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味了
說起”GR”,我們總有許多事能說。
這個看起來一樣,像是直到天荒地老,模樣也不會改變的系列,第一次有了變化。
它是GR IIIx(GR3x)。
第一台,離開28mm視角的GR相機。
GR這台看起來總是相同的相機,帶來許多不同的世界。有我的、有你的、有憧憬的遠方、也有熟悉的日常。
這個系列,自改用APS-C尺寸的感光元件後,GR III是第一台我比較長期使用的GR相機。一下子,就兩年半過去了。
骨子裡,它跟GR III很像,可以說是孿生兄弟。
最大的不同,就是這個全新的40mm視角。除此之外,還有什麼?
一點一點的累積、持續精進的體驗、截然不同的視角,這三點,造就了這台有別以往的GR。
已經整整一年沒有寫相機了,空白了這些日子,即使2021還沒結束,在文章的一開始也能毫不遲疑的說:「RIcoh GR IIIx 將會是我今年最喜歡的相機。」
有些事情,正因為喜歡,所以我們要緩緩說。
在正式開始之前,還是先挑了幾張喜歡的GR IIIx照片,放在最前面。
我也為GR IIIx製作了評測影片,希望同時能給想購買的朋友參考
【Ricoh GR IIIx 一年心得:是街拍神器還是攝影浪漫?全新40mm視角、GR哲學、顏色調控/街拍設定分享】
GR是一個會根據不同的拍攝理念設計不同限定版本的相機,2023 年 2 月推出了新的 GR III Diary 日記限定版,以及新的負片(Neg)色彩,關於GR III Diary 日記限定版、負片(Neg)色彩、個人的顏色調控、外接鏡頭怎麼用、配件怎麼搭配,我也製作了影片:
【一封寫給日常的情書,Ricoh GR III Diary 限定版 / GR3新負片色調、個人色彩調控、讓GR更獨特!】
GR IIIx相關文章:
一、intro:一樣,也不一樣
GR IIIx,看起來就跟GR III一樣。
也確實沒錯,外觀的尺寸GR III跟GR IIIx是一模一樣的。內在呢?感光元件一樣、用的電池一樣、接口的規格一樣、三軸防手震一樣。
只有重量差了5公克,GR IIIx重了一些。
GR IIIx跟GR III可以說是一體兩面,也有著同樣的上手感:同樣位置的按鈕、也同樣是APS-C這個新系列之下,最小的GR們。
GR IIIx同樣沒有翻轉螢幕,光是依賴LCD取景的它,在戶外該怎麼樣才能盡可能看清楚?
我會推薦可以在ADJ快捷設定裡面,加上一個「室外顯示設定」。必要的時候增亮一格或者兩格,在戶外取景會比較理想。
GR IIIx的單手操作,跟GR III相同,原本可自定義為曝光補償的數位變焦鈕,改成播放鈕。我也通常就利用ADJ直接左右來調整曝光值。
我最喜歡GR的角度,恐怕就是這個握把的曲線了吧?
還記得,當年的小型數位相機幾乎沒有這樣的握把設計,能夠輕鬆握持又貼手,還兼顧著雙滾輪的操作,也只有GR Digital。
當然,GR IIIx最大的亮點,就在於這顆重新設計的GR LENS 26.1mm F2.8,等效40mm的鏡頭。
先別急,下一個部分就會好好的介紹它了。
我不知道大家有了新相機以後,除了急急忙忙想嘗試新功能、看看畫質好不好以外,還會先作什麼?
我的話,會想好好地買適合它的配件,就算是一台永遠看起來都一樣的相機,我也想在每一代之間有一點差異。
所以挑了款皮腕帶,也把手上留了好一陣子的光學觀景窗裝上,不為什麼,大大的眼睛就是好看。
我現在裝上的這款是Sony的FDA-SV1,它是當年Sony E 16mm F2.8這顆鏡頭適用的觀景窗,由於它的底座不是標準熱靴,所以必須改裝後才能安裝使用。框線的話因為還是24mm,所以要自己稍微另外預視。
真的要裝的話,我比較推薦一些鏡頭搭配的40mm框線,會更準確一些。
二、初次見面,GR的40mm
這台相機,GR IIIx,看似一樣。那麼到底哪裡新、哪裡不同、又在哪裡迷人?
