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味了
從2010年Photokina的第一天開始,歷經了正式上市、日本大海嘯造成產線緊縮,一直到一年後的今年十月我才正式的有了使用X100的機會。
扣除掉真實使用的感受,要老實說的話,X100是一台很不一樣的相機。用很理性的角度來看這樣一台相機在市場上是很特殊的,一來它因為結構的關係不會有像數位單眼一般的快速反應,二來一些相關的操作也都需要一些先備知識,也跟ILDC那樣輕便方便使用的訴求不一樣。
是不是台好相機?每個人的定義不一樣。
但的確,是一台有個性的相機。
X100的外觀很刻意的朝向復古化去處理,乍看之下很像RF連動測距式相機。不過外觀上的相像不代表擁有類似的功能,機身右上角的大觀景窗其實沒有連動測距的功能。
也因此,我們並不能稱呼X100為「RF隨身數位相機」
X100為了顧及到使用的手感,在幾乎整台機器前面上面都包覆了蒙皮。蒙皮的質感有點硬,但帶有顆粒,止滑效果還不錯。
X100除了原本的金屬鏡頭蓋以外,也提供遮光罩的選購。遮光罩的使用需要利用一個螺牙套筒轉出來,也因此在這個套筒上面可以多加上保護鏡保護鏡頭。
我手上這組相機買的是副廠的遮光罩。質感來說跟原機還蠻搭的。
X100搭配的Fujinon EBC鏡頭。
1971年的時候,Fuji研發了EBC鍍膜,隔年應用在M42的鏡頭上,在1979年停產M42鏡頭後,這個鍍膜技術也廣泛的應用到Fuji眾多的鏡頭產品上。
不過在數位相機上,X100這顆Fujinon EBC,這倒是第一次。
(註:後來找了資料,有些機種也放了EBC鍍膜了:如S7000。有些機種在規格上也有標明EBC,只是在鏡頭上沒有註記。)
關於這顆鏡頭的一些表現跟Fujinon EBC的介紹,我們稍後再開一篇文章介紹。
在鏡頭的右上方前緣,有一個撥桿,這個撥桿的功能就是切換混合式觀景窗在電子與光圈之間的切換。不過,這個撥桿是塑膠做的,質感沒有特別理想,而且用久之後會出現些許類似殘膠的東西,感覺不是很牢靠。
X100有內建閃光燈,在出力方面我覺得還蠻精準的,有承襲到底片小相機跟先前數位相機的特性,不過出力不是很大,大概只是應急用的補光。
裝上遮光罩的時候,偶而會出現黑影。
這是X100從機身上方俯瞰的狀況。基本上,這台相機所有基本的模式變換大概都落在這個區塊。
我相信你會有疑問:「機身上方沒有模式轉盤,我要怎麼選擇PSAM模式呢?」
這個設計在傳統底片相機上面比較多,像是很為人熟知的Nikon FM2(其實那時候的單眼相機/RF相機都是這麼操作)。不過因為老一點的相機沒有A mode,所以理論上應該要舉例的對象應該是Olympus OM-2n這種有光圈先決的機器。
當你要使用A模式(光圈先決)的時候,思考一下我們使用A模式(*註1)都要調整什麼?什麼由相機幫我們決定?
我們調整的是光圈數值,而快門數值就交給相機決定,所以撥動機身前端的光圈數值,快門轉盤就設定成A(auto)
相對的S模式(快門先決)也是如此,通常我們調整快門數值,而光圈就交給機身決定。所以撥動機身頂部的快門數值,光圈數值設定成A(auto)
那麼M模式(全手動模式)跟P模式(Program程式化模式)就更簡單了。
兩個都調整,就表示兩種曝光數值都要我們自己決定,就是全手動模式了;兩個都設定成Auto,那就變成自動的P模式了。
註1:這邊出現兩個A。一個是A模式,這個A代表Aperture,光圈的意思;另外一個是轉盤上面的A,這代表著自動選擇(光圈或者快門)
我手上的幾台底片小相機,就調整來說,稍微接近一點的是Minolta TC-1,不過也僅僅能夠撥動光圈撥盤而已,TC-1沒有獨立一個快門撥盤。
近十年來,比較類似的數位相機有沒有出現過?
