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沒有寫新文章了。

PB080760 (by euyoung)

這十天想了很多。

想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相機測試了吧。當我每次看著台灣的相機測試,每每都有不到位的感覺,也想著:要是在台灣,這些機器應該有相當大的機會是送到我手上的吧?

比如說Nikon P6000、SONY Alpha 900、Olympus E-30,或者是Panasonic G1跟未來Olympus的micro four-thirds機器。

只是我在法國念書了,我時常看著這些測試,總是那麼的不到位,騷不到癢處。舉一個我最熟悉的例子Olympus E-30好了,當國外的幾個外文網站或者論壇,開始討論Art Filter的,並且針對這些功能開始錄製實際操作的影片或者針對這些功能慢慢的熟悉分享的時候。

目前我看到的兩個測試,感覺並無法展現E-30: Life is Art的感受。

一個測試,這位編輯維持著一貫的水準,一切都從開箱開始,這段時間也可以看出他對開箱照片的進步,但是最重要的靈魂,卻是還是用一貫該網站的手法:AB Test。

AB Test是什麼呢?就是Before/After的對比照片。

實在很感嘆,台灣是一個比起世界其他地方資訊發達的地方,一方面不僅是華人習慣比較一切,想要從最便宜的商品獲取最大的效益,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台灣基礎網路建設發達的因素,也因此造就了很多攝影的次文化。

PB110833 (by euyoung)

簡單的說來就是論壇的「開箱文化」、「名人文化」、「人云亦云文化」。這些並不見得都是不好的東西,但反應在拍照這一個不只是器材的學問,就不見得是那麼妥當。

尤其是,當最近廠商開始明白,除了在性能之外,是不是應該要給使用者一台有血有肉的機器,而不是只有性能改變而已。當E30繼承E3絕大部分的性能,卻不盡然要走的是性能路線,而是藝術化且豐富生活的路線。

而我們,卻只能看到如同過去一般無趣的測試,近似過去測試相機一般,拍攝家中玩偶,或者某個場景,從ISO 100拍到6400,今天我們看到的是濾鏡使用前,跟濾鏡使用後,就本質上來說,只能算是碰觸到這台機器的軀殼,卻帶不走這台相機試圖帶給我們的靈魂。

另外一件事情也是我在意的,我自己分享過不少文章,我很要求我自己一件事情,就是寫這種文章要跟我寫論文一樣,要精準。當然這不是論文,我也承認我自己有偏好,所以我希望我盡量精準。但這個網站的前後任編輯,卻經常是依照自己的認為、想法,寫下了不少有意思且錯誤的資料。

為什麼說有意思呢?因為這些東西包裝的太好了,真真假假,在網路上的大眾很難分辨這些歷史、光學、技術性的東西,而最近的這位編輯,雖然文章的架構出來了,但筆誤卻不少,屢屢遭到網友指正。

不知道怎麼說,可能是迫於贊助商的壓力吧,很多機器可能必須搶先,但這樣急就章的文章,或許也不見得可以為產品獲取更大的效益吧?

PB290178 (by euyoung)

另外一個測試,我感觸也依然很深。

測試者是我兩年前曾經的模仿對象,他也是網路上的名人,大約兩年前陸陸續續開始發表測光的重要性,也陸陸續續開了班授課。

我沒有上過他的課,我是一個好強的人,堅持自己要摸索出自己那一套測光的理論,有一天我看著PhotoZone.de的文件,把點測光/中央點測光/區域測光,剎那間突然明白那套精確的測光的道理。頓時也領悟,台灣的論壇的確是一個孕育很多奇妙理論的地方。

剛剛有提到台灣是一個資訊發達的地方,也連帶的,也造成資訊焦慮的狀況,所以大家常常很焦慮:「為什麼我拍不出來那麼好?是我沒有用M模式嗎?還是我不會測光?還是我沒有用手動對焦?」