我想該是鏡頭,也正是40mm視角的這顆新鏡頭。
GR系列的「相同」,是一直承載著攝影迷的喜好;而GR IIIx的「不同」,則在於40mm帶來略有差異的拍攝視角。
上手每一個相機跟鏡頭,你很自然的會去想探究它的能力,所以在感性的說40mm這個角度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關於這顆新GR LENS的影像特性。
GR IIIx這顆GR LENS 26.1mm F2.8在設計上相當精簡,僅僅只有5群7片,其中有兩片非球面鏡。(GR III則是4群6片)
GR IIIx在鏡頭上的設計,依舊在體積小跟成像優良之間,取得很好的平衡。
不,甚至應該說,這麼小顆的APS-C鏡頭,能夠有這麼優秀的畫質,是非常超乎想像的。
以遠景來說,不管是中心跟邊緣銳利度跟解像力也都相當好,也完全符合原廠鏡頭MTF邊緣GR IIIx比GR III又好上一點點的特性。
在近距離拍攝來說,GR IIIx應當也針對近距離做了適當的光學校正,即使是光圈全開F2.8,我們依舊可以看到成像相當銳利。
散景的樣子是柔順的,光圈全開下的口徑蝕程度也極小,畫面的邊緣也幾乎都是正圓形。
▲GR IIIx 光點口徑蝕表現。
相較起過去GR Digital跟APS-C的GR、GR2,這些相機個性都相當強烈,預設的色彩調性走向比較冷、反差也大些。
從GR III開始,顏色的呈現已是相對中性。GR IIIx也具有相同的特色,比起過去風格強烈的版本,現在的顏色傾向反而彈性十足。
顏色不過份鮮豔、對比適中、明暗的階調我認為也很柔順。搭配起這顆銳利度相當好、從中心到邊緣都很平均的鏡頭,可說是在機身內與後製都有非常大的彈性。
▲GR IIIx 相對起早期GR,較為中性的顏色傾向。
2005 – 2015,這十年間的的GR可以說是先承襲了底片時代GR1系列的冷冽跟個性,自GR II開始有了些許變化,經過一段時間的演化、調整,終在2019年的GR III來到了目前的樣子。
如今,電腦與手機的軟體進步很多,甚至連GR本身的硬體也進步很多,在機身上就能夠好好地調整出理想的顏色。
性格強烈的GR固然是我的心頭好,如今更彈性而能百花齊放,建立起每個人的風格,那也是專屬這時代的美妙。
同樣是獨一無二,以前是機體帶來的獨特,現在則是彈性,讓我們創造出無二的風格。
▲GR IIIx的顏色表現,之二。
GR IIIx 鏡頭本身在抗耀光的能力也很優秀,面對強光、逆光幾乎沒產生任何耀光(對比下降)跟鬼影,紫邊色散的狀況也非常輕微。
▲GR IIIx 在逆光的表現相當優異,幾乎沒出現什麼鬼影跟耀光,顏色的維持也非常好。
GR IIIx跟GR III使用相同的感光元件,記得兩年前就對GR III在高感光度上的畫質感到驚奇。
從最早的GR Digital開始,歷代的GR幾乎在高感光度上的處理都有侷限,從GR III開始才有了真正的改變,大約ISO1600-3200都是非常實用的感光度。
這件事情在GR IIIx有更明顯的感受,或許是鏡頭本身更加銳利,也或許是Ricoh針對感光元件有更進一步的最佳化,我第一次在晚上拍攝貓咪的時候,放大觀看的感覺完全出乎意外。
一直以來,GR系的高感光度在處理上多半會保留著些許的顆粒,GR IIIx也維持了這樣的特性,比較不同的是,你依舊可以看到在高感光度下,GR IIIx的細節、畫質、反光的質感,都相當具水準。
