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味了
歷經幾個寒暑,Sony逐步地將Xperia 1 系列打造成速度與對焦能力優異的手機。也加入了近似於單眼相機的拍攝介面,讓手機也能享有攝影的調整彈性與樂趣。
也不禁讓我想問,如果旗艦手機還能有更優秀的性能再更上一層樓,會是什麼樣子呢?
它是Sony 的 Xperia PRO-I,同時堆疊了硬體與軟體,讓我們享受輕鬆拍照與專業調整,亦同時兼具拍照與錄影。
Xperia PRO-I 用著一吋感光元件,又具備相位對焦,在照片、在影片都樹立了強大的標竿。
目錄
- 一、基礎介紹:為了攝影而生的細節
- 二、世界初,搭載1吋感光又具備相位對焦(PDAF)的手機
- 三、之所以這麼使用1吋感光元件的三個理由
- 四、另外一種形式的強大:關於影片
- 五、攝影的樂趣:盡在我手的調整彈性
- 六、終曲
在正式開始今天的文章以前,按照慣例,依舊先分享幾張我個人喜歡的照片給大家,除此之外這次同時做了影片版本的分享,只要十分鐘,想更快瞭解Xperia PRO-I,也可以看看這支影片,裡面也有更多它拍出的優質4K影片、追蹤對焦的成果。
一、基礎介紹:為了攝影而生的細節
現在手機的拍照性能越來越好,有許多人已經逐漸的取代相機,當我們在提起手機的時候,多半還是跟「輕鬆拍」這件事情相連結。
Sony 從Xperia 1開始,便試著讓更專業的介面、性能納入手機,讓手機也能是一個專業拍攝的器材。
這件事情,在Xperia PRO-I上更加成熟,也更能稱它是一隻專為攝影而生的手機。
初上手Xperia PRO-I,外觀金屬質感相當好,側邊的書頁式設計我個人也非常喜歡。
採用高通S888八核心處理器的它,散熱部分也做得不錯,最近在錄製4K影片,拍攝連拍照片的時候,都沒有過熱的狀況產生。
為什麼說Xperia PRO-I更是為了攝影而生?
我覺得在設計上它有幾個面向是喜歡拍照的人會喜歡的,第一個就是獨立的快門鈕與另外一顆自定義按鈕。
我通常將快門鈕設定為長按就能啟動Photo Pro這個專業的攝影模式;長按自定義按鈕啟動Video Pro這個錄影模式。幾乎是從口袋拿出來到眼前,就能馬上進行拍攝。
Xperia PRO-I的快門按鈕是有段落的,這點的操作感跟相機也是一致的。可以進行半按快門對焦,全按拍下。
我為什麼喜歡獨立快門鈕的原因很簡單,第一當然就是快速。
當你見到漂亮的光線,搭配稍縱即逝的影子,這樣的機會快門,如果還要滑開手機、打開相機APP,最後按下螢幕的快門鈕,基本上是掌握不到的。
另外一個原因,自然也是獨立的快門鈕可以讓我用單手來拍攝,不需要以左手拿手機、右手點快門。
在一些用前景增添豐富度的畫面,這樣的方式更直覺,也更好掌控。
Xperia 1 系列的螢幕一直很優秀,Xperia PRO-I自然不例外,它的螢幕支援4K HDR,顯色性也很優秀,在出外的時候觀看照片、編輯照片都很讓人喜歡。
Xperia PRO-I在鏡頭上主鏡頭採用了Zeiss Tessar光學鏡頭,三個鏡頭皆具備Zeiss T*鍍膜。這個鍍膜讓我們可以獲得色彩還原度高,也非常鮮豔討喜的顏色。
