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味了
E-P1的問世,原本喜愛拍照的人就對這樣的機器引領期待,因為在E-P1之前的G1/GH1仍還保有單眼相機的軍艦部跟握把,看起來(*註)並不是那麼輕便,而E-P1巧妙的以PEN Digital的定位跟外型切入,吸引到很多復古的人們。
(註:我是說「看起來」,實際上其實差不多。)
當然吸引更多的,不只是原本就擁有Olympus 4/3系統的人們,而有更多是原本就擁有別的單眼系統的人,理由也很簡單,就是因為接近單眼的畫質,也有單眼的彈性,卻比原本的體積縮小很多。
但除此之外,E-P1這樣的外型,這樣的體積,也吸引了一些新群眾:那些苦惱於單眼相機龐大的初入門使用者,還有女孩子們。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朋友圈的關係,我認識一些喜歡拍照的女生。
仔細想想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數位時代器材的普及,不管是相機還是手機都讓很多原本對照相器材恐懼的人們拿起相機記錄起一切。在這注重休閒的同時,相機同時也扮演著許多聚餐記食、生活紀事的重要推手,出外遊玩的時候也比過去更容易可以分享照片。
Maggie也是這樣一個喜歡記錄生活的女生,拿起相機拍起食物、享受生活。
也因為這層因素,在這幾年內陸續換了幾台相機,她目前使用的相機是Leica D-LUX3,她也有一些同事購買GRD等相機。
我還記得她問過我一個問題:「要怎麼拍才比較容易有淺景深呢?我想要那種比較夢幻的感覺。」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但我常常話梗在喉頭不知道怎麼回答,因為通常會問我這個問題的朋友都不知道淺景深生成的理由,而解釋這樣的理由往往會讓他們呼呼大睡,或者失去耐心。
結果我往往只能告訴他們要盡量靠近物體、光圈開大、盡量使用望遠端才能「有機會」拍攝到淺景深的照片。
但是我想大家也清楚,小相機因為感光元件比較小的關係很難營造出淺景深,而唯一最快拿到較大片幅的相機,就是入門級的數位單眼。
但入門級的單眼對一般使用者來說仍有體積的障礙,在介面上也不如DC直覺(近年來改善很多),我相信這也是很多人對於「我要畫質好就要買單眼」這件事情那麼執著的緣故。
而現在,讓我終於可以告訴他們:「其實你們不一定要買數位單眼的。」
E-P1在設計上還有定位上,確實有把使用族群定位在:「第二台隨身機」「幫助入門者更享受拍照樂趣」這樣的傾向。
E-P1在介面上維持跟DC類似的介面,操作上也相仿,這對一般大眾都是非常好的設計,會讓他們減輕對所謂「攝影」的恐懼;而E-P1相對起數位相機來說較大的感光元件,也容易讓他們拿到理想中的淺景深;可更換式的鏡頭,則比起一般數位相機又多了幾分彈性。
Maggie確實是蠻喜歡拍照的,很多簡易使用的後製軟體她都有嘗試過,像是利用光影魔術手做一些簡單的調整。
在試用E-P1當天Maggie也提到一些她的想法。
她覺得E-P1是一台非常容易拍出她所期待效果的相機,畫質看起來也比起D-LUX3來的好;使用操作上也非常便利,非常直覺可以馬上就上手,有稍微不懂的選項花點時間也可以熟悉。
在外型上,對於E-P1復古的外觀與金屬的質感也非常喜歡;而E-P1的一些濾鏡也讓她覺得拍照實在有趣太多了,柔焦濾鏡、針孔相機濾鏡、高反差黑白濾鏡都覺得相當有趣。
體積放進包包也不是太困擾,也讓她蠻願意帶這台相機出門的;而她所關心的淺景深,E-P1也比起過去的幾台小相機來的容易表現,這也讓她把這台相機列入之後的購買考慮。
(Maggie那天大概拍了E-P1兩三個小時吧,這篇用的照片不只是情境照,實際上是Maggie試用的時候側拍的)
不過,女孩們也是有很多種面向的,我也認識對相機要求相當高的兩位朋友:JK & 阿婷。
JK跟阿婷我都是在GR Fan Club認識的,JK本身擁有GX200跟Olympus E-510。
阿婷則擁有GRD2跟Olympus E-420(曾經)。
這部份的心得主要是以JK拍攝一陣子的感想為主。
這是JK一波三折的愛機,白色E-P1。
JK對於挑選相機的原則大致上有兩項:成像的品質與相機的造型。她提到對於E-P1,在這兩點她都蠻滿意的,因此相對的她也可以包容其他的缺點,因為那些缺點都是在了解過後可接受的。
JK在實際使用一段時間後也提到關於濾鏡這部份,可以增加拍照的樂趣,但處理時需要增加時間倒是讓她有點困擾。
而她也提到,在藍天的顏色演繹上,她也對E-P1的表現感到滿意。
而過去在高ISO的使用上,在室內拍攝食物,光線不足而需要提高ISO的場景她也對高ISO的處理感到滿意。
徹底擺脫過去比較不願意使用高ISO的情況。
雖然在前文Maggie有提到E-P1的介面蠻方便使用的,JK&阿婷也同意這點,不過對於相機不求甚解的她們也指出其實E-P1的功能相當多元。
JK說:「可以設定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可是平常我會使用到的也就那幾項。E-P1提供很多自訂功能還是十分不錯,也許有一天剛好用得上。」