有,Panasonic的LC1跟數位單眼L-1都是跟X100相同的操作。
X100的這個撥盤,因為有突出兩塊,這兩張圖你也可以看出來,可以兩個手指撥動,也可以用一個食指或拇指就撥動來調整。
X100的上蓋印上了一些對於本身特出的相機規格,像是EXR處理引擎,也採用了Fujinon的鏡頭。
我偏好金屬材質的相機,我這回出門的時候也帶了E-P3跟GXR,基本上都是鋁鎂合金或者包覆金屬外殼的機身,這幾台相機的共通點是當你一大早開始使用的時候,因為天氣比較涼,摸起來都是冷冰冰的。
然而X100沒有這種情況,溫度沒有那麼冰,稍微用指甲敲打發出的聲響也不像金屬,材質的特性有點像是塑鋼。但我查了官方特別網站,有提到這是鎂合金,所以關於機身的上蓋的材質,我一直感到很疑惑。
X100的閃光燈有預留TTL的電子接點,原廠有提供Fujifilm EF-20 TTL Flash這個選購的選項。造型蠻小巧的,不過使用一般小型單眼閃光燈(像是Panasonic PE-20s之類的應該也可以)
快門附近的按鈕與轉盤。
Fn鈕是整台機身唯一可以自定義的按鈕,原廠的說明書有提到,當設定成ISO的時候,可以讓觀景窗在OVF(光學)的狀態下不離開觀景窗調整ISO。
不過我一般是設定成底片色調的調整。所以就必須在EVF(電子觀景窗)或者是LCD的畫面下調整選項。
快門鈕的話,設計成跟老相機一樣都可以直接使用機械式的快門鈕。快門鈕是另外一個我覺得稍嫌粗糙的點,據說這個快門鈕也是金屬製造的,不過我覺得漆上的有點厚,感覺不太出來原本的材質,這個亮面的漆用久了掉漆的時候,可能會不太好看。
使用的時候,食指負責快門跟Fn鈕的控制,大拇指就是負責兩個轉盤的撥動了。
機身的背部。
混合式的觀景窗可說是X100這台相機的靈魂了,這個觀景窗很讓我滿意。
可以調整屈光度,右邊也有可以偵測眼睛靠近的感應器。
我沒有辦法用照片拍下這個觀景窗的實際表現,但這個觀景窗在光學的部分觀看的感覺真的很好,非常非常明亮,大小也很令人滿意。
DPReview拍攝的觀景窗實際狀況,非常好,大家可以參考
我手上擁有底片小相機的觀景窗,要屬Contax T3跟T2最大,這個觀景窗比起這兩台都要來得大也來的亮。
跟T2/T3不同的是,傳統底片小相機的觀景窗視野率都大約只有85%,所以構圖的時候跟實際拍出來會差一點點,會有一點是觀景窗看不到的。
但X100不太一樣的是,他觀景窗的範圍大很多,然後光學式OVF的框線投射出來只有取一部分,所以在準確率來講會好不少。
當然,有好也有壞。
X100的EVF電子觀景窗部分就差強人意。在對焦時候的「畫面」延遲,比起用LCD來得嚴重一點,會有凝固住的感覺。但是EVF拍攝出來的誤差比起OVF來說更小,尤其是在近拍的時候(這類相機OVF在近拍的誤差會很大),所以混合式的觀景窗確實有他設計的理由在,絕對不是為了復古而已。
也可以參考原廠的動畫。
另外,其實這個觀景窗在切換上也有些許的問題。
正常時候它應該切換成EVF模式的話,遮光片會上升,大概會像這樣。
不過偶爾就會發生像這樣的情況,遮光片只有上升到一半(….)