整體來說,我認為Xperia PRO-I在畫面的表現上比起Xperia 1 III又更均衡。
近年來手機的調色傾向,越來越走向飽和度高的走向,也因此常常有人說Xperia 畫面比較不鮮豔,是比較真實的調色。
以我使用Xperia PRO-I所拍的成品來看,我認為會是一個鮮豔且討喜,很接近Sony數位相機調色的顏色走向。
當然Zeiss鍍膜不只在色彩還原與鮮豔度上,也同時展現在逆光的表現上。
Xperia PRO-I在逆光的表現,超乎其他手機許多,面對強光幾乎沒有感到任何的對比下降,或者很明顯的鬼影。
我找出兩個場景來比較,一般來說,在晚上的燈飾或者下午的逆光,這兩個場景手機拍攝時,經常會有明顯的光斑或者是對比下降。而Xperia PRO-I在這點表現得非常好。
▲Xperia PRO-I與iPhone 13 Pro的比對,iPhone 13 Pro在畫面中上方有明顯的光點。
▲Xperia PRO-I與iPhone 13 Pro面對逆光的比對,Xperia PRO-I在畫面中對比幾乎沒下降,顏色維持得相當好。
也正是Zeiss鍍膜這樣的特性,讓我在順光與逆光,都能夠在顏色、對比維持住的狀態拍下既鮮明,又帶著清爽風格的照片。
在攝影的設計上,Xperia PRO-I其實也預留了專業的空間。
當我們大量的使用它拍照與錄製4K高畫質影片,雖然內建空間已經有高達512GB,Xperia PRO-I依舊能支援高達1TB的micro SDXC卡片,所有高畫質的素材都能存下。
二、世界初,搭載1吋感光又具備相位對焦(PDAF)的手機
Sony Xperia PRO-I嚴格來說並非是世界第一款使用1吋感光元件的手機,但我仍稱呼它為「世界初」,原因就在於它是搭載一吋感光元件,又同時具備相位對焦的手機。
有了相位對焦,我們在Xperia PRO-I上便能作到更好的追蹤對焦,對於移動的物體也可以更精準的拍到。
當然,使用1吋感光元件,比起其他手機,可以帶來怎麼樣的表現?
第一,自然是能比較容易獲得散景。以Xperia PRO-I來說,半身人像就能拍下非模擬效果淺景深,用來突顯人像主體相當自然。
近拍的散景自是不在話下,Xperia PRO-I當然可以有著很好的效果。
使用1吋感光元件在低光條件下表現是非常理想的,不管是晚上街道有氣氛的隨拍,或者是昏暗的餐廳,Xperia PRO-I拍攝的照片都很好。
這歸功於每個像素具有2.4μm的感光面積,這個面積,還比其他手機以像素合成來完成單像素感光面積增大還要更大一些。
我們稍後還會好好說明Xperia PRO-I對於1吋感光元件的處理。
我們現在先來聊聊關於Xperia PRO-I的虹膜式光圈。簡單來說,虹膜式光圈便是讓手機擁有第二個光圈可以設定、調整,過去手機受限於體積跟機構,這樣的設計相當少見。
▲Xperia PRO-I的虹膜式光圈,左:F2.0、右:F4.0
Xperia PRO-I的虹膜式光圈主要分為兩段:F2.0跟F4.0。這是一個相當理想的配置,為什麼這樣說?