簡單來說,GR IIIx在高感光度的表現,我認為比起GR III再好一些。
▲Ricoh GR IIIx @ISO2000裁切
▲Ricoh GR IIIx @ISO3200裁切
▲Ricoh GR IIIx @ISO5000裁切
GR這個系列自問世以來,「微距」拍攝一直都是用戶跟原廠在意的特點。
GR IIIx也不例外,GR IIIx能達到最近12公分的近拍對焦,在近拍能力上也相當優秀。
GR IIIx看來是有針對微距拍攝進行近拍的畫質修正,也沒有因為對焦距離過近就暈開或者需要縮光圈拍攝,是很讓人放心的微距畫質,在餐桌、在日常,都是可以靈活運用的微距能力。
▲開啟微距後(預設是方向鍵的「上」),能達成最近12公分的近拍。
▲Ricoh GR IIIx 微距拍攝,之一。
▲Ricoh GR IIIx 微距拍攝,之二。
▲Ricoh GR IIIx 微距拍攝,之二。
GR IIIx在邁入APS-C世代後,由於感光元件的能力提升,加上畫素也足夠,開始有了「裁切」這個功能。
這個功能會出現,另外也有別的原因:感光元件變大,鏡頭實體焦長變大,也因此拉長了對焦距離。
雖然,GR的近拍距離算近,但考慮到28mm的視角,有時候近拍還是不夠集中,也才因此需要「裁切」功能輔助。
隨著GR III跟GR IIIx的對焦距離變得更近、放大率更好,這個功能也轉變成「有更多視角可以靈活運用」。
以GR IIIx來說,除了原生的40mm視角(2400萬畫素),還能裁切成50mm(1500萬畫素)與71mm(750萬畫素)。
※GR III則是:原生的28mm視角(2400萬畫素),能裁切成35mm(1500萬畫素)與50mm(750萬畫素)
▲GR IIIx除40mm外,還能以裁切功能提供50mm與71mm的視角。
▲GR IIIx各視角差異:40mm
▲GR IIIx各視角差異:50mm
▲GR IIIx各視角差異:71mm
一般我會把裁切設定在「FN」這顆按鈕上,考量到後續的輸出應用,還是需要比較多的畫素,比較常用的是50mm。不過71mm這段,也還有750萬畫素,作為網路分享或者是洗4*6照片也都是很足夠的。
▲GR IIIx裁切成71mm的視角,挺適合一些需要一點距離拍攝,怕打擾的主體。
三、既古典,卻也實用的40mm
40mm這個視角,在過去的相機上並不少見,底片時期的小相機Leica CM、Minilux、Contax T2(38mm)、Rollei 35系列、相機的鏡頭也不少。
邁入數位,像是Zeiss Batis 40mm、Sony FE 40mm F2.5 G、Sigma 40mm F1.4 Art…可以這麼說,40mm這焦段並不稀有,甚至是很常見。
在2005之時,在數位相機多半都還以35mm起跳的年代,一台「定焦」又是「廣角」的數位相機,說實在,是相當叛經離道的設計。
當時的說法會認為,28mm這個廣角設計,又是定焦,日常的拍攝不夠方便,或許拍攝風景、街景適合,但整體來說用途稍微受限。
老實說,我個人是GR的基本教義派,因為喜歡這台相機,所以讓自己愛上28mm這個視角。
也就是知道Ricoh當初設計GR的偏執,乍聞GR IIIx變成40mm,難免會有種終究還是作了妥協的感覺。
時至今日,手機的主鏡頭使用28mm,甚至是更廣的24mm已經近十年,大家也習慣定焦的拍法,對隨身攜帶的相機焦段,想法上當然也有改變。
GR IIIx採用40mm這樣的焦段,一開始雖不能理解,但細細想,想必是因應這樣的需求而生吧?
