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味了
Sony的攤位在CP+ 2017有些許的變動,我2013跟2016前往會場的時候,Sony通常都在入口處Olympus的對面,而今年則是往內移,改成在Canon的隔壁,攤位的規模也變大。
其實這個位置,就是以前Nikon的位置。
連續兩年,Sony在CP+前夕都沒有發表新機身,今年比較新的機身大概就是去年Photokina的A99 II,而全片幅E接環的機身,從2015年以來,也就快兩年沒有更新了。
但是這兩年,Sony都有新的頂級鏡頭發表,去年是兩顆GM鏡頭的初登場(24-70mm/F2.8 GM跟85mm/F1.4 GM),今年的話,則是傳奇STF的新生:FE 100mm F2.8 STF GM。另另外還有一顆入門人像鏡頭FE 85mm F1.8。
整體說來,Sony的攤位跟去年相同,都有布置精美的攝影棚景供新鏡頭的體驗。也放置了Sony本身在影片上強項:攝錄影機與電影鏡等等的機種體驗。
會場裡有全系列的鏡頭試用,Sony本身的人員也在攤位上提供鏡頭相關的諮詢。
這麼大的攤位,除了鏡頭體驗以外,Sony還有攝影棚的體驗,甚至還放了半場籃球場,提供關於追焦與連拍的體驗環境。
但作為器材愛好者,我的目標放在新出的這顆FE 100mm F2.8 STF GM鏡頭。
在行列中,等待了約20分鐘後,我在CP+2017上首次嘗試了這顆鏡頭。
這顆FE 100mm F2.8 STF GM在外觀上的質感相當不錯,很有G Master系列一貫的質感。比較特別的是,鏡頭上有對焦距離限制器,光圈環上也標明T光圈F5.6至F8是能夠使用STF的範圍。
體積跟重量也很有GM鏡頭的特色:偏大且重。
FE 100mm F2.8 STF GM在體積跟重量上算是我可以接受範圍的最上限,不過整個G Master系列的鏡頭在光學上我認為兼顧現代人偏好的銳利,跟保留某些光學上的特性,算是在銳利度與鏡頭特色上平衡的鏡頭。
STF最特別的部分就在散景,在會場初試的想法,確實也能感受到散景的變化,比較明顯的部分是前景的光點。
不過因為在會場沒注意到機器的設定,因此全部都是美肌模式。
整體來說,FE 100mm F2.8 STF GM銳利度有一定的水準(髮絲部分),散景也非常有特色。
我比較意外的是對焦速度,儘管進光量受APD變跡濾鏡的影響,最大只有F5.6的進光量,對焦速度仍沒有因進光量減低而受影響,在會場的環境內也沒有感覺遲鈍。
整體來說,我個人對FE 100mm F2.8 STF GM的喜愛超越去年的FE 85mm F1.4 GM,如果是我自己購入的話,我會更願意選擇這顆STF。
或許是彌補以前沒能入手Minolta 135mm STF的遺憾吧,不管怎麼樣,衝著STF這個名號,是應該要體驗一下。
會場的體驗同時,我也拍了一些實拍照片,儘管全程不小心開了美肌模式,但我想仍有一定參考價值。
會場我嘗試的另外一顆鏡頭是FE 85mm F1.8,這顆鏡頭我認為是Sony在FE定焦群中補齊入門鏡群的拼圖。
以現在的規劃來說,Sony在入門部分的FE鏡頭,已有FE 28-70mm/3.5-5.6、FE 28mm/2、FE 50mm/1.8,這個85mm的焦段,也讓鏡頭的在入門市場的部分佈局更加完整。
FE 85mm F1.8體積跟重量都很讓人滿意,鏡頭的質感雖然不像FE Zeiss或者是GM,鏡身的質感也還在水準之上。
不過FE 85mm F1.8也跟FE 50mm F1.8有類似的狀況,或許是使用的馬達的關係,對焦的時候會覺得有比較明顯的推拉感,速度上也稍微慢一點,但仍在可接受的範圍。
這是一顆全開光圈就相當銳利的鏡頭,顏色的調性走向我認為比較中性,比起GM或者FE Zeiss鏡,顏色是稍微淡一點點。
同樣的,在會場我也拍了一些照片,可讓大家參考看看。
其實在這次CP+ 2017前,我蠻期待Sony除了鏡頭上能有讓人為之一振的產品,但也許是前幾年A7系統的推動比較快,使用的科技也截至目前為止也都還是很不錯的技術,也就沒有立即更新產品線的必要。
不過根據這兩年的CP+看來,Sony未來的主力也將落在E接環,全片幅的A7系列定位明確,不管是中高階的全幅DSLR或者是入門DSLR都有施力的地方,鏡頭就變成在推出新機身前最大的目標。
也因此,高階追求影像極致的G Master,入門完備的鏡頭系列,在這兩年都已完成。也許,可能,應該,新世代的A7就該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