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味了
這篇來談談關於XZ-1的使用感受。
高階數位小相機在這五年來一直非常興盛,比較為人熟知的是2006年夏秋之際推出的Ricoh GRD一代,另外一個你可能忽略的是Panasonic的LX1,兩者都在相近的時間推出,可沒有松下是因為看見GR的熱潮才推出相機這回事阿~
這些相機大概也喚醒了各家廠商重新重視「輕便、好攜帶、高畫質」這些事情,也因此有了後續Canon的S90(2010推出,距離上一代S80已經有五年)、Nikon的P7000這一類的相機推出。自然,也包含了GRD與LX系列的更新。
但從去年開始,這些小相機的生態開始有了更明顯的變化,大致上除了維持不錯的操作感跟畫質外,應該就是多導入了大光圈的元素。
導入大光圈最好的例子就是Samsung EX1,除了在廣角端24mm擁有F1.8的大光圈以外,甚至在最望遠端72mm都還擁有F2.4的光圈,這在過去是非常難得的硬體條件。
正因為這些條件組成,才有我們現在看到的XZ-1的樣貌。
XZ-1最大且最特別的性能特徵,就是這顆等校28-122mm的Zuiko Digital鏡頭。這顆鏡頭規格比起Samsung EX1更加強悍,不只廣角端擁有F1.8的大光圈,在最望遠112mm的時候還有F2.5的規格。
大光圈數位小相機有什麼好處?
最明顯的優勢就是在室內低光源的時候,通常小型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都不是那麼大,可用的感光度能用到ISO800大概就很了不起了,如果擁有較大的光圈,代表的是可以在微光下吸取更多的光線。
那麼XZ-1的望遠端大光圈能帶給我們怎麼樣的使用體驗?
差異可大了,你在拍照的時候,不管在室內或者室外,我想你或多或少都會使用變焦的功能(讓它拉遠拉近)對吧?
如果越往望遠端的光圈規格沒有那麼大的時候,你一拉近畫面,光圈變小所需的快門時間也會變長,也相對造成容易手振的可能性。
XZ-1的大光圈(從廣角到望遠都具備)、自身的CCD Shift防手振,都是彌補小相機在室內低光源原本比起ILDC或者入門數位單眼較為弱勢的層面。
此外望遠端也具備大光圈比起過去也稍微容易營造一些淺景深,這都是XZ-1很讓人使用上感到愉悅的部份。(上一篇文章有簡單的比較一下)
XZ-1仔細用來,其實是一台非常向大眾市場靠攏的相機。
過去的Olympus相機,不管是數位相機還是單眼相機,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在介面上不是那麼的可親。
Olympus做相機比較用「攝影向」的角度去設計,忽略了大眾市場只需要簡單易用、好上手、成功率高的相機。
XZ-1相比起E-P系列還有數位單眼,它有一些改變:
1.畫質的選項無法設定Super Fine,僅到Fine;色彩模式也沒有i-enhance
2.錄影按鈕無法自定義成自己需要的功能;鏡頭控制環也無法自定
3.消失的進階齒輪選單:這選單主要是一些很細微的設定
很多用習慣Olympus單眼相機的用戶,因為XZ-1的規格強悍而購買,買來卻發現有許多的設定是跟過去很多習慣不同的,在一開始的討論上也頗有微辭。
可我認為XZ-1的設定非常的到位,這才是應該要有的產品區間。這是一台人人都可以拍出不錯照片的相機,而且無需懂艱澀的理論。
這麼做的話,省略了很多一般用戶不需要的認知學習,相機只要拿到手就可以使用。更何況,它還擁有相當有魅力的場景模式、iAuto等等輔助的拍攝模式。
我這一年沒什麼拍照,或許是心境上也或許是環境上的影響,所以根本不想做任何細部的調整,有心情抓起相機的話就無腦亂拍一通,但儘管如此,XZ-1在成品上相當令人滿意,我有一篇關於WIDI體驗會的文章,照片就是帶著XZ1,全程都用P mode去拍的。
XZ-1是一台硬體與軟體搭配上,拍攝成功率非常高的相機,拍攝成果也很令人喜愛,可說是一台很成功的工具。所以這也是我推薦給楊小妹的原因,因為這真的是一台蠻容易使用並且拍出不錯成品的相機。
只是相機還是有另外一種個性的類型,有種相機是那種不管怎麼樣,你就是有「我好想要帶著它出門」的感覺,那不是拍攝速度跟畫質的問題,是一種貼切拍照習慣的類型。
換句話說,XZ-1對我而言是台可以輕易拍到我想要的素材,但也有可能是會放在包包裡面一個禮拜卻不見得會拿出來的相機。
面對這麼多相機,我有著很複雜的情緒。我經常企盼相機能讓家人朋友很輕易使用,可是又寄望相機能給自己「願意」帶出門的感受。
XZ-1相當不錯,應該是台人見人愛的相機。
但也正因為人見人愛,少了稜角,多了可親感,反而少了一些彈性。
而Olympus過去是擁有這種彈性。
只是如今,只能遙想公瑾當年。
全文索引:
樂你的生活 – Olympus XZ-1(五)OLYMPUS與我同遊
樂你的生活- Olympus XZ-1(六)關於XZ-1的二三事
樂你的生活- Olympus XZ-1(八)Life 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