聊起40mm,這樣的視角,有著雙眼稍微專心的注視感,確實是減少了一些旁支的雜物,穩重一點,也更專注。
這樣的焦段,我不會以「壓縮感」這樣的詞去強調它與原本28mm的不同。
相反的,我更覺得,它適度的裁減了非必要的元素,更讓我們專心,卻還擁有類似35mm的空間感,也是另外一種隨手拍攝的樣貌。
當然,選用了一個新的視角,自然也將帶來更適合的拍攝題材。GR IIIx發表以來,有興趣的人多半會問:更適合拍人像嗎?
不管是什麼相機、什麼鏡頭、什麼焦段,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在平常的拍攝中,並沒有一定要用什麼才能拍攝的題材。
人像這題材自然也不例外,28mm跟40mm,都能拍攝,也都能拍的好。
對我來說,28mm的人像多半著重在人與環境的融合,人同時是重點,也同時是畫面構圖的一部分。
40mm自然不同,拍人的時候,感覺更集中一些,更有凝視感,相對前的GR來說,GR IIIx拍人的感覺,景深更淺些,也讓人物感覺更突出。
才剛說過,28mm更適合人帶景,但其實在用GR IIIx的時候,也不免拍上人帶景的照片。
相較起來,40mm的變形量輕,整體畫面的感覺也會感覺方正,工整些。
我同時喜歡GR IIIx呈現人在空間的感覺。
比起人像常用的中長焦段,40mm不會只是單純特寫,很多時候你能兼具人物抽離背景也保有環境的空間感。
說起來,40mm有點中庸。它其實不特寫,也自然也沒有長焦驚人且特殊的壓縮感;它也不那麼廣角,當然也沒有透視變形所帶來的誇張視覺感。
但也因為中庸,所以溫和。
在拍攝日常人像的時候,也更貼近我們所體驗的樣子。
四、那些關於GR IIIx的新功能與設定
隨著時代的演進,曾以為一成不變的GR,也在最近這兩款機身上多出了不少新功能。
我覺得跟過去雖然有一些操作上的不同,熟悉一下馬上就能上手,而且比起以前更好用。
過去的GR如果要調整對焦點,是需要把移動對焦點的設定放置在ADJ選單,選擇後才能夠移動對焦點,說實在有點麻煩,所以以前我都是直接用中央點對焦再移動構圖。
GR IIIx支援觸控移動對焦點,而且是蠻靈敏的觸控,隨點隨到,就馬上要改動對焦位置的話,是很方便的改變。
而GR IIIx也支援了眼部偵測,GR III一開始只有支援臉部偵測而已,最新的韌體版本GR III也同樣支援這個功能。
支援眼睛偵測的差異在於,如果採用全開光圈加上近距離拍攝的話,景深有時候會相當淺,若是只有臉部的精準度,有時候會出現對在鼻子前緣的狀況,眼神會略顯無神。
能有這個偵測,我認為是GR IIIx一個很讓人滿意的功能。
另外一個GR IIIx的不同,則是在P模式下的邏輯。以一般標準來說,通常就是根據對焦距離還有光線的狀態,適當給予光圈跟快門值。
最大光圈優先的話,P模式就會盡可能使用最大的光圈。
GR IIIx新增的是一個能夠盡量追求畫面清楚的景深優先模式,使用這個P模式邏輯,它會盡可能的去追求畫面全部都清楚的程度。(同樣GR III也在最新韌體有支援)
若你是搭配快拍對焦距離來使用,只要全按下快門鈕,幾乎可以作到在街頭上怎麼拍怎麼準焦的方式。
※直接按下全快門快拍這個選項,老GR用戶應該很熟悉。一般來說我們對焦需要半按快門鈕,對到焦後再全部按下拍照片。而直接按下全快門,GR會自動對焦在預先設定的距離,可以讓有基礎攝影知識的人,利用「泛焦」的方式快速拍攝。※
簡單講了一些GR IIIx功能上的改變,也來分享一些我個人在這台相機上的設定。
