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味了
急急忙忙著確定了行程,工作都還沒能放下呢!比起團友多半有個三五個月的準備期,我自己出發前能運用的準備時間確實有限。
不到一個月的準備,除了擔心高山症造成的身體不適,也很擔心自己因為瞭解與準備不足,在整趟旅行當中有漏失的地方。
果然在這趟高原行程當中多少出現了一些因為準備不足的狀況,像是衣著方面不太能配合高原上的溫差、防曬的功夫也沒做好、甚至連雨傘都忘了帶…。
不過其實我更擔心的其實是「團體旅行」這件事。
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跟團體一起旅行過了,也早以習慣自助旅行的步調與自主安排,所以這趟行程我還真的是蠻擔心跟著大夥一起行動會有不適應的地方。
不過還好,整個行程的設計跟傳統的團體旅行很不同,直到第二週開始之前,我還沒什麼不適應的情況。
說是團體旅行,比較確切的形容應該是有領隊幫大家張羅基礎事宜的自助旅行,當然還是有一些既定行程,但是非常具彈性。
行程可以改動、行程可以推移、突如其來的臨時行程…更進一步地說,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彈性,即使是團體,大家所體驗到的還是獨一無二,也與旁人截然不同的行程。
我特別喜歡從領隊到同行的團員,大家都有著獨立的愛好與關注的焦點,不是僅僅只把焦點放在「拍照」上而已。在網路匱乏的大部分藏區裡,我們都出去探險了一番,然後在晚上面對面的交換經歷,實在也是這次旅行中很讓我開心的時刻。
#1 玉樹時裝週之一
在牧場的作息很簡單,早晚各一次放牛與擠奶,剩餘的時間牧場人家會用來處理一些日常事務,像是製作酸奶、奶渣、處理牛糞等等。
我們也沒什麼既定行程,牧場的範圍內,大家想去哪就去哪。
藏族傳統服裝是牧場生活其中一項體驗。
大家換上不同的藏服。
後來我也才知道即使是藏族,不同區域也還是有不同的藏服風格。
吃過早飯,我們的領隊突然跟我們說,地陪忠達家裡今天請了蘇莽寺的活佛來家裡祈福,大家要不要過去看看?
這樣的說法實在很有趣,彷彿像個Facebook上「你鄰近的活動」真人版。
回頭想一想,數位的便利性讓都市內為數眾多人們才有機會連結起來。而在這裡,人與人的連結,是直接的、面對面的邀約。
烏達是藏人用來趕牛的傳統器具。
施力妥善的話,不只可以發出很大聲響,還可以拋擲石塊,都是趕牛時會用到的部分(聲響指引牛的方向、拋擲石塊也是類似的效果)
你們到底帶了多少衣服跟配件…?
多松的夏天牧場在一個地勢較高的山谷裡面。
雖然說是一個山谷,但地勢還是高低起伏的話,要拍到好風景的話,還是得自己找地勢高的地方。
山坡走起來還是有坡度的,當地的人家俐落的走上走下,我沒幾步就得停下來喘口氣。
甩完烏達的這天午後,有些團員出發去趕牛回家,我坐在山坡上靜靜看著。
沒有邊際的草原跟山谷,加上完全沒有手機、網路訊號(也沒有電…),在這樣開拓的視野中靜靜坐著,心情很是放鬆。
這天晚上帳棚裡出現海底撈鍋底的火鍋還真的是有點意外。只是山上的水煮不開阿!火鍋料得要煮更久。
這幾天在牧場裡確實過了很特別的山居生活,開闊的土地、簡單而規律的作息,都是很特別的經驗。
飯後回到帳棚裡,就著牛糞爐微弱的火光,大家喝著熱茶,交換看著相片聊著天,是沒有網路,但這樣也挺好的。
我們在帳棚這幾晚,晚上都有貓咪叫著,最後一天早上才遇上本尊,雖然照片看起來很像霸氣貓正在巡視牧場,不過牠可是很親人的。
是說,貓咪是舅媽家養的,整個山上只有牠一隻,所以其實晚上是發情期到了正想用叫聲來吸引同伴。
是說,整個山頭只有自己沒有同類,這樣挺寂寞的呢…
嘎松是舅媽家害羞的小男生,經常躲著我的鏡頭。
雖然都在牧場生活沒出去唸書,但透過看電視劇學,漢語也很流利,實在是很聰明的小朋友。
我們團裡的伙伴跟他出去趕牛,第一天就漏失了10頭成牛,這對一般牧人家族來說,是很驚人的損失呢,還好隔天一早有找回來,不然可慘了。
早晨工作中的,嘎松姐姐。
在牧場的這天早上,我也體驗了擠犛牛奶這件事。說實在的,作為一個過客,這樣的體驗很新奇,不過看著近百頭的犛牛,如果要我早晚各一回,天天擠,還真的是件苦差事阿。
這幾天遇到很多藏獒,有的在人家裡、有的暫時守護著冬牧場,共通點都是很凶,非常兇。
加給是我這幾天唯一能動手摸到的藏獒。不只能摸頭,嘴邊肉還可以搓揉呢!
