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味了
十、四季
十年,從口中說起來好像是個有點遙遠的時間單位。在真正經歷過以後,也彷彿只是昨日。
轉眼間從我拿起相機以來,也將近二十年了,一開始只是想找個紀錄電腦DIY的方式,然後是為自己的文章找尋素材,到後來才確定了以各種旅行與日常的觀點來做為喜好並拍攝的題材。
人家說時間是把殺豬刀,刀刀催人老。我是還年輕,就這些短短的拍攝時間裡面我也在各種生活裡面轉變也學習很多。
開始拿相機以來,等於讓我停留了各種他方,有時故鄉、有時求學、有時工作、有時台灣、有時巴黎,有時,是京都。
十年的京都就這麼一下就過了,對我所留下的照片來說,每回都覺得在相同的景物當中,略有些許變化,可把時間軸放大到百年、千年,這十年的照片,又只是一小段而已。
京都一直是個觀光都市,越到現在越有這種感受,到哪都可以遇到滿滿的觀光客。也許後來是熟悉了些,就不再堅持有什麼一定要作的事情,反而享受的是過程,那些準備、在其中的過程。
更重要的,我覺得享受的,是在京都拍照的過程。
雖然總是說著能肩上掛著一台相機一整天閒晃,隨手拍下喜歡的畫面是專屬觀光客的樂趣,我其實也是盡量在拍攝之前先觀察,能減少眼睛埋在觀景窗下的時間越少越好,希望能減少大動作的使用相機狀況,不因為自己拿相機而傲慢地打擾到當下。
拍照是一種樂趣,但不是旅行唯一的目的。
我總為了這樣的樂趣,犧牲在台灣的假期,就為了湊出一趟三、四天的快閃京都。
是阿,京都永遠人來人往,總是不乏觀光客,這份古都的恬靜,總是過份喧囂。
一個地方,能累積十年的照片,需要些理由嗎?
我想不需要了,我只是喜歡去京都而已。
不管幾次,我都希望能漫步在京都這些步道,在每個季節。
拍照比較早期的時候,應該說剛開始拿Olympus相機的那個時期,我喜歡的是藍天綠地那樣的場景。
但旅行久了,會覺得在陰天出遊也不錯,涼爽適合出門,若是偶而遇到雨天,難免也能有一些歇腳店鋪的驚喜。
天氣嘛,好像也不是旅行中那麼影響照片的因素了。
花季的京都好多人拍婚紗哪!相當佩服在這種嚴苛環境下能完成任務的攝影師。
去的次數多了,我發現我喜歡的是京都的街多過許多景點。我幾乎每次都去了三年坂,清水寺反而不是每次都去。
紅葉時期漏了最具代表性的清水寺,去的反而是印象中更幽靜的地方,偶然發現沒有人潮,就能開心許久。
第一次去嵐山時搭了小火車,回來人家問我竹林去了沒,我還一頭霧水真的有這種地方嗎?
明明就有阿!就在天龍寺後門出來阿!
二十歲的京都、三十歲的京都,四十歲的京都…
我想每個時期的京都體驗都會是不同的吧?從青年旅館到星級飯店,從連鎖店鋪到米其林餐廳,每個時期都有每個時期的旅行體驗。
這些京都體驗藏在每一個餐食與住宿裡,每一回,都會隨著時期不一樣。
我覺得夏天的京都人,都有種特殊技能。
他們總是可以在38度的高溫下,穿著一層又一層的森林系服裝,不冒汗的穿過大街小巷。
旺季前的寧靜。
楓葉未紅,這片夏綠的尾聲正寂靜。
我第一次秋天去京都的時候,其實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什麼古剎楓紅,而是御苑。
寬廣的花園、巨大的銀杏、開始翻紅的葉子,感覺去哪裡都新鮮,繞了兩小時,還跑去梨木神社看了僅存的京都三大名水。
高雄。
我第一次去金閣寺的時候,對於路標一直有一個「高雄」覺得很在意,後來一查才知道高雄的地名也確實跟它有關。
高雄地區很不錯哪,是個秋天適合健行看風景的好地方。
苔。
總是在不經意繞到的角落中出現青苔,京都的寺廟跟青苔很適合呢。
四季的顏色。
一張照片裡面有著四季的顏色。