以我自己的觀感,E-P1是提供了一個方便使用方便你入門的媒介,但因為後續的功能沒有馬虎,當你熟悉以後需要應用到這些關於「攝影」的功能,E-P1也可以讓你更深入去使用,不僅保有人性化也維持後續需求的功能性。
另外一位,是我同學妹妹的學妹憨憨(好複雜的關係)
附帶一提,我同學的妹妹剛剛用短片「背光」拿下高雄電影節「平民英雄短片競賽」劇情片優等獎 & 第8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優秀學生作品獎。這是他們的工作室網頁
因為主修的關係,她們會接觸到攝影機的一些器材。我當天把E-P1借給他們,帶上的是幾個監視器還有電影鏡頭。
馬上她們就對這些鏡頭嘖嘖稱奇,一直問:「為什麼你的相機都跟我的Canon 400D不一樣,裝的鏡頭也好可愛!」
「像數位相機的介面,但用起來卻感覺千變萬化。」
「而且可以接電影鏡頭實在是太酷了。」
「疑?錄影還有720P?可以拿來側拍片場記錄耶!」
對他們而言,E-P1不僅是一台相機而已,也有輔助工作跟創作的意味。
我不是要刻意強調女性使用者這件事情,只是因為正好有這些朋友對於E-P1有一些心得與感想,就把它納進來寫。
實際上整篇文章寫到這篇,她們的這些對於E-P1的反應,也正是我想告訴大家的幾件事情:易用、擴張性、樂趣。
「易用」減少了入門者的挫折感也方便了進階者的轉換系統後的重新適應。
「擴張性」則利用了更換鏡頭、對老鏡的支援、甚至是隱藏在選單內複雜的設定,都在在提昇了這台相機的可用性。
而「樂趣」,讓很多人用這台相機,回歸當初真誠的感動。
拍照這件事情是很快樂的,不管你是在享受成品,還是攝影的過程、把玩器材,甚至是因為快樂才按下快門。
我並不是說單眼相機做不到樂趣這件事情,而是E-P1這樣的系統的誕生,確實讓這樣的快樂更容易延續下去。
不僅是啟發你的興趣,也讓你從中獲得更大的樂趣,那樣純粹而簡單的快樂。
文章總覽:
跨越世代的典雅新曙光 – Olympus E-P1(一)Preface
跨越世代的典雅新曙光 – Olympus E-P1(二)Exterior
跨越世代的典雅新曙光 – Olympus E-P1(三)Operation
跨越世代的典雅新曙光 – Olympus E-P1(四)Lens & Accessories
跨越世代的典雅新曙光 – Olympus E-P1(五)Aspect Ratios & Art Filters
跨越世代的典雅新曙光 – Olympus E-P1(六)Life is art
跨越世代的典雅新曙光 – Olympus E-P1(七)ISO & Electronic
跨越世代的典雅新曙光 – Olympus E-P1(八)Lumix G 7-14mm介紹
跨越世代的典雅新曙光 – Olympus E-P1(九)Lumix G 7-14mm 實拍
跨越世代的典雅新曙光 – Olympus E-P1(十)Zuiko Digital Lens
跨越世代的典雅新曙光 – Olympus E-P1(十一)C-mount Lens
跨越世代的典雅新曙光 – Olympus E-P1(十二)Movie Lens
跨越世代的典雅新曙光 – Olympus E-P1(十三)Leica M Lens
跨越世代的典雅新曙光 – Olympus E-P1(十四)女孩兒們在想些什麼?
跨越世代的典雅新曙光 – Olympus E-P1(十五)終曲
5 replies on “跨越世代的典雅新曙光 – Olympus E-P1(十四)女孩兒們在想些什麼?”
好棒!!
說真的在看了你的EP-1的文章之後(默默的FOLLOW一陣子了)
也很想把自己的E420升級為EP-1,但是卻又很掙扎
老覺得一直汰換3C產品是一個非常傷荷包的事情,卻又對她的造型與體積深愛不已,尤其是附設的四組濾鏡,對於我這種喜愛特殊色調,又不太愛一張一張慢慢調的人實在是一大吸引呀:)
Hi Tim,
我本來也是用E-30的,因為重量及一些因素讓我出門拍照覺得痛苦.
後來忍賣掉入手GF-1,雖然他電子性能不錯,但色彩始終不是我想要的,過幾天我又和人交換差不多時間入手的E-P1,配上ZD雙KIT,拍出來的色彩及畫質真的不錯,連我手不穩的都能在晚上拍大樓時能用一秒拍攝.
也真的很謝謝Stanley的詳細介紹每台他介紹過的相機,我會進入O家及理光都是拜他所賜..嘿嘿!!
雖然會讓你的荷包失血(我也是…)但不像之前我的E-30+12-60那麼重拍到後來腰酸,現在拍照真的很開心
Stanley這次找的麻豆水準真夠.
哈哈,EP-1跟GF出來的時候我覺得甜蜜點被打中了!
為了重量跟體積,我現在連EOS50都很少用,因為投奔G系列了XD
享受到G系列輕便的好處後,未來投奔M4/3的機會整個變很高阿!
ㄚ O家的精華阿 寫的這麼詳細
我該去 請示一下女王 來入手一台
要不然 E3+1260 出門 真的很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