我自己在設定的部分,通常也會使用自動感光度。GR IIIx提供了完整的設定。我通常會讓GR IIIx自動ISO的最低快門速度,落在1/40 ~ 1/60秒。
下面兩張圖是我常用的ADJ與自定義按鈕設計,大家可以參考。我把最常用的選單設定在實體按鍵上,常用想快速選的放在ADJ選單。
我也經常利用泛焦拍攝,所以我會把「完全按下快拍」開啟,並且設對焦距離在2.5M或5M。
最後,分享兩個我這次在GR IIIx上的色彩設定。這篇文章主要選用的是用正片模式微調出來的色彩設定。
我喜歡對比稍低,但又維持顏色的照片,另外也喜歡整體亮度偏亮的風格。
這些設定裡面,飽和、對比我這樣設定應該能理解,「影調」的部分,往+調整的話畫面亮度會比較亮,所以喜歡歐美風格的Low Key調性,可以往-調整。
對比度(亮部)跟對比度(暗部)是翻譯的問題,簡單的來說就是針對亮暗部做調整。
我另外還會在白平衡做一些偏移,通常是往藍、綠偏,由於是個人偏好不是通用設定,就不特別列出。
五、隨拍美好,之必要
歷經二十五年,自1996年的GR1開始,GR IIIx 成為Ricoh 在GR系列的第十三台相機。
很難想像這台小小的相機,幾乎用著一樣的外觀呈現在世人前,但隨著時代的不同,每個時期的GR也有著稍稍不同的性格。
甚至在這1/4世紀當中,GR也曾出現了小小的分支,底片時期單獨讓GR鏡頭採用獨立的L39接環,讓它在Leica相機上出現。數位時期也有可交換鏡頭模組的GXR,整個系統中,有兩顆鏡頭掛有GR Lens的名號。
整個GR相機與分支的GR Lens,都有著相似的特性,它們輕便,它們畫質好。在使用者裡面也傳頌著一些特性,關於色彩,或許是關於操作。
但真正關於GR的設計哲學,到底會是什麼?
這件事情,在GR1出現的十多年後的2018年底,也正是在GR III發表前幾個月,Ricoh正式地,也詳細地好好說了這件事情。
總得來說,GR系列設計的四個理念,在於四個核心:高畫質、便攜性、快速反應、不斷進化。
GR的高畫質,講求的是自然的畫面描寫,也期望可以完美捕捉現實;也期許著GR這台相機,能以便利攜帶,成為攝影師隨身拍攝的相機。
既然隨身,也包含了快速的操作,優秀的介面也能讓攝影師在各種拍攝上能有快速反應。
所以我們回頭看看GR IIIx,即使在焦段有別以往,在這四個核心理念上,它展現出來的,就是台徹徹底底的GR。
二十五年了,科技有進步,發展的路上有時也有些分支,但從現在回歸起初,GR說的都是同一件事情。
這件事情,就是讓你好好的上街,上街享受著拍照的樂趣,享受任何用相機當作眼睛的時刻。
六、怦然
終於到最後了,通常這時候我們應該要來為GR IIIx做個總結。
我喜歡GR IIIx什麼?讓它可以成為在開頭就說的「我個人在2021年最喜歡的相機」。
理性來看,GR IIIx有著很銳利的鏡頭,影像處理的方式我也喜歡:包含了明暗的階調、中性的色彩。
不管是高低感光度,GR IIIx並沒有一昧的追求細節或者純淨度,這種精準卻又帶著類比感的影像,我也很喜歡。
既然用理性講到GR IIIx,不可避免的我們自然會遇到一個問題,或者應該說,抉擇。
『面對Ricoh GR III跟GR IIIx,我應該選誰?』
這個問題,最終的核心,還是取決在你的用途跟習慣。
喜歡更遼闊一點的視野,喜歡街頭的一眼望去的景致,那就選GR III吧!
喜歡集中一點的專注感,喜歡生活中少些雜物的穩重,那就選GR IIIx吧!