這大概是另外一個有趣的地方吧?或許是這種資訊焦慮,造就了許多市場的需求,大家都想要速成,想要那麼快的拿到漂亮的照片。造成要學測光一定要找誰之類的需求。

或許測光不是照片的一切,還包含很多構圖與生活經驗,但當下看到顏色特出的照片,卻也常陷入其中,認為這就是照片的基本元素。

我在想或許會有人這麼告訴我:「你又沒有上過他的課,怎麼知道除了測光之外他的構圖技巧實不實用呢?」

我是不能說構圖技巧實不實用這件事情,可是如果我要上課,我不會挑一個網路名人來上圖像的美學。

馬格蘭通訊社在這一期邀請了旗下的攝影師來談談他們給年輕攝影師的建議

有兩個問題:
1.在那個時間點拍出令人驚奇的相片?
2.給年輕一輩對拍照有興趣的人的建議?

有許多攝影師都提到一件事情,就是他們可能是畫畫起家,或者說只是幫自己的雕塑作品做記錄,或者只是拿爸爸的相機拍東拍西,是的,相機對他們只是一種媒材。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多閱讀、多旅行、想辦法用自己的觀點認識這個世界。

這兩件事情都代表一件事情,思考跟生活經驗是照片吸引人的動機,而無法藉由課堂的傳授幫你建構出對世界的觀點與看法。課堂能教你的,是速食的文化。

PB290210 (by euyoung)

回到E-30的另外一篇測試。或許是測試者很忙吧,忙著上課忙著演講忙著工作,大概從E-410開始我就開始發現一點問題了。

從E-410開始,一直到最近的E-30,都已經不在使用Kodak CCD,而採用LiveMos,比起Kodak寫實的顏色,LiveMos顯得分外的清淡,也因此使用上跟過去的機種完全不同。

不僅是拍攝風景的色彩模式需要重新適應跟調整,在人像上尤其明顯。由於過去Kodak CCD的拍人的表現非常寫實,因此東方人的膚色會顯得有點黃不討喜,常見的手法是讓照片曝光更多一點,讓膚色減緩黃疸的感覺。而E410之後的人像模式則有白皙的特性,LiveMos已經比較清爽了,所以人像模式也更加的清淡。

網路上的照片,當我見到死魚肚一般慘白的膚色,我心裡就暗暗叫糟:「大概是太忙吧,所以到新感光元件還沿用舊的拍攝方法沒有好好適應機器,已經清淡的膚色還曝光稍微過度,更顯得臉色蒼白。」

這次E-30的照片,似乎也有類似的現象。

我跟幾位最近連絡上,在德國跟荷蘭念博班的朋友有討論過自己在歐洲的感受,當然除了能見度好街景漂亮拍什麼都好看以外,也有聊到,真的在這邊,放開心胸看了很多東西,後來轉化給自己的,都忠實反應到照片上。

我這十天在整理要做另外一系列的桌布,關於台灣的照片,才發現我好像拍了很多類似這樣的照片:「曝光不錯、顏色漂亮、或許有花有草有動物、有藍天的街景、處理邊界也還不錯」。但是問問自己:「這些可以代表我嗎?」

好像真的不可以。

R0017577 (by euyoung)

真的不可以。

德國的那位朋友跟他所在的國家一樣,很務實,他曾經跟我提到,我的照片似乎跟我開始認真拍照的原因有關,顏色是我表現的重點,我似乎很會操弄顏色。

或許是吧?聽他這麼一講我才發現我好像一直都是用顏色去框住我要的,一方面用敘述的觀點,在用顏色處理東西。

拍照這件事情(我一直避談「攝影」)真的是融合作者的生活經驗,而不僅僅是技巧,我曾經在一篇文章內提到關於高級消費機的選擇提到:「選你所要、愛你所用」。

我過去一直很注重技巧,就跟這位我過去的模仿對象一樣,只是我來到了歐洲以後,才發現一個人在巴黎流浪孤獨的感受、受到法國人友善的感受、或者經常莫名其妙不友善的遭遇、美術作品的震撼、歐洲街景的陶冶、對家鄉土地的思念,我確信我應該可以有一些轉變吧這些都會轉變成我照片的元素,很難去形容那種感覺,這些經歷最終都將會成為我創作的血肉吧!

