦系統:其中70-200mm採用A接環的雙浮動對焦系統,這可以讓它最近對焦距離來到一公尺以下,並保持近拍的畫質。
我們確實可以看到諸多對於畫質要求的部分,而畫質是需要代價的,就是體積跟重量,他們的重量都超過800g,直逼數位單眼的高階鏡頭。
我很多朋友對於這件事情不能理解:「為什麼我用無反光鏡了,還要用這麼大這麼重的鏡頭?」
但我的想法反而是,正因為是無反光鏡,來到這個體積反而解放了畫質。應該這麼說,無反光鏡上若要做到單眼相機頂級鏡頭的畫質,理論上應該會小一些,但G Master的目標如果是更高的畫質呢?
那麼這樣的體積跟重量就可以理解了。
作為一個使用者,我比較擔心的是A7系列上面的接環能不能應付這個重量,不過看來第二世代的A7 II、A7R II、A7S II都有加強接環,希望我的擔心只是多餘的。
圖片來源:MirrorLessons
針對Sony本身的兩款高階鏡頭來說,G Master與Zeiss系列還是有差異的:G master在解像力之餘,還有追求散景;而Zeiss ZA則是解像力與對比。
我認為G Master適當的讓Sony本身的無反光鏡系統有了明顯區隔開來的產品線:
- 有意圖追求最高畫質的,或者將A7R II當作職業用具的,使用G Master鏡頭
- 追求輕便體積與畫質的,則是Sony的Zeiss ZA系列、Zeiss 原廠推出的Loxia與Batis系列
延伸閱讀:
-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一)東京天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二)你的日常是我途中邂逅的風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三)秋色是山巒中的一抹紅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四)貳零壹柒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五)Kyoto, ver. F1.2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六)東京,72時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七)北國之冬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八)春,山陽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九)半晴半雨關門海峽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貳零壹捌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一)有一種光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二)沾衣欲濕杏花雨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三)高原,以為不一樣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四)那兒風光明媚,原來都一樣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五)一隅秋霜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六)貳零壹玖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七)貳零貳零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八)無雙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九)貳零貳壹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二十)Zeiss Batis,鈷藍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二十一)貳零貳貳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二十二)貳零貳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