然後就只能靠直覺直接拍照,拍完之後會一直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因為有時候會沒拍到想要的畫面,就只能在角落畫圈圈了。)
熱靴蓋下面有Made in Japan的字樣。
其實機背的按鈕完整度來說非常齊全,常用的選項都放進去了。像是曝光鎖、白平衡、近拍模式、閃光燈控制等等。另外有一個稍微特別一點的是富士認為在數位時代RAW很重要,所以特別把隨時切換拍攝RAW檔的按鈕獨立出來。
這個旋鈕是我覺得X100稍微可惜的地方,它其實是跟GRD3/GXR用的按鈕是一樣的,可以往下壓,也可以左右移動。
X100使用這個按鈕是比較接近底片的思考,這個按鈕的功用不多,一個是MF的時候往下壓畫面會自動放大幫助對焦、一個是在檢視照片按下以後也是放大到對焦點。
有一個則是剛剛有提到的部分,當Fn設定成ISO時,可以不離開觀景窗直接調整ISO數值。
另外,這個按鈕左右轉動的時候,在P/A/M模式下,都可以更改更細部的光圈值(因為前方的光圈環一改動都是一級,透過這個按鈕才可以做1/3級的增減)
不過X100是一台數位相機,這些獨立按鈕、獨立的旋鈕在底片小相機上幾乎都不會出現(TC-1有類似的)既然能做出這麼棒的OVF/EVF混合式觀景窗,在一些按鈕上沒有在去針對數位的習慣改變,很可惜。
真的可惜。
X100用的LCD尺寸不算大,只有2.8″而已,角度只要偏一些會有色偏。不過這個LCD的色彩還原力還不差,基本上在機身看到的跟電腦不會差很多,我覺得很實用(但是顯示出來的照片不是特別討喜就是了)
螢幕的左邊這排按鈕控制除了播放照片外,也有選擇對焦點跟對焦模式的功能,最下面一個則是切換LCD與觀景窗之間的模式。
X100不是只有包覆蒙皮而已,機身也稍微有些許凸起的握把,我覺得實際用起來握持感還不錯。
機身側邊的對焦切換鈕。我有時候要切MF的時候,必須要整台翻過來才可以切,因為它的按鈕藏的蠻平整的,直接用手指摸的話不是很好切換。
這台相機的主人之前在用背帶的時候不小心刮到了,所以可以看到掉漆的痕跡。
既然上蓋是金屬的,為什麼掉漆後裡面不是金屬的原色呢?
HDMI跟USB的接口。
該怎麼說呢,我覺得X100很多細節不錯,但是也很多細節沒到位,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這種感覺,有時候你覺得他很貼心怎麼會有人在這個時代放進去以前習慣的手感,有時候又覺得說奇怪怎麼明明是一台數位相機,OVF/EVF也混合得這麼好,怎麼有些操作邏輯怪怪的,沒辦法也把這部份融合的這麼好。
實在有夠矛盾的感覺。
可是X100用起來就是這麼矛盾的相機,讓人又愛又恨。
全文索引:
一、intro
二、快問快答
三、選單操作
四、ISO觀感
五、柔腸寸斷的一公尺|談鏡頭素質與對焦
六、還以顏色|談X100的色彩
七、X100的二三事|談測光、DR與寬景模式
八、輕浮的浪漫
九、夢幻賭城|markhsu
十、生活的角色|markhsu
十一、生活旋律的演繹者|Boyen
十二、與Klasse W交織的體驗 | 阿婷
十三、Hybrid theory |談底片輕便相機與X100
十四、美,不美|談X100與ILDC
十五、What a life|結語
9 replies on “輕舞,舊時光 – Fujifilm X100(二)intro”
S7000 有Super EBC
http://www.dpreview.com/reviews/fujifilms7000/
我訂正加註了,感謝。
之前參加CP+的時候剛好遇到的工作人員是設計這台的其中一個設計師..
他說的我記得沒錯的話不是鋁合金,是鍛造鎂合金(マグネシウムダイキャスト),然後烤漆五層。
我沒有遇過遮光片升一半的情況耶
瑕疵品?
@Boyen
也不是每次都有出現,但著實會出現這種情況。
然後。
快交稿!!!!哈哈哈
感覺是很複雜的操作功能!!!
關於那個金屬,我猜可能是像以前某些相機一樣是用塑鋼外層鍍金屬的材質
那個"A""A"讓我想到了LEICA X1…著實有趣
我以為die casting應該就是整塊直接鑄造出來的..
不過沒有金屬冰冷的感覺的確是滿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