因為這相當於兩級光圈的差異(F2.0 -> F2.8 -> F4.0),在景深上、在進光量上,都能讓拍攝有更明顯的差異。
我們可以看看下面這組照片帶來的景深差異。
一般來說,用F2.0跟F4.0都能在日常拍攝,但還是有一些場景分別使用不同的光圈會更理想。
比方說,想要以較大的光圈營造散景的時候,這時候使用光圈F2.0,包含半身人像跟近拍,都有很好的效果。
F4.0的時候自然是追求景深的時候,若想要拍攝更多風景、建築的細節,這時候選用F4.0會更理想。
另外一個切換光圈的時機,當然就是使用長時間曝光的時候。
絕大部分的手機,就算擁有長時間曝光,但也因為只能使用單一最大光圈,所以曝光時間不易拉長。
以同樣的設定來說在下面這個夜景照片,由於進光量相差兩倍(光圈差一級,進光量差一倍),快門速度便是0.4秒與1秒的差別。
從畫面來看,就是短短的拖曳跟完整的車流軌跡的差別。
三、之所以這麼使用1吋感光元件的三個理由
Xperia PRO-I發表至今,我們見到很多討論的迴響,多半是:「為什麼Xperia PRO-I只有用上60%的面積?」
在這邊我整理了幾個理由,來跟大家分享我的想法:之所以這麼使用1吋感光元件的原因。
第一個理由,是一吋感光元件的感光能力。
我們剛剛才提過,Xperia PRO-I每個像素具有2.4μm的感光面積,比其他手機以像素合成來完成單像素感光面積增大還要更大。
就算沒有用滿全部的感光元件,但每個像素的感光能力比起其他手機還是更好。
對手機拍照的使用者來說,我們是否曾遇過在低光拍攝的時候不盡理想的時候?我想應該是有的,像是長廊裡面,採光沒那麼好的人像。
或者是在家中,想拍好動的寵物,需要高速快門凝結的時候,感光度也會因此提高。
好好做一頓飯,搭配有氣氛的燈飾時。
這幾個場景都是Xperia PRO-I發揮感光能力的時候,說來都是尋常的時刻,在過去對手機卻不是那麼容易。
也必須說,合成像素提升感光能力的方式適用於照片,但當要拍攝影片時就沒辦法使用,我想這件事情也是Xperia PRO-I使用1吋感光元件來提升錄影低光畫質的原因。
第二個理由,是速度。
Xperia PRO-I用上這片感光元件,讓相位對焦點分布在整個畫面大約90%,可以說是整個畫面內都能使用高速的對焦與追蹤。
這讓我們能很輕易的捕捉動態的時刻。
▲Xperia PRO-I 使用 PhotoPro 追蹤對焦螢幕錄製
在追蹤對焦、連拍性能同樣強大的Sony Xperia 1 III評測,請見:旗艦手機拍照筆記(十二)有著Xperia 1 III的日子,隨手即是講究生活
第三個理由,是體積。
我過去曾買過使用完整1吋感光元件的Lumix CM1,這確實是最接近「能講電話的相機」的一台手機。
但它凸起的鏡頭,也讓隨身放置在衣物,像是牛仔褲口袋內變得有點困擾。
Xperia PRO-I所使用的Zeiss鏡頭採用Tessar光學設計,Tessar這個設計的特點主要就是用極少的鏡片,能達到極低的變形跟很好的銳利度,一般在單眼相機上都用在輕薄的餅乾定焦鏡上。
綜合鏡頭結構跟使用的感光元件比例,在設計上,可以理解是為了體積跟攜帶性所做的通盤性考量。
也因為這層考量,本年度使用1吋感光元件的手機,Xperia PRO-I也成為唯一具有多鏡頭的手機。
除了1吋感光的主鏡頭以外,Xperia PRO-I還具有超廣角16mm跟2X光學變焦50mm的視角,在使用上也更有彈性。
第四個理由,是影片的防手震。
考慮到體積的設計,在鏡頭設計也比較難同時加上光學防手震,在影片的錄製上便成為很重要的課題。
考慮到其他兩種防手震的方式。一個是移動感光元件的防手震,使用一吋感光元件後,手機內也不容易容納完整的機構。
另外一個則是電子防手震。
電子防手震的話,則需要應用到感光元件的外圍做運算的補正。以一般步行的使用,PRO-I的防手震效果是很理想的,幾乎能作到感覺不到步伐震動的感覺。
▲Sony Xperia PRO-I 錄影步行穩定效果
綜合以上,我們其實可以看出,Xperia PRO-I在使用1吋感光元件上,通盤考量的不只是使用到全部的面積。
還考慮到幾個面向:能讓影片也使用到感光元件的能力,讓整個畫面對焦的能力提升、體積與影片防手震。
四、另外一種形式的強大:關於影片
這回的旗艦手機拍照筆記,我選用的副標是:「前所未見的強大影像」。在下這個標題的時候,提到「影像」,我考慮到的其實不只是照片,還包含了影片。
Xperia PRO-I同時辦到了這兩點。
先從手機容易上手的部分來說吧!