加給一直都對人很親善,只要能吃到東西就任我們接近,實在是一隻好脾氣的藏獒。
藏獒加給的主人,邊跟他們聊天一陣子才拍到這麼開心的笑容。
剷牛糞,曬牛糞是每個牧場人家必備的作業。
曬牛糞時要用手鋪平,最後也會曬成一片一片,就是平常取暖煮水的燃料。雖然牛糞沒什麼氣味,但是心裡那個檻過不去哪!
犛牛還真是全身上下都是寶,犛牛奶可以喝、製成酸奶、酥油、煮後曬成奶渣(糌粑的原料之一);牛糞可以當作燃料,犛牛毛、皮、肉也都各有作用。
回村子的路上,天氣正好,見到許多野兔還有土撥鼠。
當地人有個見到土撥鼠的有趣說法,第一次見到的土撥鼠就是今年的狀態,如果是跑動的土撥鼠就是一整年都會跑動忙碌。而如果是坐著的今年則會休息。
正面的解釋或者反面的解釋都行,像是跑動的話可以解釋成有事情可以忙碌、也能解釋成勞碌。
我第一次見到的土撥鼠是正在奔跑的,希望今年工作一切都順利~
途中也經過忠達家(也是宮保家)的冬牧場。
在那邊鎮守的是加給的姐姐:加某。
加某就真的非常非常兇,只有忠達才能摸。要不是忠達牽著,加某好幾次都撲向我們,超可怕阿…
回到村裡我們稍做修整,午飯過後去了婦女之家合作社。
他們利用羊毛製作了許多有意思的手工藝品,保暖的衣物以外,也有手機套、筆電套等。
從毛線的製作開始,每個人都負責不一樣的工作。
這趟旅行中覺得挺有意思的是,村裡面的人都很友善,雖然我一臉觀光客的樣子,但是這樣跑進跑出,大家也不會對我這樣拍攝感到排斥。
團裡的行程很彈性也很隨意。
村子這天大家參觀完婦女之家,跑到地陪忠達在村裡的家。(沒錯,所以我們去了忠達夏天、冬天的家,還有村裡的家)
那是間雜貨店,剛好電腦有點問題,我們就拆了電腦開始研究要從哪裡修。這哪像旅行團的行程?可我就喜歡。
所有在這世界的日常,都是我嚮往的片刻。
這次出門之前,其實我很期待可以在沒有光害的地方拍星空、銀河。
在牧場時天氣不太好,多雲又下著雨,回到村裡才又好一點。
總覺得夏日高原的天氣很多變,即使是好天氣,轉眼間就是不同的風景。
回家,回在毛庄的家。
路上,長長的巷子裡映著光,很鄉村,很安靜,也很好。
在牧場度過三天沒有網路、沒有電…也沒有洗澡的日子。
回到民宿的午後,我們燒了水(是真的用柴燒開水再混冷水)舒服著洗了個好澡。
然後洗好衣服晾著,鄉村的生活就是這麼樸實無華,單純的讓人自在。
隔天準備繼續四小時的車程回市區到結古鎮。
離開之前有些人去商店補給食物水果,有些人忙著收行李,我則忙著到處找這幾天相處的人家拍照。
她是姐姐,我們這週在毛庄還有牧場的大廚。
我們另外一位掌廚拉吉的小朋友,跟我們玩得很開心。
在毛庄跟牧場吃的其實很簡單、很家常,姐姐、拉吉跟小仙女拉姆會做一些當地的食物,像是自己燒個餅子、或者是麵片湯。
麵片湯是個類似麵疙瘩的食物,通常都是家裡有客人來時做的,所以大家有機會去藏區作客的話,大概都會吃到麵片湯。
要離開這天,我們其中一位領隊佩徵去對門跟阿瑪道別。
阿瑪真的是把佩徵當女兒疼,每次看他們見面阿瑪總是讓佩徵手上塞滿了食物…
幸虧佩徵在,我才能拍下村莊裡面這些人們的自然笑容。
我們在毛庄這週,忠達陪伴了我們相當長的時間,要離開之前團內的大姊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
我們團內有幾個妹妹,在拍照的時候,忠達就在旁顧前顧後的,一些梳理頭髮一下整理服裝一下指導動作。
比攝影師指導還專業,如果她在大都市的話,一定是很成功的造型師、經紀人、肢體指導。
漫漫。
再次經過來時的神山,大家還想補拍些東西所以又停留了一回。
來時灑了隆達祈福,回時遇上了藏族姑娘。
昨天山下的村莊剛做了法會,她們今天上山來掛風馬旗。風馬旗跟經幡一樣都是祈福的布旗。
正要走下山坡,回頭拍了一張,還喊著回鎮上給她們發個微信傳照片呢!
