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味了
這篇文章,我們先來談談關於X-E1的一些基礎,比方像是跟一般數位相機不同的操作、選單選項,當然也來討論一下X-E1的對焦速度跟準確度。
[與X100的相見歡]
不過首先,我們還是先來看看外觀上的部分好了,我想拿X100來比對一些不同的地方。
其實一比較你應該就會發現Fujifilm的相機體積上都不是特別小巧精緻,即便是不需要交換鏡頭的X100,也沒有因為不需要卡口而少了厚度。
在操作上,就外觀來說,跟機械式底片相機類似的光圈先決與手動模式是相當類似的,雖然X-E1的體積比較大一點,我個人覺得兩台相機都是兩手操作會比較適合的相機。
在一些按鈕的配置上,X-E1有修正位置的排列,也移除掉RAW按鈕,增加了Q按鈕。我覺得比較大的改變選單的部份,比方說像是Auto ISO的改進,兩台相機比較起來,會有點覺得X100有一點「欸?確實有一點還在摸索跟實驗的原形機的感覺」
[關於操作]
XF系統對我來說最吸引人的部份其實並不是復古的外觀跟近似底片機械相機的操作,反倒是系統裡面的每一支鏡頭,焦段的配置也好,光學的品質也好,包含價格都很讓人稱許。
相對來說,機身的設計會對中階以上的攝影愛好者會比較可親。
簡單說來,我認為這些復古的外觀跟操作倒不是為了操作文青跟潮這兩件事情,而是很純粹的想往老相機去靠攏。但當時的相機是有很多限制的,反而以無反光鏡相機所訴求的族群來說並不是非常恰當。
儘管X-E1體積有些像個大磚塊,而且也沒有握把的機制,但蒙皮還是做了很棒的配置,這讓你在使用XF 18-55mm這樣的大鏡頭的同時還能維持不錯的握持可靠度。
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在使用X-E1的時候,右手大概是這樣的一個狀況。
食指放置在快門鈕上,而拇指在上方的轉盤跟機背的按鈕中隨機應變。
我們可以看到拇指在上方的操作大概是如此,大多數時候我們需要撥動的是是最右側的曝光補償轉盤。
剛剛都在解釋右手的部份,左手的話除了握持鏡頭以外,有一個控制也是相當重要的,從X100起,以致X-PRO1跟X-E1都一樣。
光圈環跟機械底片相機類似,都是在鏡頭上面,所以我們必須仰賴左手來操作這個部分。
我簡單的錄製一小段影片來說明X-E1在PSAM的設定跟調整。
[關於選單]
X-E1的選單配置可說是集目前X系列的大成,過去在X100出現的一切缺點差不多都改進了,這個部分我錄製了三段影片加上解說,大家可以參考。
[關於拍照介面與按鈕]
這邊我們來看看X-E1的拍照時的介面,主要的部份是來錄影解釋Q按鈕的部份
上一篇文章提到的Macro模式,我們也可以透過影片的講解來解說一下。
最後,是關於一些按鈕配置的想法。
[對焦速度與精確度]
X-E1有件讓人比較在意的地方是對焦的速度。
其實我覺得搭配18-55mm的LM馬達對焦已經變快不少了,不過跟M43還有NEX比起來,速度上還是不太足夠,我們可以跟OMD相比來驗證一下。
X-E1其實在對焦上面的狀況不在於速度,扣除掉18-55mm的,如果用一般馬達的35mm F1.4,在低光源的情況下,非常容易發生假合焦與對焦判別錯誤的情況,這點是我們使用上需要注意的。(註:18-55mm發生的機會比較小)
[操作想法]
這篇二三事的文章主要還希望透過影片來跟大家說明X-E1的選單與操作邏輯,當然也稍稍驗證了一下對焦速度。
在很多部分我們可以看到Fiujifilm在X系列相機所強調的「操作感」,但這個部分其實是透過三台相機慢慢修改修正而來的,並不是一開始就像X-E1這樣比較方便使用。
我們也可以看到X-E1仍舊有很多部分,舉凡是「需要稍稍具備攝影操作知識」、「需要克服並且適應的對焦速度與精確度」、「Live VIew調整選項的預視」。在這些部分還有努力的空間,也是考慮要購買時很重要的評估指標。
那麼下一篇,我們可以來看看X-E1的強項了:X-TRAN CMOS跟色彩模式。
全文索引:
藏身現代的古典溫婉 – Fujifilm X-E1(一)快問快答
藏身現代的古典溫婉 – Fujifilm X-E1(二)intro
藏身現代的古典溫婉 – Fujifilm X-E1(三)關於X-E1的二三事
藏身現代的古典溫婉 – Fujifilm X-E1(四)Colourful Days
藏身現代的古典溫婉 – Fujifilm X-E1(五)XF 18-55mm
藏身現代的古典溫婉 – Fujifilm X-E1(六)XF 18mm & XF 35mm
藏身現代的古典溫婉 – Fujifilm X-E1(七)Epilogue
One reply on “藏身現代的古典溫婉 – Fujifilm X-E1(三)關於X-E1的二三事”
請問~~ "在低光源的情況下,非常容易發生假合焦與對焦判別錯誤的情況" ,這個情況有解決方法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