Xperia PRO-I搭配了一組特別的Vlog外接螢幕,以及原本在Sony數位相機上能使用的藍牙手把,兩者連接Xperia PRO-I,可以成為絕佳的手持Vlog解答,兼具了便利使用與錄影的畫質。
在使用藍牙手把之前,需要進行配對;而小型的螢幕透過磁吸手機夾吸附,連接線接上之後只要將權限開啟就能使用。
而此時在手機上的取景畫面也會顯示「Vlog監視器已連線」
整體來說,如果經常錄製Vlog,Xperia PRO-I是個畫質優異的選擇。
也因為藍牙手把的連線,可以直接按下”Movie”來直接錄製。
▲拍攝Vlog片段
Xperia PRO-I在影片的強悍,當然不僅只於錄製Vlog而已,還在於擴充性與錄製影片時的詳細操控。
Xperia PRO-I維持著Sony Xperia 系列的傳統。保留了3.5mm耳機插口,這不只讓我們可以繼續使用有線高音質耳機,當我利用Vlog螢幕採用外接麥克風收音的時候,這個耳機孔也讓我能用耳機更精準的監聽。
對我來說,最重視收音的時候,主要上是在烹飪的收音,喜歡著滋滋作響的那些聲音,主鏡頭旁的指向麥克風,除了適合收音Vlog,也很適合收作菜的過程,完成菜餚後來觀看,是很療癒的影片。
▲Sony Xperia PRO-I 麥克風收音ASMR
在Xperia PRO-I上,不只是擁有專業的拍照模式 ”Photography Pro”,也擁有可自由調色的專業錄影模式 “Cinematography Pro”。
現在又新增了Videography Pro這個錄影模式。
Video Pro與Cinema Pro最主要的差別,就在於Video Pro依舊維持了多樣的選項可供調整,也保有「全自動」錄影的彈性。
更重要的是,Video Pro本身可以說是兼具專業跟易用性,視覺化的配置,讓我們簡單就能拍出4K大片。
▲Sony Xperia PRO-I VideoPro操作畫面
我個人很喜歡Video Pro所帶來的創作體驗。
相對起Cinema Pro,它更容易上手操作,我拍攝時只要留意構圖,所以基本上錄影的素材都是使用它拍攝。
1吋具相位對焦的感光元件,在行進間畫面穩定,也都能準確對焦,本身錄影畫質表現也好。這都是我很喜歡Video Pro的原因。
▲Sony Xperia PRO-I VideoPro追蹤對焦:人物
▲Sony Xperia PRO-I VideoPro追蹤對焦示範:貓
▲Sony Xperia PRO-I Video Pro 追焦錄影
五、攝影的樂趣:盡在我手的調整彈性
整個Xperia旗艦手機發展至今,在Xperia PRO-I上我們看見手機能拍下強大影像的能力。
與其說這是一台影像能力超強,能拍出很厲害照片的手機,我會更偏好用「能體驗攝影樂趣」的手機來形容它。
手機畢竟還是手機,因為便利跟輕薄體積,我們總是犧牲掉一些體驗、一些操作。Xperia PRO-I可說盡最大可能地提升拍照與錄影的成品與體驗。
拿老朋友Photo Pro來說吧?