遠處的草原,是我們不久後的目的地。
#中場
這幾年下來,我大部分旅行的地方是日本,除了受日本相機與攝影文化的吸引以外,有很大的原因是「便利」。
城鄉的交通便利、旅遊的資訊豐富、有點熟悉仔細看又截然不同的風景,再加上不太長的飛行時間,完全滿足我說走就走的想法。
短天數的安排加上暢通的網路,就算是旅行途中有些事情要聯繫,也都沒什麼問題。
旅行有時只是想轉換個心情,若能輕鬆安排該有多好。日本,就是類似這樣的旅行場所。
所以這趟青海行對我來說,也屬邁出舒適圈的行程。
出發前我是慌張的:習慣做好旅行功課的我,這次大概要準備不周全地去了吧?海拔這麼高,我拍照設備要帶什麼?(居然不是先擔心高山症不能拍照我也是很奇葩)
在青海的一切確實是很不一樣的。
風景不一樣,因為是高原;人們不一樣,因為有著不同的文化。
但最不一樣的,是這裡並不便利,也不那麼舒適。
高原乾燥,大部分的藏人平常並不常洗澡,燒水洗澡也不是那麼便利,行程裡兩三天不洗澡是很正常的;廁所也經常是露天甚至是野放;在山區的話,三五天沒有網路訊號也屬正常
以旅行團的角色來看,我們是客人,已經是給予非常必要的環境了,體會到的我想不過是藏區生活的二三。
臨行前,佩徵還挺擔心我這樣臨時出發的狀況,直說如果有遇到文化衝擊的景象,心理上感受有狀況的,要早點跟她聊聊。
我記得在行程裡面的一句玩笑話,應該回答了她對我的擔心。
我說:「作為一個攝影師,最重要的是體驗跟觀察,在這裡,這樣的能量很豐沛。」直到回來許久,我仍這樣覺得。
是的,那個第一天見到,高高在山坡上的結古寺。
回市區的下午,我們就上來了。
午後在結古寺內穿梭探險。
這個赭紅色的長廊,真美。
玉樹大地震時,災情相當嚴重,有許多人因此往生。
由於數字相當龐大,傳統的天葬無法迅速的處理完畢,最後採用另外一種傳統的方式火葬來處理。
結古鎮邊,山坡上的六字真言,就是當時火葬的位置,在這邊刻上六字真言,也有為亡者祝悼的含意。
不管在哪裡,能夠結伴同行的,是緣分。
在同行路上能聊得來的,是湊巧。
聊得來又能變成朋友的,只能說幸運。
我很慶幸能夠在旅行中結識這些有趣且談的來的朋友。
信仰對藏人實在是一個很重要的寄託。
轉山便是信仰活動的一環,我們在毛庄民宿的大爸爸每天早上都去村上轉山,在都市內的人自然沒有村內的後山去。
信仰,驅使著他們前往市區近郊的神山轉山。
地震過後,整體玉樹藏人的生活變化很大。
由於政策的關係,許多牧人改遷徙到都市生活,在牧場一輩子生活的人們,生活所有的一切都直接取自於土地,直到來到都市。
都市裡面樣樣都要開銷,也失去了放牧的牛羊,習慣的生活方式與技能都不是能在都市內能謀生的。
產生的落差與困境不言而喻。
轉山這樣原本每天都要作的事情,來到都市,也只能久久才能作一次了。
高原氣候還是多變,在山腳還是藍天,到一半就下起雨來了。
在岩壁上的山羊們如履平地,一蹬一跳的躲進岩塊裡,一回兒雨停了又蹦蹦跳跳的跑出來。
趁著雨,參觀了禪古寺。
寺院的一隅,透出了光。
早上去的文成公主廟正是禪古寺修建跟管護的。
玉樹大地震後受損嚴重所以目前的部分是重建的,這裡也是當年文成公主入藏時舊唐蕃古道的一部分。
又雨又晴,高原的的天氣真是變化莫測。
同樣是夏牧場,結古鎮附近的巴塘,真的就是一望無際的草原。
旅行到現在,大家也累了。
草原上吹來的風,緩緩的。
坐著不動,也好。
美景當前,還是坐不住。
讓人憧憬的藍天、白雲、草原,多好哪。
高原的天氣真的是各種變化,只是五分鐘,晴天馬上變多雲甚是飄雨。
就算都是好天氣,山坡上的影子也是變動得很快。講句話,換個鏡頭,景色就完全不同了。
時候尚早,偷溜進廚房看看主廚在準備什麼?
欸,怎麼那麼精緻?
每年,都有來自各地且具不同技能的小幫手在高原的行程上換宿。
從廚房出來正好看這幾天的小幫手在看著遠山,這樣的畫面挺好。
草原上的人家開車經過,恰好走在陽光灑下的區域,真像個汽車廣告。
山巒層疊,光線變化流轉。
高原上的風景遼闊,帶著望遠鏡頭來拍,更框了些都市中沒有的純粹畫面。
