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味了
Olympus從E-P1開始,在數位PEN裡,分支了許多系列,有主力的E-P,也有輕便的E-P Lite(E-PL),稍早之前,還有個最輕便最簡潔的E-PM系列。
這些系列隨著市場的更動,也慢慢地有了精簡。E-P系列目前往精品化走,變成了現在讓我愛不釋手的PEN F;而一直留存在入門市場上,則是E-PL系列。
轉眼間,就來到了E-PL9。
還記得,上一次用這個系列,已經是帶著E-PL3去京都的時候了。
E-PL系列以輕巧便利為設計的主軸,除了很適合作為雙機中的第二機出動外,也很適合一般用戶來攜帶使用。上次,我使用E-PL3時,也是作為E-P3的副機來使用。
事隔多年,科技進步很多,即使是入門的E-PL9,在畫質上、性能上都有很長足的進步。
這一回稍稍不同的是,這次分享的照片,都是由女友來拍攝,我摘選在文章內。
Olympus E-PL9在外型上,承襲了數位PEN一貫的設計語言:將經典的PEN外型再次在數位時代重現,卻又適當的在輕便與簡潔中取得平衡。
E-PL9在標準配備的鏡頭是M.ZD 14-42mm F3.5-5.6 EZ這顆鏡頭,這顆鏡頭小巧、變焦範圍也夠大,很適合一般人的使用。
由於E-PL9以輕便為主,這次的使用上,我主要讓它搭配M.ZD 17mm F1.8,偶爾還有M.ZD 25mm F1.2。
在顏色上,E-PL9這次有黑、棕與白色,另外還有一個限量的藍色可供選擇。這回我買的是經典的棕色。
比起PEN F、或者是OMD系列,其實E-PL9在外觀上的設計相當簡潔,只有基本的模式轉盤、單滾輪,還有一些基本的控制與方向按鈕。
功能上,E-PL9與前半年推出的E-M10 III相同,都導入了AP『進階攝影模式』模式。
這個攝影模式主要是將一些Olympus獨有的功能獨立出來,改以比較便利操作的方式呈現,希望能讓一般使用者更自在的使用這些功能。
以『進階攝影模式』來說,有這幾個模式可以選擇:即時合成(也就是LiveComposite)、LiveTime、多重曝光、HDR、靜音拍攝、全景攝影、梯形變形補償(梯形校正)、自動包圍曝光、對焦包圍。
規格上,E-PL9採用1600萬的感光元件,這是一顆廣泛使用在近幾年Olympus Micro 4/3機身上的感光元件。
儘管如此,E-PL9依舊有畫質的進步,這是因為採用跟E-M1 II相同的TruePic VIII影像處理引擎,因此在細節上、顏色上,都比過去同系列的機種有所進步。
這點,跟E-M10 III是相同的。它們都是使用這顆感光元件的新機,也同樣得利於新處理引擎帶來的優點。
而E-PL9與先前所有Olympus機身最為不同的,在於它的無線傳輸功能,這回在WIFI之外,又新增加了藍牙傳輸。
這個傳輸功能,能在開機的時候選定要傳輸的照片後,在關機時,仍可以繼續傳輸。
在E-M10 III時,在藝術濾鏡新增加了漂白效果,而這次的E-PL9也再次的新增了一個新濾鏡:「即影即有菲林」(instant film)
這個濾鏡主要就是模擬拍立得的照片呈現,目前只有E-PL9還有APP O.I.Plette裡面有提供。
當然,E-PL系列在E-PL7之後使用的可翻轉向前,方便自拍的螢幕機構,在這次E-PL9也同樣保留,因此相當適合利用這台相機進行自拍。
關於E-PL9的基本介紹就來到這裡。在最後,我們來看看一些這台相機所實際拍攝的照片,也來稍微聊聊E-PL9這台相機。
這次的實拍跟過去有些許的不同,除了拍攝者不是我以外,拍攝方式也大量的使用藝術濾鏡:「濃化色調」與「即影即有菲林」。另外再透過APP做些許調整,諸如降飽和、調整色溫等等…
某種程度上,比較接近一般用戶的使用方式,從拍攝、傳輸以至於後製APP的一個流程。
就實際使用的經驗來看,E-PL9是非常適合入門使用者的。
首先是重量。
以我經常使用的PEN F來說,這已經是一台相當輕便的機身,搭配比較小的定焦鏡頭也是相當方便。
但當女友使用E-PL9後,她同時也跟我提到儘管PEN F相當精美漂亮,也非常容易拍攝,但如果是要自己出門使用的話,她會更傾向攜帶E-PL9。
原因就是重量又更輕,體積也比PEN F小上一圈。