這個近似Alpha單眼的介面,滿足了我們對攝影參數調整的偏好與彈性。透過這些調整,我們有機會讓畫面有著截然不同於自動拍攝的感覺。
拿白平衡來說吧,就這樣去調整,馬上就能展現夕陽的昏黃氣氛與城市冷冽的科技感。
若需要長時間曝光,或者是快速的對焦與快門,Xperia PRO-I自然也能利用Photo Pro的S快門先決模式與M全手動模式來完成。
也別怕Photo Pro介面過於複雜,只想好好構圖的時候,就選用Basic模式。
關於Photo Pro的使用,請見:旗艦手機拍照筆記(十一)那些Xperia 5 II用著Photo Pro模式拍照的二三事
對影像的要求,你自然也會想要有個保留更多資訊的檔案。Xperia PRO-I除了JPEG直出好看,也能拍攝12bit RAW檔,利用RAW檔的調整彈性,能輸出更理想的影像。
對我來說,目前錄影的比例開始增多,在相機之外,有時候其實我蠻期待能有一個輕裝出門,還有優異影片品質的器材。
才剛有這個想法,Xperia PRO-I就這麼出現了。
它的畫質優秀,擴充性也好,在介面上也非常完整,可以說是我理想中的第二台高品質錄影器材。
對喜愛影像的人來說,畫質自然是第一優先,但如果要增強使用的愉悅感,那麼這些調整選項的步驟,看似複雜,實則是一種參與調整,把影像的結果全部控制在手裡的樂趣。
▲4K HDR片段合輯
六、終曲
「旗艦手機拍照筆記」累積了這些年,每一年,我都見證了許多無比優秀的手機。
每一年其實你都在猜,手機能怎麼變化,讓影像更好?然後每一年,其實你也都會震懾於這些旗艦手機的影像魅力。
Sony 從 Xperia 1系列,從對焦開始,然後慢慢地強化了操作的介面,這兩者讓手機開始連結到專業的拍攝。
在今年,則有了兼具對焦、連拍與專業介面,同時所有鏡頭都能如此高速拍攝的Xperia 1 III。
最終,我們見到了Xperia PRO-I,這個在手機領域中,在攝影面能兼具照片與影片,擁有前所未見的強悍。
但同時,這其實也是一台擁有Sony全方面的科技,包含螢幕顯示、聲音等技術。
Xperia PRO-I,它是一台徹徹底底體現Sony全方面技術,適切也理想的能融入我們娛樂與生活的手機。
關於Sony Xperia Pro-I更詳細的資訊,請參考以下連結: Sony Xperia Pro-I 原廠網站資訊
那麼在最後,就是Sony Xperia PRO-I所拍攝的實拍照片,分享給大家。
攝影師拍照手機筆記:
- 攝影師拍照手機筆記(一)Apple iPhone Xs Max
- 攝影師拍照手機筆記(二)HUAWEI Mate 20 Pro
- 攝影師拍照手機筆記(三)Samsung Galaxy S10
- 攝影師拍照手機筆記(四)Google Pixel 3 XL
- 攝影師拍照手機筆記(五)Sony Xperia 1
- 攝影師拍照手機筆記(六)Samsung Galaxy S10+ 高原風光手機拍照分享
- 攝影師拍照手機筆記(七)Samsung Galaxy Note 10
- 旗艦手機拍照筆記(八)Google Pixel 4
- 旗艦手機拍照筆記(九)Apple iPhone 11 Pro Max
- 旗艦手機拍照筆記(十)Apple iPhone 12 Pro Max
- 旗艦手機拍照筆記(十一)那些Xperia 5 II用著Photo Pro模式拍照的二三事
- 旗艦手機拍照筆記(十二)有著Xperia 1 III的日子,隨手即是講究生活
- 旗艦手機拍照筆記(十三)Apple iPhone 13 Pro
- 旗艦手機拍照筆記(十四)Sony Xperia PRO-I,前所未見的強大影像
延伸閱讀: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一)東京天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二)你的日常是我途中邂逅的風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三)秋色是山巒中的一抹紅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四)貳零壹柒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五)Kyoto, ver. F1.2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六)東京,72時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七)北國之冬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八)春,山陽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九)半晴半雨關門海峽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貳零壹捌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一)有一種光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二)沾衣欲濕杏花雨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三)高原,以為不一樣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四)那兒風光明媚,原來都一樣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五)一隅秋霜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六)貳零壹玖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七)貳零貳零
My InstaGram @euyoung
-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一)東京天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二)你的日常是我途中邂逅的風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三)秋色是山巒中的一抹紅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四)貳零壹柒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五)Kyoto, ver. F1.2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六)東京,72時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七)北國之冬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八)春,山陽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九)半晴半雨關門海峽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貳零壹捌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一)有一種光景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二)沾衣欲濕杏花雨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三)高原,以為不一樣
- 她說旅途若是卷底片(卷十四)那兒風光明媚,原來都一樣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五)一隅秋霜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六)貳零壹玖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七)貳零貳零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八)無雙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十九)貳零貳壹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二十)Zeiss Batis,鈷藍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二十一)貳零貳貳
- 她說天涯若是卷底片(卷二十二)貳零貳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