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味了
「無冕王」,是對新聞從業者的一種讚美,1987年解嚴後,當時記者無所畏懼的挖糞、爆料,讓人民得知許多美好表現底下的醜陋。
隨著時代的進步,所謂「媒體」也逐漸從傳統的平面、廣播、電視散播出來,在我們這個時代,存在各式各樣的新媒體。
有些是專業領域中的個人意見,有些則是透過討論所形塑的許多新媒體。
這些新媒體不約而同的都有一個特性,要搶的就是「快」。
在這個時代,網路是非常方便的工具,而新式的平台承載了許多過去傳統媒體所沒有的特性:「更延伸」、「更快速」。
對我而言,延伸感指的是傳統媒體有些篇幅的限制,用語雖然精確,但總是少了些充實感,也少了些讓讀者滿足的感覺,多多少少會有些「噢,就這樣子而已阿」的感覺。
網路這個平台,我們可以在幾乎無限制不必考慮篇幅的寫作,不僅補完了過去篇幅上的缺憾,也增加了很多個人色彩。
這樣的平台特性讓產品的介紹更加完整,也讓有需要的人獲得更多更詳盡的資料,儘管這些資料不見得是他們所需。
而更快速自然就是網路平台無需排檔期,只要你願意,隨時都可以隨寫隨上,對很多廠商來說這也是一個嶄新的平台,透過網路媒體的傳播,產品不但鉅細靡遺,更是隨上隨報。
速度不僅讓廠商著迷,也讓許多媒體著迷。
有了首發,那就象徵了無窮盡的流量。
可惜的是。
在台灣,速度永遠都不代表著品質。
有時候常常會看到編輯們出來澄清,「我們做的是搶快報導,難免會有些疏失。」
可是我不懂的是,搶快的報導自然是忠實呈現一手的資料,實寫照片確實是反映出當時的情況,我對所謂實寫的好壞優劣沒有意見也沒有興趣,有興趣的人自然有辦法分辨。
搶快,不代表就是能夠胡謅亂寫。
跟香港的阿兜哥聊過,他提起過去在媒體的經驗談,說起他們過去做一手報導是盡量以官方的資料為主,輔以真實的使用狀況,若是有比較主觀或者是比較的部份,則會放到後面的詳實報導來做。
不會在急就章的狀況下,硬要把兩者通通套用在一起。
有時候,我自己寫部落格難免也會有個人情緒反應,但總是一篇文章看了又看,修了又修,盡量克制自己對相機的喜好程度,不只是怕寫錯字,用錯詞語,更怕這樣的文章添了不該添的東西,反而造成誤會。
深白跟我說過,過去他在音樂器材論壇的發表是這樣:「這些器材,沒有用過的,我們不敢講。但只要我們有用過發現這些不是事實,那就該站出來好好說清楚。」
不管是搶快,還是詳實報導,應該做的都一樣。
那就是應當要做好資料的收集,讓自己的先備知識足夠趕上這台機器跟該篇稿子。
細數這些因為搶快的稿子,寫錯的常常不是錯字,反而是一些定義上,甚至是添加太多個人的觀感,想要增加產品的故事感,結果不寫不錯,多寫多錯。
而這些錯誤,大眾不見得能知曉,因為那不是顯而易見的錯別字,但卻會根深蒂固的留在這些大眾的腦海中,這些東西將會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錯誤。
透過龐大的流量跟討論深植在大眾的心裡。
我想或許有人會說,為什麼你要針對這些媒體批評,不高興你來寫阿?
媒體畢竟是攤在陽光下的公器,一介平民發表些評論,也很正常不是嗎?
你們可以搶快,但不代表你們可以爛。
你們擁有的權柄,所擁有的資源比我們老百姓更多。正因為如此,我們也應該更期望你們能更好。
部落格在這個時代,或許也是一種新媒體。
寫部落格這些文章,我畢竟不是聖賢,缺漏字確實難免,這些文章的內容也在在的表達我個人的主觀,但總是希望能做的更好。
戰戰兢兢。
這是一個網路普及到猴子都可以上網的時代,只要貼到網路上,儘管你不願意讓人知道,Google都會找上你。
正因為掌握資訊,身為作者,我得比所有人都謹慎。
並不是沒有力量,就沒有責任。
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
更何況,身為一個網路新興媒體編輯的社會責任,比我們想像中的都還要更巨大。
我無法得知未來的自己是不是在這個媒體產業工作,或許會,也或許不會。
總有一天我也許也會遇到「求快」、「求真」、「求好」的三難局面,我希望永遠都不要遇到這件難題。
但我也也期許能永遠把這種社會責任綁在身上。
能夠自由的寫作發聲,不僅是一種責任而已,也是這世界上最美好的權利跟負擔。
延伸閱讀:
6 replies on “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
我們是有射穢責任的!!! (挺)
事物只要扯上商業難免變質,利益造成了觀眾導向,所以個人媒體才會顯得相對清流。挺悲哀的。
很喜歡你這篇文章中的照片,總覺得你除了可寫像機評比的書外,你的文字,想法,看法跟藝術創作也是很棒的,也可以出本書!!加油~~~
說來慚愧…..
小弟以前在當記者的時候也添加了一些自身的情緒反應…..
那段日子真是"放蕩"
也體會到加入個人反映字眼的可怕>"<
很認同你的說法!
並不是無冕王就可以放肆無忌憚的用些藉口來掩飾錯誤!
@howboo
是的,我也覺得blog珍貴的地方在這邊。
@zoe
謝謝你,是你不嫌棄我在部落格寫的一些東西,只是一些個人觀感心得的整理。
@迪克
記者、編輯畢竟也是「人」,我覺得報導或多或少也會加入一些個人情緒。
但是面對產品,最重要的不見得是個人情感,或者是抒情記事,而是適當的把冷冰冰的規格轉化給大眾知曉。
雖然我不喜歡生硬的寫法,但我也提醒自己在輕鬆、生活化的筆觸底下,一定要盡量把觀念寫對。
寫作風格可以輕鬆,真理不能隨便。
我推,這句:「這些器材,沒有用過的,我們不敢講。但只要我們有用過發現這些不是事實,那就該站出來好好說清楚。」
很多時候,網路上的文章或是開箱、分享,都已經分不清楚到底是不是真實還是廣告置入了。
訊息多、氾濫到無法讓人分辨…