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味了
上個禮拜我第一次到了巴黎聖母院。
聖母院的法文原名「Notre Dame」原意「我們的女士」,這位女士不是指別人,正是意指耶穌的母親聖母瑪利亞。實際上,世界各地都有Notre Dame,在巴黎市區,走了幾天以後,也發現其實不只一個聖母院的樣子,有經過一兩個教堂都叫做Notre Dame,在台灣的高雄,也有一棟玫瑰聖母院
秋冬的巴黎,其實天氣都不是很好,雖然沒有像台北一樣,擁有東北季風帶來綿延不絕的陣雨,但是一個禮拜大概只有一天半見的到藍天吧。
這次到聖母院,也正巧天氣就一般般,沒能見到大教堂配上藍天白雲。
聖母院約建造於1163年到1250年間,屬哥德式的建築形式,位在西堤島上(Île de la Cité),同時,也是巴黎地區的主教教堂。
如果一般遊客要前往的話,搭地鐵四號線到Cité站下車出來就是了,不過其實巴黎市區說小不小說大不大,我搭了RER A線從郊區到市區後,從Chatelet出來後就沒有轉車,而是一路經過羅浮宮、塞納河慢慢走過去,還到河邊走了一小段路。
聖母院的正面被壁柱縱向分隔為三大塊:同時,三條裝飾帶又將它橫向劃分為三部分。
其中,最下面有三個內凹的門洞。
門洞上方是所謂的「國王廊」,上有分別代表以色列和猶太國歷代國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將其誤認作他們痛恨的法國國王的形象而將它們搗毀。但是後來,雕像又重新被復原並放回原位。
「長廊」上面是中央部分,兩側為兩個巨大的石質中欞窗子,中間一個玫瑰花形的大圓窗,其直徑約10米,建於 1220—1225年。
中央供奉著聖母聖嬰,兩邊立著天使的塑像。兩側立的是亞當和夏娃的塑像。
聖母院的廣場地板上有一個很有名的小點,叫做原點(Point Zéro)的紀念物,是法國丈量全國各地里程時所使用的起測點,使得聖母院被視為法國文化中心點的象徵意義,又更加強烈了一點。
有這種傳說,是說站在原點上轉一圈,你就還會回到巴黎一次。
聖母院的入口。
裡面捐獻的蠟燭。
聖母院的大廳可容納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講臺上。廳內的大管風琴也相當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
教堂內雖然人來人往,但沒有什麼小孩子尖叫(那還得了),即使我不是教徒,在這邊靜靜坐下,都可以感受到:再無助的人在這裡,都可以獲得內心的平靜。
教堂的第一顆基石是1163年奠下,屬於唱詩班席結構的一部份,詩班席高達33公尺的拱心石(Keystone),高度超越以往任何一座哥德式建築的構造。
中間最大的兩個窗花之一,常常出現在聖母院相關的明信片。
窗花1
窗花2
教堂內的木製模型。
聖母院的紀念幣販賣機,一個要兩歐,不過挺漂亮的。
漂亮的屋頂。有很多重要的典禮都在聖母院內舉行,像是宣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讚美詩,1996年法國前總統密特朗逝世,百餘個國家代表也是在此為他舉行安魂彌撒。
這是大文豪雨果筆下的「巴黎聖母院」中的場景,我們翻譯成鐘樓怪人。
大家都等著要上去,上去的樓梯聽說很小,而且僅能容納一人通過,開放的時間也很短,十一點左右才開放,大概下午兩點半就收工了。
比起正面的廣場跟建築,其實我更喜歡聖母院後面的公園。
在這邊有長椅,帶著棍子麵包、熱騰騰的Panini或者是兩個可頌麵包過來,看著剛轉鮮黃的落葉,別有一番風景。
如果你願意在五度左右的氣溫待久一點的話(一般應該差不多12-18度左右),你也可以帶著筆記型電腦來這邊,這邊有免費的Wifi訊號,我那天就看到有法國女生帶著Asus的筆電在上網。
我很喜歡這個角落,不管是藍天白雲還是多雲的天氣,都是一個遊客不多,又擁有聖母院安寧的地方。
雖然我的巴黎日記最近開始轉型觀光客日記,但我也開始在找一些我喜歡的點,這回沒登上鐘樓,或許下次吧!我還有250天的巴黎日記呢!
2 replies on “Notre Dame de Paris 巴黎聖母院”
漂亮,莊嚴,寧靜的教堂,讓我就連看照片都感受到這種氣息.
巴黎日記,我想寫都沒得寫,羨慕都來不及.哈!
好莊嚴的聖母院
讓我也好想去巴黎走走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