高原上的特有種。
草原上到處是他們的巢穴,蹦蹦跳跳的從自己家鑽到別人家。
牠們是很敏感的生物,有些地方因為氣溫的升高,鼠兔已經遷徙或者滅絕了。
在帳棚餐廳用晚餐。
在巴塘的設備比較好,配合著無邊的草原景象,倒有種休假感。
下貓下狗下冰雹。
晚餐到一半,狂風大作溫度縱降,原本以為只是下大雨,沒想到是下冰雹。
什麼都遇到了阿,這趟。
在多松時有種與牧民一起生活的感覺,配合著峽谷風貌,感覺粗獷些。
在巴塘,廣闊的草原風光也秀麗些。
高原上的夜晚來的晚,大概都九點才天黑。
都已經下貓下狗下冰雹了,原本不是那麼期待晚上能遇到沒有雲的天空。
四點多不知怎麼搞的就醒了。
往外走,月光灑落,真美。
一早,草原的生活已經開始。
不管幾次,高原上的層疊、光影變化總是讓人痴迷。
早上的天氣挺好的,就著好光線來一張影子自拍。
上次在多松,宮保家的馬懷孕了所以不能讓我們上馬騎乘。
這回在巴塘,旁邊的牧人人家養著幾匹馬,主人好心的讓我們上馬體驗。
其實我們的營地是跟幫廚她們家租的的,剛剛提到的馬兒也是她們家的,一早開飯前到她們家作客。
我們這趟旅行中很常到藏族朋友的家裡作客,通常他們都會拿出牛奶、酥油奶茶、糌粑招待客人。
一直到離開高原,我都還不太習慣奶茶是鹹的這件事。
我們在巴塘的主廚,那些犛牛排、羊排跟精緻的九宮格餐前菜都是她準備的。
是個很可愛的藏族女孩。
早上天氣還好著呢,一離開就又下起了雨。
路況實在不好,車子就卡在泥濘裡面兩三次。
回到結古鎮,又放晴了。
這趟高原藏區的路途中,總是有各式各樣的經幡、真言,位置都很險峻,不是半山腰,就是在水邊的峭壁。
我聽領隊們說,藏人就是這麼一步一步攀上去,把這些經幡掛立起來的。
信仰的力量。
最後一個在高原的午後,在旅館放好行李,往窗口一望,光線很好。
格薩爾王相傳是蓮花生大士的化身。
這個格薩爾王雕像,在震時並沒有倒塌,依舊作為結古鎮的中心矗立著。
大家把握最後一天在街上逛著,蒐集著高原上值得紀念的物品。
這幾天包含在巴塘草原,我們酒店的老闆也跟著我們一起行動。跟他相處一陣子,看我拿著相機拍照,聊起來才發現他以前在藏區這裡,是擔任婚禮攝影。
他開了以前工作室的影片頻道給我看,剪輯很順暢,也讓我窺見藏族在都市裡傳統的婚禮儀式。
要離開高原了。
再看一眼這個重生的城市吧。
離開高原了,重新回到海拔500公尺的成都。
成都是這趟旅行中,兩程的中轉站,我個人很喜歡這個城市。
在高原上,走兩步就得稍微大口呼吸、拿著重一點的攝影設備登山就喘。一回到成都,這些症狀都消失了。
也許是氧氣充足了,也或許是成都的濕熱,這個午後,昏昏沈沈的。
回到成都去了青羊宮。
雖然是歷史悠久的古蹟,但似乎不是太多觀光客去的地方。
道觀裡在假日還算幽靜,我尤其喜歡裡面能在裡面下棋、泡茶的區域,在這昏沈的午後,彷彿一方淨土。
對很多人來說,藏區是神秘的。大概是基於信仰的神秘性或者是不熟悉吧?
確實,藏區的文化、信仰非常不一樣,他們的知識傳承的系統也與我熟悉的不同。
不過就是方式不一樣而已。
認真想想,不同的是形式,相同的是過日子的真實。
直到耳邊傳來的是汽車的喇叭聲而不是犛牛的哞叫,眼裡看著的是高樓大廈而不是曠野風光。
我這才意識到,已經離開高原了。
那兒透著光。
梳理一下,該向前了。
在成都去的地方不多,閒逛了兩天總覺得與其他大都市比起來。
忙亂中帶點緩慢,東西也很好吃,是獨特的地理環境培養出來的嗎?
去嚐了當地有名的串串火鍋,當地的導遊還說這還不算辣,還沒什麼味道呢!
開什麼玩笑這還不算辣,只是小辣的辣度已經讓大夥嘴唇發腫了。
回台灣後,埋首在紛擾的生活裡,經常會想起高原的時候。
出發前,我其實沒有對這趟旅行抱持著什麼特殊的想法,什麼勘透人生、靈魂昇華什麼的,這些都沒有。
但我還是想念那兩週的生活。
儘管只是過客,我仍感受到難得的平靜。
我不確定是因為物質匱乏帶來的,還是生活單純帶來的,亦或者是人與人的心裡的距離很近、少了機心帶來的。
說不執著,好像也就是少了慾念、放寬心。