我相信對很多攝影玩家來說,E-PL9是一台在購買上相對來說意願較低的機身,也許是因為性能、也許是因為規格。
也因此,在許多同好的推薦上,這是一台經常被忽略的相機。
我難免也會陷入這樣的窠臼。
三軸、3.5級的防手震,1600萬感光元件,基礎性能上似乎沒有太大變化…
但是其實我也忽略掉一件事情。
『對於一般使用相機的用戶,所需要的性能跟耗費的價格,需要到什麼程度?』
在我們這些攝影玩家想著更快、更強、更好的同時,普羅大眾更期望的是一種在有限預算下,能有相當拍攝成功率的相機。
無疑地,E-PL9演繹了這一切。
以一個不懂光圈、快門、感光度,都以自動模式下(Auto WB、Auto ISO、大部分P mode輔以少部分A Mode)去拍攝的人來說,所得的成品相當讓我驚訝。
今年去CP+ 2018時,有兩個關於E-PL9的部分可以跟大家分享。
其實在日本的銷售,E-PL跟E-M10這兩個系列是相當長銷也非常熱門的機身,也因此有許多的一般使用者選擇這兩個系列來使用。
其中,有許多女性選擇E-PL系列。
在CP+ 2018 Olympus會場時,除了藍白兩大主舞台以外,另外還有一個女性專屬的小講堂區塊。
裡面主要是以女性用戶參與,也都是使用E-PL系列的機身,課堂上也以比較輕量的日常拍攝為主軸。
在會場見到的這部分我也在八王子的Olympus設計總部裡面提問,另外也詢問了關於規格的問題。
Olympus給我的回答是,以他們設計機身來說,他們會希望在使用上,能更帶給一般用戶攝影的樂趣。
這也是他們獨立出AP「進階攝影模式」的關係。
這些Olympus獨有的功能,已經是能帶給許多攝影用戶更輕鬆、更順利的去完成複雜的拍攝(比方是LiveComp),但利用AP模式的呈現,則可以讓一般用戶更簡單的去進行拍攝。
面向大眾這件事情,不僅是盡可能的讓獨特的功能簡化,設計上也盡量讓一般人能接受。
以E-PL9來說,在外型的設計上,就盡量以女性設計師的意見跟想法為主導,希望能夠更貼近女性用戶的想法。
基於「便於使用」跟「足夠使用」這兩點,也是Olympus在入門機身上沒有去競逐規格的原因。
現今的時代是個影像、影音當道的年代。
很多事情…不,應該說幾乎所有事情,我們都可以透過手機來完成。
拍照、錄影片、修照片、剪影片、傳照片、分享到網站上,完全可以透過一隻手機完成。
但在攝影跟拍照來說,手機顯得很容易去拍攝照片、也很簡單。
我們其實不太能夠利用手機做過於複雜的拍攝,範圍較大的變焦、極昏暗環境的拍攝、自然的景深模糊等等…
所以手機的拍攝很容易成功,但不容易拍得好。
相對起來,相機不論再怎麼入門、再怎麼人性化、再怎麼容易用,都還是有一個門檻在。
這門檻有時候高,有時候低。
只要你跨過去了,得到的就是相當優秀的成品。
這個優秀的成品,我想就是在這個時代裡,入門相機與手機之間的差異。
Olympus在E-PL9跟E-M10 III所期望作到的,就是盡可能的降低這些相機帶來的門檻,然後讓大眾也能感受到「拍到好照片」的感受。
透過鏡頭的光學設計、透過感光元件的大小差異、透過將拍照這件事情獨立於專一的器具上…
投注於此,再加上一點點親和力,讓更多人更能用簡單的方式體會到這一切。
對很多攝影愛好者來說,屬入門級的E-PL跟E-M10系列往往會被其他中高階的機身搶盡鋒頭。
換個方式想,這樣的機身,其實也給了許多人跨入M43、也跨入攝影的一張門票:從簡單能拍出好照片開始,以至於發展出攝影的興趣,最後才是更進一步的求真、求好、求美。
那麼,E-PL9也會是這麼一台足夠好的相機。
我想,這就是在這個年代,我們為什麼還需要E-PL9。
那不僅僅只是一個懷舊情懷,也是對世界每個軟語溫言的探索跟描述。
那麼在最後,就是這些E-PL9帶回來的照片了。
最近也開始有系統的把過去一些照片整理發佈在Instagram上,有興趣的話也不妨追蹤。
follow us on instagram:
延伸閱讀:
My InstaGram @euyoung
2 replies on “軟語溫言的懷舊情懷:Olympus E-PL9”
請問遮光罩是買相機附的嗎?
不是喔,是M.ZD 12mm的遮光罩(也是要另外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