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們簡短談了一下16mm一些特性,這篇文章來藉著展示實際拍攝照片之名,順道來看看16mm一些應用。

NX 16mm這顆鏡頭以APS-C的應用上,大致上就是乘以1.5x,變成24mm的視角。24mm這個視角說廣並沒有到非常廣的地方,但是也比常見的35mm跟28mm廣了一些,也多了一些彈性。

Samsung_NX200_16mm_sample_01

第一個自然是可以裝下更多的場景,我自己使用起來,對於風景照片的拍攝應當要算的上表現相當不錯的一顆鏡頭,很能呈現比較遼闊的感受。

Samsung_NX200_16mm_sample_02

不過因為遼闊一點,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地方是構圖時必須維持一定的平衡性。

那麼,要怎麼維持一定的平衡性呢?用最簡單的方法去講自然是維持一定的水平,不要有太過傾斜的照片,自然也不會有較不舒服的感覺出現。

Samsung_NX200_16mm_sample_03

是的,這樣的作法可能會比較中規中矩,但別忘了。
24mm比起28mm/35mm更有一一些視覺上的變化,攝影其實不只是減法的藝術,有時候你也得順從鏡頭的特性,也可能會是加法的藝術。

在水平的平衡之外,除了把要拍的東西放進來以外,也可以考慮加入不同的顏色,像下面這個球場一樣,擁有藍天綠地紅土,增添畫面的變化性。

訂閱我的 Youtube 頻道:攝影師 euyoung 器材筆記
最新影片:

Samsung_NX200_16mm_sample_04

昨天剛好跟一位朋友聊天,他突然提到:「為什麼有時候在外面看人家用相機,鏡頭要一直換?」

視角的變化增加照片題材的豐富性、因應不同的用途,都會是添購與交換鏡頭的理由。但是也千萬別因為「我買了可以交換鏡頭的相機,所以我就要買很多鏡頭來換!」

交換鏡頭的目的其實是因應需求、喜好、變化性而產生,絕對不是為了「蒐集公仔湊齊焦段」、「能換鏡頭才是好相機」這種理由而生。

Samsung_NX200_16mm_sample_05

像我選擇16mm的理由,其實也是這是個我比較習慣用的角度跟觀點。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要盲目的購買交換鏡頭,也不要人云亦云去追評價好的鏡頭,這都不是理想的方式,找到自己真正有用到的,願意用的,這才會是比較健康的心態。

Samsung_NX200_16mm_sample_06

16mm這顆鏡頭因為比較廣的關係,有時候旁邊的小東西一個沒注意到就會進入畫面,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雖然可以利用裁切來消除,但事先預防總是好一些。

Samsung_NX200_16mm_sample_07

由於16mm稍為遼闊一點的視角,所以對於室內空間感的營造相當不錯,一些建築的光線跟線條都能展現出跟28mm在略微不同的樣貌。

Samsung_NX200_16mm_sample_08

不過相同的,因為能容納比較多東西進來,也應該要更注意水平,面對建築物這些複雜的線條,能夠沿著照片的框框來進行也可以保持畫面的穩定感。

Samsung_NX200_16mm_sample_09

其實因為人的視角沒有專注在某一點的時候,是稍微廣一點點的角度,16mm的稍廣角度蠻能展現出這種視覺效果。

Samsung_NX200_16mm_sample_10

另外,要比較注意的地方也正因為可容納的東西較多,所以蠻常有機會佔在高聳的建築物下面拍攝,這時候要注意的是仰視的角度,會有下大上小的視覺效果。

是蠻特別的視覺效果,但是如果是想完整拍下建築,其實稍退個10公尺尋找適當的角度會更好一些。

Samsung_NX200_16mm_sample_11

一般廣角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都會比其他焦段的鏡頭來得近一點,這顆NX 16mm自然也不例外,最近的對焦距離是18公分(這距離是從感光元件算到物體,如果只算到鏡頭前緣大約是12cm左右。)

放大率是0.12x(在APS-C因為有裁切的效果所以約等同135FF 0.18x的放大率)