我還記得有網友曾經說我拍的照片很生活,看了很舒服。我希望我可以一直這樣下去,不要改變這樣的風格。

R0017517 (by euyoung)

如果有一天,我不再進步了,我會很難過,而且我害怕這一天的到來。

我害怕有一天,我已經不再對拍照這件事情有熱忱,當做daily routine,只有拍出色彩漂亮、題材相似、甚至對E-30這樣個性鮮明豐富的機器,眾多濾鏡我卻只能用了一個黑白濾鏡,而只一廂情願的把它當作承襲機皇的機器來測試。

不僅是我害怕,我想那台機器,也會哭吧。

PB080765 (by euyoung)

我突然警覺,我在巴黎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當我很在意那些我沒有測試到的機器的時候,我卻一直沒有這樣的驚覺,只想到,哎呀要是我可以寫就好了。

可是我卻沒有想到,玩新相機很爽很開心,寫文章的時候就痛了。通常我寫文章的過程可能會長達2週,因為要仔細摸清楚,還要想出問題點,最後還要讓它們跟著我進入我的生活。我也忘記了,也因為這樣的方式,當我一個月接下兩台的時候,常常會有倦怠感,到最後常常自問:「我拍這些照片要做什麼呢?」

而最近一位網路上的朋友回了封信給我,他也提到他一位朋友看了我的E-520心得介紹後買了一台,而後才發現這台並不完全適合他,最後轉手賣掉,那封信也提到相對的提到DP1就比較沒有這問題,因為我徹底的把DP1的缺點跟優點都有同時彰顯。

看到這些話,我也在想,是不是我有時候不夠全面,或者有些缺點我知道太久了太習慣了,自己早就已經找到解決的方法,卻沒有顧慮到其他人對這些缺失並不明白,我得照片即使很貼近我自己的生活,也是一般人拍照的場合,可是卻沒有對這些著墨,可能會讓人期待越深,失落越大。

我有這些缺點,我在花都巴黎,我在體驗另外一個文化,那是不是慢慢來,不要急著測新機器比較好?G10沒測到有G11、E30沒測試到有E5、P6000沒測試到有P7000、G1沒測試到有G2。

慢慢來,讓我把這一席流動的饗宴帶進我往後的生命裡,讓它跟著我一輩子。

R0017547 (by euyoung)

慢慢來,比較快。

不是嗎?

註:文章的最後,我要謝謝一位部落客。

我一直有追蹤我部落格流量的習慣,十二月的有一天我發現一個不常見的網址,也是blogspot.com,點過去一看是一篇關於網路上面的一個現象,看著看著一路看到結語,發現有可能是在描述我。

我不敢在他的部落格留言謝謝他,雖然他描述的那個現象我好像也沒有這麼激烈,敘述我的部份也沒有他說的那麼好,但就當是我好了。

我要謝謝你,我會變得更謙卑。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攝影師、媒體人,慣於書寫、習於觀察。 喜歡著相機這樣的黑盒子,一頭鑽進拍照這件事情,生活裡總猶豫不決,面對喜歡的畫面時卻毫不猶豫的按下快門。

Leave a Reply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14 replies on “慢慢來,比較快”

  • 匿名
    2008 年 12 月 12 日 at 10:49

    一直有追蹤你的部落格流量的習慣,很可惜沒辦法看見你的E-30測試文. 我想眾多的相機測試文, 您的是最客觀的. 再接再厲!