我不會特別因為「焦段」的不同,而同時攜帶GR III與GR IIIx出門,就算擁有兩台,我也會根據焦段跟出門的狀況來搭配另外一台相機或手機。
它們相近,但畢竟不一樣。
如果你沒有特別著重在40mm較淺的景深,GR III經過「裁切」後能成為35mm的視角,就畫面來說不會有很大的差異。也還有著1500萬畫素,足夠輸出大尺寸照片來使用。
現在的GR III跟GR IIIx來說,兩者的硬體核心諸如感光元件,或是對焦性能,並沒有差異。GR III也在韌體更新後,有了GR IIIx的功能。
所以回歸問題本身,如果只能選擇一台,最終的核心,還是原有的使用習慣。
那麼感性來說,我為何喜歡GR IIIx,或者應該說,從一開始的有些排斥,評它變成今年度最喜歡的相機?
所以在最後,我想講一個故事,一個短短的故事。
記得,在這些年的文章跟講座,我應該或多或少講過這件事情。
「我開始喜歡相機,之後才懂得拍照。」
很多人拿起相機是為了拍出漂亮的照片、紀錄各種人生裡的重要時刻、拍到專門的特殊題材。
跟這樣的最初不同的是,我只是因為,喜歡相機。
是的,我是一個器材迷。
我沈迷於各式各樣,專屬相機的操作感跟聲響。
我喜歡相機這個器械,可以操作、可以迎合我的想法,撥盤按鈕快門更會因此發出聲響,回應著我的期待。
正因為喜歡這樣的東西,而想把這些器材的體驗寫給大家,所以我開始練習,練習寫作,也練習讓自己的眼光拍出來的東西,配得上這些相機。
至今,我仍不知道,到現在自己的眼光是不是終於配得上這些相機了?
不過很慶幸的是,因為喜歡相機,也養成了拍照的習慣,這件事情現在也成為我工作的一部分、生活的一部分、人生的一部分。
因為相機,我去了巴黎;因為相機,這個興趣讓我累積了更多能力。
這個黑盒子,在我意識到的時候,已經成為我的人生。
興趣也好、工作也罷,隨著科技的進步,我每一年都會遇見很了不起的相機。
當然,我也依舊陶醉在這些無與倫比的科技,因為這些東西,同時開拓了世界的眼界。
但很早以前,我就也同時知道,像我這樣的人,怕是無法樣樣通、樣樣精。
既然喜歡相機,也想把這個奇妙的黑盒子讓大家認識,那麼我在文章裡的照片,也應當要大家都能辦到。
終其一生,我們可能沒辦法變成一個攝影家,但也許,能成為一個非常好的生活觀察家。
世界很大很大,但我要的,也就是最喜歡的那塊而已。
純粹。
這就是我喜歡GR IIIx的理由。
你說,鏡頭銳利、階調過渡良好、影像質感好、速度跟得上想法…這些事情在這時代誰辦不到?大家都辦到了。
『所以,GR真正的魅力是什麼?』
在數位時代之初,那時GR Digital的魅力,在於若你想要完整的操作,只有它這麼小。時過境遷,現今的手機拍照畫質也很好,那為何要相機,堅持要GR。
應當會是,專屬攝影迷的樂趣吧?