雪樹銀花。
元旦跑去奈良,回京都途中下起了雪,一片雪樹銀花。
難得下起了雪,這種不可控制的天氣,也是我喜歡拍照跟旅行的原因吧。
正因為每次的情況不一樣,很難重複,你才會更想要體驗到每一種京都。
我喜歡京都的冬天,也許沒有櫻花、沒有楓紅、也沒有夏日色溫,雖然連雪也不一定會下,但很清爽。
京都這觀光城,總有讓她靜下來的方式。
外一章:有時候,有時候
這些在京都的十年,除了人生,其實某種程度對我來說也是一個過程,一個關於見證數位相機產業的歷程。
雖然京都並不是我第一次出國,E-1也是我在許多相機後才擁有的一台,但兩個構成的組合卻開啟了我很多視野跟觀點。
十年來,從數位單眼E-1開始,慢慢邁入無反光鏡系統,關於這些系統,我一路更換並持有過來:M43、Sony FE、Fujifilm XF、EOS M…當然,也跟著這些系統成長。
根本上來說,個人的偏好慢慢趨向輕便,所以在無反光鏡以外,我同時喜歡像是Ricoh GR、SONY RX1、Leica X1/X2、Leica Q、Fujifilm X100這種機器。
等到我開始整理這些回憶的時候,才慢慢發現,在論壇戰很凶的片幅跟規格,並沒有那麼顯著的差異。
感光元件(片幅)、鏡頭、性能(防手振、對焦能力等…)、體積這四個要素構成了數位相機最核心的體驗,就這些經驗來說,目前還沒有遇過同時四個都能完全滿足的相機。
正因為如此,能找到自己的偏好很重要。以水準之上的畫質為基礎,在去滿足其他的偏好需要,也許正是我們這代人的課題。
我是個單純喜歡相機的人,因為想要讓自己的相片匹配得起手上的相機,踏上了每一個在家鄉與他方的旅行。
整理著這些照片,也整理著近十年的旅行,居然也挑了快兩百張照片,做為專題,最適合的不見得是自覺拍最好的照片。
反而是個自我檢視吧,我想。
一路上對於拍攝題材的脈絡,包含題材與喜好的轉變,而生活的一切也造就觀察的角度變化。
越久的年份挑的少,越近的年份挑的多,歸功在相機的進步帶來成功率,也或許是對自己早期的青澀不忍挑出檢視。
「你不過只是一直去京都」上一次聽到這樣的話,是在巴黎的時候。不過就是仗著巴黎這樣懷抱著世人憧憬的城市,你就會有好照片。
巴黎是個美女,也是一席讓人必須久待的饗宴。我很幸運的,至少在這些為期一年的時日裡面理解到在超級正妹的臉龐下,有著滿口黃牙、蓬頭垢面、還散發著流浪漢的反差氣息。
在每個過程中,那些城市都造就我未來的養分,我如此深信。
拿著相機,從比較專心的拍照開始,我慢慢的期許自己能夠拍出不一樣的旅行照片。也許不求大山大水,也許不求世界盡頭,我追尋的只是日常片刻,他方日常。
這樣的照片,大概不深刻吧?也大概不是主流攝影所追求的,我只是單純的決定,應該要讓自己的生活照,更精彩。
然後我不斷的去一個我喜歡的地方,一直追尋。
天天鍛鍊。
機場之一。
我其實很喜歡在機場跟車站拍照,一方面是旅行才會發生的情緒,另外一方面也是紀念。
還記得退伍那次到機場的時候,正是傍晚時分,斜射的陽光,真耀眼。
永遠都記得那個真正第一次開始探索京都的時刻。
機場之二。
建築的光影,每每都讓人停留。
機場之三。
皮卡丘專賣店就算了,今年居然還剛好遇到巨大皮卡丘,可…可惡,一定要耽誤行程拍的阿!
建築大師之旅。
實在很感謝Lance,把我拽到深山裡,見識這個貝聿銘大師的建築作品。
琵琶湖周邊之一。
我真愛路面電車,那種渾然天成的生活感。
琵琶湖周邊之二。
近江水鄉,水鄉有著很古樸的迷人樣貌。
琵琶湖周邊之三。
在近江水鄉畔遇到的三姑婆貓。
金龜城。
我喜歡整個彥根城,不只是高高在山坡上的天守,更喜歡的是車站出來的城下町,搭配起記憶中小說的情節,非常有日本風味哪!
