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味了
我很喜歡老建築,旅行的時候,能讓我念念不忘的地方,往往就是城市裡面擁有的傳統建築。如果又是整個地方都是老建築,那簡直就像螞蟻嗅到了糖味,光走在街道上都覺得開心。
在金門,當然不能錯過這些紅磚瓦的閩式建築。
榕園這一帶據說是明朝洪氏的故居,後來因為樹木砍伐,植披不見造成風沙侵襲,幾乎所有的建築物都因此倒塌毀壞,最後只留下現在這間慰盧。
閩式建築有幾個蠻重要的特徵:燕尾、馬背、鳥踏、懸魚。
燕尾顧名思義形狀有如燕子的尾巴一樣,屋頂的正脊尾端部分突出且往上揚,一般在廟宇都可以見到。不過也有民宅有這個建築的特徵,一般都是官宦或者富貴人家才會有,或者是應用在家廟宗祠上。
注意到窗戶有一小段凸起了嗎?那是鳥踏,幾乎家家戶戶都有。
而一般人家,山牆的頂端用的多半是馬背,馬背還可以細分成金木水火土五個種類。
在馬背下的圖樣,則是懸魚。
圖形原本是魚的形狀為主,所以叫做「懸魚」,早期因為房子怕火,而魚為水中之物,象徵了水,可剋火所以才用這些圖案庇護宅邸免於祝融之禍。
探訪這些住宅的時候,不免也會覺得走入歷史,金門遍佈了這些建築其實也不只是展示而已,也很多都還是有人居住的。
可算的上活生生的歷史吧!
原本到金門的時候,也滿心期待可以遇上好天氣,可以拍到鮮豔的閩式紅磚瓦配上藍天,不過遇上的卻是陰雨的天氣。照片雖不鮮豔,但玩起來卻十分愉快,倒也算是旅行不同的體驗吧!
山后‧十八間厝
後來到獅山之前,為了躲雨跑到山后這一帶的古厝群。這一帶的古厝是由在日本經商致富的王家所興建的,有十六間民宅跟宗祠與私塾,所以通稱為山后十八間厝。
蠻有趣的私塾前面有個半月池。
聽著一團一團的旅遊團導遊解說才知道原來圓形象徵圓滿。
而月有圓缺,在滿月之後就會便是缺月了,但是半月之後卻會越來越圓滿。
認真探究的話,這些老建築不只是財力的展示,其實也都蘊含著主人對家族子孫的期許跟願景。
剛剛有提到燕尾多半是富貴或者當官的人家。
這些古宅是富商興建的,很自然也都用了燕尾,每一間都有,這也形成了漂亮壯觀的燕尾群。
真漂亮哪!這些建築。
這些建築其實不只是展示而已,也還有居民居住,像這間就變成了雜貨店。後來聽了在民宅裡面賣香腸的大嬸,她說年節的時候這邊很熱鬧呢,子孫都會回來,在巷弄跟庭院裡面,對在都市叢林裡面的我來講,是很難想像的景致。
這些傳統建築,或者應該稱當年的豪宅,當然也會有一些富貴的裝飾。
可是你可以見到的除此之外也會有對祖宗的慎終追遠(家族宗祠),也會有對子孫的栽培期許(私塾)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
這些建築可以想見的不只是外在的保存,更多的我認為是傳統閩式文化的留存。
離家五百哩
講到閩式建築,自然就不能錯過古厝式的民宿。
我這回就住在水頭聚落的古厝 – 離家五百哩。
民宿的主人陳大哥以前在金門當攝影記者,所以一入門就是戰地記者的佈置。
牆壁上也有一些大哥的攝影作品。
交誼廳上面留有金門的地圖,有很多在金門當過兵又回來旅遊的人也在此留下照片。
早餐的時候有機會跟陳大哥聊天,問起了離家五百哩的由來。
『欸大哥,金門不是只有離台灣一百五十公里嗎?怎麼會取名離家五百哩?』
「因為有一首歌叫做離家五百哩阿!我很喜歡所以用了。」
『就這樣?』
「怎麼樣?是不是很浪漫阿,哈哈哈哈!」
是阿,在這個離家五百哩,有著跟台灣島一樣熟悉的閩式建築,但在台灣這些建築逐漸轉變成水泥建築西式風格的時候,這裡卻多了些原味。
當探究這些建築的同時,其實也是回頭探訪當時候每個聚落、每個家族本身的背景與時光。
留存的建築之所以有趣,那麼的吸引我其實也是因為保存了每個地方的記憶跟舊時光。
應該也不說是喜歡老建築吧?
喜歡的,應該也是走訪世界各地每一個不同的年代殘存的記憶。
旅遊旅遊,恐怕也不只是遊歷,也是許多天橋下,說故事的新題材吧!
One reply on “浯洲采風(二)閩式建築”
跟我去金門住的是同一間!
水頭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