每一個撥盤、每一次的設定,然後按下快門,每一個感覺都是實感,而不是數位模擬出來的聲響跟按鍵。
科技拓展了邊界,在這時代若是沒有辦法無所不能,好像就落伍了。
而我,只想要純粹的東西,一台能好好「拍照」的相機。
在這個年代,歷經了二十多年,堅持著同一件事情,然後繼續著相同的哲學,就算想法冷門還是繼續,這樣的廠牌,哪怕是只有Ricoh。
GR IIIx正是這麼純粹的相機。
純粹的相機,就如同單純而鋒利的小刀,不特別,卻能好好地做好一件事情。
40mm的視角不算特別,相比起原有的28mm,它靠得近些。
就這麼向前一步,也就只要這麼一步。
就讓這些純粹,引領我,發現下一次的怦然。
此次GR IIIx文章,感謝二位模特兒協力:@chiayi5256、@ya_fen_1105
最後,還有一點點Ricoh GR IIIx所拍的照片,分享給大家。
這些年來,我經歷過的GR:
- 向前一步的怦然:Ricoh GR IIIx(2021年)
- 純粹美好之必要:Ricoh GR III(2019年)
- 生活之所以為生活 – Ricoh GRD4(2012年)
- 焠鍊後的新生經典 – Ricoh GR Digital III(2009年)
- 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 – Ricoh GR Digital II(2007年)
- 隨手拍的浪漫 – GR Digital使用心得(2006年)
- 已然消逝的青春:記GR Blog十週年
- GRD的十個理由(i)古典
- GRD的十個理由(ii)操作
- GRD的十個理由(iii)nothing but 28mm
- GRD的十個理由(iv)輕便這回事
- GRD的十個理由(v)觀點
- GRD的十個理由(vi)你的顏色
- GRD的十個理由(vii)Get yourself ready
- GRD的十個理由(viii)文藝
- GRD的十個理由(ix)浪漫
- GRD的十個理由(x)Dig out
My InstaGram @euyoung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一)東京天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二)你的日常是我途中邂逅的風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三)秋色是山巒中的一抹紅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四)貳零壹柒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五)Kyoto, ver. F1.2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六)東京,72時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七)北國之冬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八)春,山陽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九)半晴半雨關門海峽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貳零壹捌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一)有一種光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二)沾衣欲濕杏花雨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三)高原,以為不一樣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四)那兒風光明媚,原來都一樣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五)一隅秋霜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六)貳零壹玖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七)貳零貳零
攝影師拍照手機筆記
- 攝影師拍照手機筆記(一)Apple iPhone Xs Max
- 攝影師拍照手機筆記(二)HUAWEI Mate 20 Pro
- 攝影師拍照手機筆記(三)Samsung Galaxy S10
- 攝影師拍照手機筆記(四)Google Pixel 3 XL
- 攝影師拍照手機筆記(五)Sony Xperia 1
- 攝影師拍照手機筆記(六)Samsung Galaxy S10+ 高原風光手機拍照分享
- 攝影師拍照手機筆記(七)Samsung Galaxy Note 10
- 旗艦手機拍照筆記(八)Google Pixel 4
- 旗艦手機拍照筆記(九)Apple iPhone 11 Pro Max
- 旗艦手機拍照筆記(十)Apple iPhone 12 Pro Max
- 旗艦手機拍照筆記(十一)那些Xperia 5 II用著Photo Pro模式拍照的二三事
- 旗艦手機拍照筆記(十二)有著Xperia 1 III的日子,隨手即是講究生活
- 旗艦手機拍照筆記(十三)Apple iPhone 13 Pro
Ricoh GR III / GR IIIx系列文章:
這些年來,我經歷過的GR:
- 向前一步的怦然:Ricoh GR IIIx(2021年)
- 純粹美好之必要:Ricoh GR III(2019年)
- 生活之所以為生活 – Ricoh GRD4(2012年)
- 焠鍊後的新生經典 – Ricoh GR Digital III(2009年)
- 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 – Ricoh GR Digital II(2007年)
- 隨手拍的浪漫 – GR Digital使用心得(2006年)
我愛著的GR:
Ricoh GR III / GR IIIx系列文章:
這些年來,我經歷過的GR:
- 向前一步的怦然:Ricoh GR IIIx(2021年)
- 純粹美好之必要:Ricoh GR III(2019年)
- 生活之所以為生活 – Ricoh GRD4(2012年)
- 焠鍊後的新生經典 – Ricoh GR Digital III(2009年)
- 繼續感動你心的經典靈魂 – Ricoh GR Digital II(2007年)
- 隨手拍的浪漫 – GR Digital使用心得(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