實際運用起來,就算只帶這顆鏡頭,也還能夠應用在日常上的近拍。

Samsung_NX200_16mm_sample_12

這兩張照片都是用最近對焦距離拍攝的。但也其實要注意一下,用來拍攝物體當然也夠大,不過廣角鏡頭近拍會有一個不一樣的透視感,所以構圖的時候要稍稍注意。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樣的放大率其實萬一覺得不夠的話怎麼辦呢?其實可以利用機身內建的裁切功能,2000萬像素的好處就可應用在這邊了。

Samsung_NX200_16mm_sample_13

因為廣角鏡頭有這麼一層近拍不同的透視感跟張力感,其實搭配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東西都可以有一些很有趣味的照片。

比方說,可以找些球面狀的東西,跟朋友一起拍攝。

Samsung_NX200_16mm_sample_15

或者很靠近的對著寵物拍攝,營造大頭兔的誇張效果。
(這張真的很近,我鏡頭都快靠到它的臉了)

Samsung_NX200_16mm_sample_16

不過其實我喜歡帶16mm也是有很多理由啦,一來當然是跟我很習慣用的28mm差距沒有那麼大,雖然稍微廣了一些但適應以後一樣很ok。

像這樣隨意拍腳下角落的照片,大概可說是這種鏡頭的樂趣了。

Samsung_NX200_16mm_sample_14

廣角鏡拍攝人像的時候,也可以營造一些比較特殊的效果,還記得剛剛才講的仰視拍攝建築物嗎?

如果用在拍攝半身或者全身人像上,用低一點的角度也可以拍出長腿的效果,自然要注意的就是別把臉放在畫面邊緣了,很容易變形變豬頭的。
(這用KIT鏡頭18-55mm的18mm端也做的到,只是沒這麼明顯)

所以我們這麼來使用NX 16mm的話,其實會發現一件事情:「如果等校28mm的視角可以做到的,其實24mm能做的也很類似,只是它更活潑一點。」

Samsung_NX200_16mm_sample_17

先回到生活中的隨手拍攝還有交換鏡頭這件事情。

老實說,什麼鏡頭都可以拿來拍,我也是經過無數的摸索跟嘗試,才發現各種焦段跟鏡頭的樂趣,不必拘泥在單一鏡頭的視野裡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長久以來,不管用什麼相機,我一直很喜歡這樣就帶著相機看到什麼就拿起來拍。

Samsung_NX200_16mm_sample_18

無論是從巷弄中窺見藍天。

Samsung_NX200_16mm_sample_20

還是像個小朋友一樣的仰望電線杆。

Samsung_NX200_16mm_sample_21

或者只是個堆放雜物,在街道上的一角。

Samsung_NX200_16mm_sample_22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這麼說著:「智者的藝術即是知道什麼該忽略的藝術。」

我們其實也都在尋找對我們自己來說,最好的畫面。不僅不斷的在刪去,也不斷的在加入新元素。

Samsung_NX200_16mm_sample_23

忽略生活中不得已的部分,框住想要的美好,正是我們拿起相機的初衷。

或許這些角落並不是什麼曠世巨作,但畢竟反映出我們每個人所見的不同,也正是這個世界迷人的地方。

Samsung_NX200_16mm_sample_19

「我們生活的目的是要產出我們內在最好的東西。」

正如作家瑪麗安娜‧威廉森所說的一樣。

Samsung_NX200_16mm_sample_28

等效24mm這樣的角度,該怎麼說起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Samsung_NX200_16mm_sample_25

如果說35mm是個熟人的角度,剛好是在餐桌上面目光相對的距離。

24mm,你得比起35mm更靠近一點,為了不讓畫面空曠。也帶點侵略性,所以這是個比熟人更熟的距離。

Samsung_NX200_16mm_sample_27

如果說28mm是生活中平實的角度,略有張力但也沒帶點壓迫感。

24mm,你得比28mm多思考一些,為了不讓多一些的張力感變成壓迫感,雙方都得多包容一些。

Samsung_NX200_16mm_sample_29

如果說21mm是個觀察者的角度,跟我們目光所及的範圍非常類似。

24mm,你也得比21mm更有熱情一些,為了不造成畫面旁觀的疏離感。

Samsung_NX200_16mm_sample_26

那麼24mm將會是什麼?