  • 匿名
    2008 年 12 月 12 日 at 16:28

    有一次我跟友人說:如果陳綺貞到了3X歲還在寫〝和你在一起,拉拉拉拉拉拉〞這樣的歌,我可能就只能把這位歌手打入緬懷的行列了。

    創作歌手的作品該隨著生命經驗一起改變,照片也是如此。看著一個人的照片隨著作者的年紀、跟生命經歷一同改變,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我喜歡你在巴黎的照片(扣掉下廚照XD〉更甚於你為了測試相機而拍的照片。那有靈魂,不一樣的。

  • 匿名
    2008 年 12 月 12 日 at 19:17

    『思考跟生活經驗是照片吸引人的動機,而無法藉由課堂的傳授幫你建構出對世界的觀點與看法。』
    不能同意這點更多。我覺得拍照呈現的是自己對所見環境的一種態度吧!我也很喜歡你對”拍照”的態度 =)
    真的,把生活的某樣興趣變成routine很容易忘記感動自己的初衷和本質,不過我相信你應該不會忘記的,因為看起來你時時在檢視自己的態度啊!

    另外想請問,這篇網誌的照片都是有後製處理過色調的嗎? 我喜歡巴黎,所以也喜歡看你拍的照片,每張色調也確實表現不太一樣,我想那是你想表達那個瞬間的一種感受吧!?

  • 2008 年 12 月 12 日 at 19:38

    讀完您此篇文,再看看我自己寫的P6000分享文…
    原來我連幼稚園的程度都不到…
    我會繼續努力的…(哭哭)

  • 2008 年 12 月 12 日 at 23:21

    to Elsie:喂~為什麼要扣除下廚照XD。

    to mil501:有後製過,現在可能接觸的東西比較不一樣,一直在摸索自己的風格,這些照片都算是嘗試。

    to August Huang:

    哪有那麼差阿?用心去寫去分享的文章有血有肉,比那些貼一堆規格工工整整的文章好多了。

  • 匿名
    2008 年 12 月 13 日 at 01:09

    我總是在10點這個早餐店的尷尬時刻走進研究室,打開電腦,盯著Bloglines。然後就看到你的下廚照,然後發現當時離12點還很遠,但我的肚子不爭氣的餓了。

    可是我卻只有麥當當跟小7可以選
    (SAD)

  • 2008 年 12 月 13 日 at 02:27

    從這裡可以看到你對相機的熱愛,也看到了你對生命更加熱愛.

  • 匿名
    2008 年 12 月 13 日 at 16:42

    你好,我之前在Sigma DP1和LX3中徘徊不定時,你的post把我救了出來。我對於新機種上市相機測試的搶快現象,甚至延伸到新的3C商品、新的網路application的搶頭香現象都不是很認同。能有你幫大家細細的體會相機,我和許多人都是很幸運的。

  • 匿名
    2008 年 12 月 14 日 at 10:42

    很喜歡板大的文筆跟照片
    那總是有’生命’的感動跟澈悟
    教給不懂攝影的我很多..很多..
    謝謝!

  • 2008 年 12 月 14 日 at 12:14

    說了一堆,我還是想要看你寫測試文阿.. (菸)

  • 2008 年 12 月 14 日 at 12:39

    我研究所好像不能 “慢慢來 比較快”

  • 匿名
    2008 年 12 月 14 日 at 12:52

    這個就是人生經驗啊~
    出國留學, 那種對人,對事的新體驗不是待在國內能遇到的.
    相片記錄了我的生活角度,想法
    所以只要還懂得感受身邊一齊, 相片就會向前進啦, 不用擔心不再進步

  • 匿名
    2008 年 12 月 16 日 at 13:51

    畫皮難畫骨,深入到內涵,藝術,文化的層次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
    其實把測試相機和拍照兩件事分開對待,有商業因素參雜我想很難和理想來個面面俱到!

    看這文章我想起了那一晚在星巴克聊天的情景^^

  • 2008 年 12 月 19 日 at 07:28

    to 肯恩老大:
    轉眼間兩年多了,小亨利也越來越大,哈哈。

    回台北的時候在找個時間跟你見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