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記粥糜

金門食記的最後一篇,來講講名聞遐邇的壽記吧!

壽記歷史悠久,據說正是處處可見的金門廣東粥的創始老店,店面就位在孝節牌坊旁的小店面,在附近經過幾次,直到最後一天中午才恍然大悟:「原來就在這裡。」

EU200573

壽記賣的是廣東粥,而粥糜,正是一般通稱「金門廣東粥」的閩南話俗稱。

你一定也覺得奇怪,身處閩南的金門,怎麼會有「廣東粥」呢?原來是金門身為僑鄉,在海外打拼的僑民來自各地,也因此接觸到各地的食物,返鄉的時候也一併帶回來金門。

另外也有個說法是金門雖有海上仙山的美名,但其實土地貧瘠也無大川可供灌溉,所有米糧都必須要仰賴進口,因此米飯是個十分奢侈的食品,在這樣的情況下民眾多半有種「有粥可以吃就過的不錯了」的感受,也因此才有糜粥這種無米粥的誕生。

金門的油條也跟台灣的酥脆不同。麵身比較厚些,雖然酥但卻不脆,鬆軟的感覺很像是麵包一般,一般老主顧多半會沾著糜粥來吃。而且因為數量就是那麼多,晚來就吃不到了。

Kinmen_eateateat_20

金門廣東粥有「無米粥」之稱,整碗粥裡面找不到完整的米粒,米粒既是軟爛,又跟材料煮出的湯汁化在一起,整碗粥都是材料的香氣。

粥內的材料通常會有肉丸子、肉絲、豬肝、魚片跟蛋。由於壽記的粥品都是現煮,一上桌熱呼呼的,害我這怕熱的貓舌得多等一些時候才能入口,幸好點了油條,剛好可以趁這時候沾粥汁吃。

Kinmen_eateateat_21

說是名聞遐邇,壽記更多留存在遊客心中的是脾氣古怪吧!

壽記有三大規矩:不外帶、現點現做需等候、不共食。而且也無須菜單,店內就只有兩樣可點:糜粥跟油條。

一入門準備點餐,老闆就告知需在店內等待約20分鐘,用閩南語的語法跟我們說:「不能公家吃噢!」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些人覺得老闆管很多,不能共食,要現點現做,連能不能外帶也要管,一副就是愛理不理不想賺錢的樣子。

Kinmen_eateateat_19

在莒光樓的時候偶遇的解說員就提到,壽記的老闆是很好的人,只是對自己的粥品品質很用心,擔心外帶出去的客人錯過了賞味期限怪責於他,才定下不外帶的規矩。

壽記裡面,除了遊客、阿兵哥外,也有很多當地的居民,大概都是幾十年的老主顧了,老闆見到也會招呼,跟我在嘉義常吃的店家沒兩樣。

等待粥品料理的同時,偶爾也會跟客人閒聊幾句,就是個很在地的店家。

那個中午剛好有個熟客問老闆,外面有些人都講壽記老闆臉臭,規矩一堆,老闆豪氣的這麼答著。

「我不怕外面人家講什麼呀,我對我自己的粥品有信心,不然你們怎麼常常來?」

「而且,我相信能理解我做這些事情的人,這些好客人是比較多的。」

Kinmen_eateateat_23

是阿!把食物的本質做好,店內只專注在單一固定的口味,雖然只是一碗粥,但現點現做跟專心的烹調,我相信吃過壽記的人都能體會這些簡單而純粹的事情。

很多觀光客都覺得在壽記,是花錢找氣受。

有時候我們覺得出門玩理該花錢的是大爺,但其實並非如此,我們太常以熟悉的服務熟悉的作法來到異鄉,正是過於習慣單一故事。

記得一次去旅行的時候,在外地很不習慣跟朋友抱怨了一下,覺得好像整個城市的人好像都不守規矩。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朋友這麼告訴我:「不是人家不守規矩,而是你沒守別人的規矩哪!」

有如當頭棒喝一樣。

去旅行正是準備體驗不同的文化跟生活型態,而不是拿著自己生活的型態指著別人說為什麼你沒跟我一樣。

Kinmen_eateateat_15

金門的飲食有很多樣貌。

在這些味蕾品嚐底下,我想不只是美食而已。那些味道既是產地食材的鮮美,也是專屬於閩南文化的食物、更是駐守戰地的回憶。

而壽記那樣簡單的一碗糜粥,說著的味道,正是單純與堅持。

My InstaGram @euyoung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攝影師、媒體人,慣於書寫、習於觀察。 喜歡著相機這樣的黑盒子,一頭鑽進拍照這件事情,生活裡總猶豫不決,面對喜歡的畫面時卻毫不猶豫的按下快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One reply on “味蕾下的金門(四)壽記”

  • 2012 年 7 月 21 日 at 19:09

    金門大部分的店家對本地人跟觀光客還有多到煩的阿兵哥都是兩種不一樣的態度,但是金門的美食真的都很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