然後隨遇而安。
回到熟悉的都市裡。
很豐足,人跟人靠近著。
人生的風景是什麼呢?
我永遠辦不到藏人所說的不執著,大概是環境不一樣吧,我也有捨棄不了的東西。
但在紛擾環境中,在可能的情況下,試著保有純粹,能夠隨遇而安。
心中所求,如此而已。
在那個離天空很近的地方,在那個人煙稀少的地方,所見的、所體會到的,也許截然不同。為了生活所做的,不論在哪,大概都是相同的。
只是,總有塊風光明媚,在遠方、在心裡。
都一樣。
本輯「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照片輯所使用的器材
- Olympus E-M1 II
- M.ZD 25mm F1.2 Pro
- M.ZD 8mm F1.8 Pro
- M.ZD 40-150mm F2.8 Pro
- 增距鏡MC-20
- Samsung Galaxy S10+
- Google Pixel 3 XL
Special Thanks: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一)東京天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二)你的日常是我途中邂逅的風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三)秋色是山巒中的一抹紅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四)貳零壹柒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五)Kyoto, ver. F1.2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六)東京,72時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七)北國之冬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八)春,山陽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九)半晴半雨關門海峽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貳零壹捌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一)有一種光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二)沾衣欲濕杏花雨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三)高原,以為不一樣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四)那兒風光明媚,原來都一樣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五)一隅秋霜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六)貳零壹玖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七)貳零貳零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八)無雙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九)貳零貳壹
My InstaGram @euyo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