比熟人更熟的距離,又能包容壓迫感與靠近的侵略性,更多些旁觀者沒有的溫柔。

我或許會稱呼這樣的角度。

Samsung_NX200_16mm_sample_24

是情人的眼光。

Samsung_NX200_16mm_sample_30

文章總索引: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快問快答 連結
二、外觀介紹 連結
三、基本操作:選單、iFn、Fn 連結
四、Proloque:實際拍攝第一部分 連結
五、ISO觀感 連結
六、16mm的二三事 連結
七、16mm實拍:情人的眼光 連結
八、關於解像力:20MP的魅力 連結
九、與G3/GXR的ISO比較 連結
十、NX200的色彩與自動白平衡:精靈的畫筆 連結
十一、Maigic Moment:濾鏡&相框 連結
十二、NX200的二三事 連結
十三、Need for Speed:關於NX200的連拍與對焦速度 連結
十四、如戲:錄影模式 連結
十五、酒神,巴克斯:實際拍攝 連結
十六、Epiloque:實際拍攝第二部分 連結

My InstaGram @euyoung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攝影師、媒體人,慣於書寫、習於觀察。 喜歡著相機這樣的黑盒子,一頭鑽進拍照這件事情,生活裡總猶豫不決,面對喜歡的畫面時卻毫不猶豫的按下快門。

發佈回覆給「匿名」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8 replies on “最好的時光 – Samsung NX200(七)情人的眼光”

  • 話太多了
    2012 年 1 月 13 日 at 13:51

    好一個"情人的眼光"
    經典!!
    難怪我一直最鐘愛24mm
    一個比28mm更喜歡拿來當標準鏡的range

  • 2012 年 1 月 14 日 at 09:45

    euyoung您好,
    我想請問,在目前這個時間點,您認為M4/3的感光元件還有什麼優勢存在嗎?或者目前在感光元件上大家已經是各有優缺點,端看相機如何去設計配合,M4/3在這個領域已經不是特別的存在了?
    謝謝!^^

  • 匿名
    2012 年 1 月 15 日 at 12:39

    這篇是我覺得最近寫得最好的說~

  • 2012 年 1 月 18 日 at 14:16

    竟然有到 mojo 取景,樓梯跟外牆的確是重點,二樓窗景也好。

  • 2012 年 1 月 25 日 at 18:12

    @paichia
    我覺得應該這麼說,以感光元件來說,M4/3有大小的劣勢在,不過我們可以從Canon G1x的發表來看,其實高ISO的部份還是得看後端去配合(因為G1x的感光元件大m 4/3一咪咪而已)

    重點其實就如同你說的,面對低雜訊的細節還是高ISO的處理,系統應該去怎麼設計跟配合?

    最近這期間,你或許也會注意到Panasonic GX1的高iso進步不少,可是低ISO的質感也抹除了。

    以M4/3來說,我還是認為他們的機器是一個比較均衡的搭配跟組合。

    怎麼說呢?

    整個系統相當完整,而且鏡頭的素質平均都很好,價格也很合宜,在高ISO的純淨度上雖然抹的不夠漂亮,但相對保留比較多細節(低ISO也是)

    對焦/反應速度、錄影的「實際」畫質、鏡頭跟感光元件搭配出來的畫質,我認為都是M 4/3相當獨特得存在。

    所以對你的問題,我會選擇回答:「的確是大家都各有優缺點,有些人的電子技術強大,而M4/3的優點是均衡。」

  • 2012 年 1 月 25 日 at 18:13

    @ Muser

    是阿,難得回台中一趟,沒想到Mojo也搬家了。

  • 匿名
    2012 年 3 月 9 日 at 15:39

    寫得真棒…等到E-M5+12-50mm入手後再來體驗看看等效24mm的魅力 🙂

  • 匿名
    2012 年 3 月 10 日 at 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