光之教堂。
有幸申請到參觀,光線彷彿有著祥和的聲音。
奈良之一。
流洩進町家咖啡廳的美好日光。
奈良之二,夏。
漫步鳥居,炎熱的夏天最讓人期待的就是日落時分的漂亮光線。
奈良之三,此鹿非彼鹿。
偽裝成鹿的小朋友太可愛了,忍不住一直拍。
奈良之四,秋。
在這種美景下吃飯,真是幸福。
奈良之五,冬。
才下了半小時雪,奈良已是一片雪白。
明石大橋。
那次去真的是很會跑,從京都跑到淡路島,整天天氣都陰陰的,在離開明石大橋時,終於等來了當天最好的一束光。
建築大師之旅,之二。
本福寺。
夢舞台。
那麼久以前去的淡路島,交通花上很多功夫,現在要是去類似的地方的話,應該會改用開車了。
但回想起旅行為什麼多了很多照片,我也認為是這種大眾交通跟步行帶來的附加價值。
以開車、騎車的路途,是點到點,在兩點才有照片;而公車地鐵搭配步行,則是線的過程,沿路都有可以拍照的機會。
神戶港。
天氣突然轉冷,現海轟超冷的阿!
我喜歡神戶這種海港都市,它也有著西洋風的一些老建築,這次來只有到港口拍夜景,然後去看了鐵人28號,下次有機會應該要好好遊歷一下整座城市。
洋風、甜食、咖啡廳,偶而還有小山丘。
大阪,鴨。
在黃色小鴨到台灣之前,剛好有一次在大阪遇到。不論在哪裡都一樣阿,這個鮮明的黃色小鴨都是眾所矚目的焦點。
大阪,道頓堀。
大阪的一級商圈,各種好吃好買的都在附近。
如果要說我對大阪的印象怎麼樣?美食多、開得晚,很像台灣的樣子。
大阪,難波。
同樣的腳踏車街景,在大阪就凌亂些。
大阪,雨夜。
大阪確實就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大的城市,入夜後,京都已經慢慢的趨於平靜,這邊的夜生活才剛開始。
大阪,水果店。
喜歡逛街的人,心齋橋、難波、美國村、南船場,走進去以後,察覺到時間的時候,應該是店家打烊了吧?
梅田夜景。
說起梅田,真的是我遇過數一數二的迷宮,不過搞清楚以後就很簡單了。
梅田的範圍很大,地下街也多,大概是很難看到天空,方向感有時候因此而錯亂,我常常覺得踏進了不見天日的吸血鬼巢穴,錯綜複雜。
就某方面來說,商店街應該也算吸血鬼沒錯拉!
活米村。
那天我只想到開園的時候彷彿喪屍一般狂奔…
環球影城的氣氛還是很好阿,我這種電影迷來說,這樣的樂園比迪士尼吸引人。
大阪,長屋。
一樣是因為小說來的,卻意外喜歡這個區塊,離大阪城不遠,幾乎沒有什麼觀光客,還有很地道的大阪燒。
在大阪吃廣島燒。
有一晚回大阪飯店的時候相當晚了,飢疲交錯下,只好草草在飯店附近找還有營業的店,達成在大阪吃的卻是廣島燒成就。這間店沒有見到台灣人寫過,東西挺好吃的。
店員見到我手上跟他拿一樣的手機,還很開心的擺出帥氣姿勢讓我拍照,大阪人真是熱情阿!
I’m watching you.
神鬼奇航居然出到5了!
大阪的能量。
我一直覺得大阪是奔放的,是一種專屬大都市的樣子,但跟東京那樣的匆忙又不完全一樣,像是大剌剌橫衝直撞的小姐,是活潑的樣子。
大阪Dome
第一場日職現場,就在大阪巨蛋。
大阪城,春。
十年的照片,用今年拍下的春櫻大阪城作為終結。很難想像春天的大阪城公園是這樣的,每回來都是綠油油的一片。
其實在這十年當中,除了關西跟京都,我也多了很多去日本的旅行,心態當然也有很多不同的改變。
像關西一帶對我來說,也許就變成是一個一直前往並喜愛的區域,也是一個想放鬆出國,不太需要做額外功課,行前很放心的地方。
但我現在開始喜歡東京了,最早都是跟工作有關的場合前往東京,也覺得東京給我的印象太過五光十色,然而慢慢理解以後,我反而喜歡那種東京一個車站就是一個生活圈,即使是隔壁站,就有不同面貌的大城小事。
身為日劇世代出身的我,居然沒對東京沈迷,反而是開啟了這些年來的關西旅行,也是一種特殊的緣分。
把積欠十年的照片終於有了個小段落,意外的翻出好多回憶(還有應該寫的一些喜愛器材)。
這是我的十年,我的京都四季。
系列照片及索引:
十年,京都四季(卷一)啟程
十年,京都四季(卷二)年月輪轉
十年,京都四季(卷三)古都日常
十年,京都四季(卷四)那兒春色滿城
十年,京都四季(卷五)京都與我,有時還有關西
My InstaGram @euyo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